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
2009-12-10何平
何 平
【摘 要】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跨境民族是随着中国南部与 南亚 国家边界的变迁和最后确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诸多民族不断迁徙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这一 地区的跨境民族在认同各自所居住的国家的同时,许多人又一直对他们的故土保持着一种认 同,并与中国境内的相同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群体也就成 为了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关键词】中国西南;东南亚;跨境民族;族群认同
【作 者】何平,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及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 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3-0122-007
Formation and Ethnic Group Identity of Cross-border EthnicGroups betwee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He Ping
Abstract:The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 betwee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Southeas t Asia became following the nation border changes between south China and Southe ast Asia and at last ascertain that as well as a lot of nations ceaseless migrat 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rocess. Therefore, these areas' Cross-border ethni c groups accept the country they living in, meanwhile many people always keep ide ntity to their homeland or their ancestor's homeland, and they always keep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ame nation in Chinese. This group has become the natural t ie that link contacting Yunnan ev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Nation. This ethn i c group identity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sometimes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o o. It may pose a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probably if grasping no good in th e field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Keywords:Southwest China; Southeast Asia;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 Ethnic group identity
虽然国内一些同仁已经对分布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地区之间跨境民族进行过一些研究,但 是,对于这些民族的形成过程以及现在这些民族的族群认同问题研究得还不多。因 此,本文打算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对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之间的跨境民族的形成以及族群认 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跨境民族是在这一带诸多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 随着中国南部与东南亚国家边界的变迁和最后确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诸多民族不断迁徙发展 而形成的。
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在东南亚,无论是海岛还是半岛地区,甚至在中国的南方,最早的土著民很可能就是今天还 生活在海岛地区的那些黑色人种的祖先。今天在中国大陆已经没有黑色人种,在东南亚地区 ,除了菲律宾群岛一些边远的海岛上还生活着一些纯粹的黑色人种和马来半岛内陆地区还生 活着一些混了血的混血黑色人种以外,其他地区的黑色人种都在早期历史上与先后南下的蒙 古人种发生混合而消失了。但这些黑色人种是后来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形成的体质 特征上属于南方蒙古人种的诸多民族的基础,他们在中国南方诸多民族和东南亚民族形成的 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后来,起源于北方的蒙古人种不断南下,先后与当地的黑色人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形 成了一些 “明显地混有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特征”的南方蒙古人种。①而且,这一混 合 的场所很可能主要就是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因此,中国南方广大地区也就成了后来我们见到 的在体质特征上属于南方蒙古人种的诸多民族的发源地。
从这些南方蒙古人种中,又开始不断演化出一些新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些早期的群 体中,有一些在很早的时候就继续缓慢地南迁,进入中南半岛或东南亚海岛地区,并且,一 路上继续与当地的一些黑色人种居民再度混合,形成了一些新的族群,也就是国外学术界所 说的原始马来人。
继原始马来人之后,又有一批南方蒙古人种从中国东南沿海或中南半岛东北部进入东南亚地 区,这应该就是西方学者所说的续至马来人。这些人进入东南亚地区后,在不同的地区先后 与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当地的黑色人种和早先迁入当地的原始马来人再度混合,形成了今天的 南岛语诸民族或马来族群。而留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他们的同族,则演化成了后来中国史书中 提到的“百越”。
大概就在马来人或南岛语民族的先民向东南亚地区迁徙的同时或稍后一个时期,另外一些属 于南方蒙古人种的群体也沿陆路从中国南部向中国西南边地和中南半岛地区迁徙,在迁徙过 程中也不断与早先居住在当地的黑色人种或与黑色人种混合产生的其他族群融合,逐渐形成 了中国西南边地与中南半岛地区的早期的孟高棉语民族。这些早期的孟高棉语民族很可能就 是后来中国史书中提到的“濮”。当然,在中国史籍开始提到“濮”这个群体时,他们当中 的一些群体早已迁到中南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去了。后来,迁往中南半岛南部地区的那些 说孟高棉语的人逐渐演变成了高棉人和孟人等民族。而另外一部分,可能就是中国史籍中提 到的“濮”中的一部分,后来就演变成为了中国西南边地和中南半岛北部的“北方孟高棉语 诸民族”。
在孟高棉语民族的先民向中南半岛迁徙发展的同时或稍后一些时候,形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 区的古越族也在向更南的地区发展,其中的一些人进入中南半岛东北部与中国交界的红河三 角洲一带,融合了一些早先居住在当地的孟高棉语民族的先民或早期孟高棉语民族,逐渐演 化成了今天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的直系祖先骆越人。再后来,这些骆越人又在不断融合其他 民族的成分、特别是在中国统治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融合中国汉民族成分的基础上,逐 渐演化成了今天越南的主体民族现代越族。
可能在稍后一个时期,一些属于中国古书上提到的氐、羌族群的支系从中国的西北地区不断 南下,先抵达并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后来,其中的一些群体又在不同的时期先后迁徙到了 云南西南部边地和中南半岛,在与早先居住在当地的一些民族群体混合后,形成了今天中南 半岛和与中南半岛接壤的云南边地的藏缅语诸民族。
再后一个时期,居住在今天中国广西、云南和今天的越南北部一带地区的古越人中的另外一 些群体或他们的支系,又开始不断从那里向中国云南边地和中南半岛地区迁徙,在“驱逐” 了早先居住在那里的一些孟高棉语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同时,也融合了一部分这些民族的成分 ,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傣泰语诸民族。这些傣泰语民族或泰语民族的先民最早是在什 么时候离开他们的故土的?目前还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 主体部分一定是在比较晚的一些时候才离开故土的。他们在离开他们的故土前,已经受到中 国汉文化的熏陶,以至于这些群体在进入云南边地和中南半岛并“印度化”以后,在他们的 语言和文化方面还带着深深的中国文化的烙印或汉文化的烙印。
总而言之,南方蒙古人种在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初步形成以后,从这些最初的南方蒙古人种中 ,开始不断演化出一些新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些早期的群体中,有一些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逐步向东南亚各地迁徙,并且继续与当地的一些黑色人种居民或混合后形成的混血人 种再度混合,先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分布在东南亚广大地区的南岛语民族、南亚语( 孟高棉语)民族、现代越族、藏缅语民族、泰语民族等一些新的民族群体以及他们的支系。
虽然对这些民族群体的迁徙时间和路线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我认为,东南亚诸民 族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和先后顺序大体就是这样的,今天东南亚民族的分布格局也大体上就是 这样形成的。虽然后来还不断有一些晚近的民族群体移入东南亚地区,但是,早期形成的这 种民族分布格局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动。
而今天分布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之间的跨境民族就是在这些民族由中国向东南亚迁徙发展的 这个大背景下,随着近代国界的形成而最后形成的。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近代边界形成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以中越传统边界形成的时 间最早。中越分界始于公元968年越南脱离中国以后。在此之前,今天越南这片土地还属于 中国的一个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而征服了岭南地区,并在今天越南 的北方设立了象郡。此后的1000多年里,越南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公元968年,安南豪酋 丁部领趁中国内地政权无力控制当地之际,统一了当地,建立了一个“大瞿越国”,从此, 越南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中越之间也形成了一条大体上被双方认可的传统分界线。
1858年,法国与西班牙以保护法国传教士为借口,发动了对越南的战争。1895年,法国军队 占领了西贡。此后,又经过一系列单独对越南发动的战争,占领了越南南部地区,并最终于 1883年迫使越南统治者签订条约,越南从此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85年6月9日,又迫使 中国清朝政府与之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 结束了自越南独立以后中国与越南仍然一直保持着的传统的“宗藩关系”。
1885年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曾先后被迫同法国签订了《越南条款》、《续议界务专条》、 《广东越南第一图界约》、《广东越南第二图界约》、《桂越界约》、《滇越界约》等一系 列有关中越边界的条约。现在的中越边界就是根据这些条约最后划定的。
由于老挝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中央王朝,即便是在老挝历史上最强大的 澜沧王国时期,其中央政权对周边的控制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边界一 直是很模糊的。中国对于西南边疆的统治,也因中央王朝的强弱而变动不定。
法国占领了越南之后,接着又占领了老挝。占领老挝以后,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合并为一 个“印度支那联邦”。法国占领老挝以后,其势力便直接延伸到了中国的云南省。光绪二十 一年(1895年),中国清朝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了《续议界务专条附章》,在确立第五段边 界的同时,又规定了所谓的第六段,把中国云南十三版纳中的猛乌、乌得一版纳划入了今天 老挝的版图内。同时,中法两国共同勘察确定了中老边界线。以后的中老边界线基本以此为 准。
中国与缅甸在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边界线。从中国的史书记载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 期内,今天缅甸北部的许多地区都在中国的控制之内。
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了缅甸以后,就大肆进行侵略活动,蚕食了原先属于中国的大片土地, 如南部阿佤山区、八关以外的许多地区和麻栗坡等地,并且在中缅边界问题上制造了许多纠 纷,在中缅之间留下了三段“未定界”。1948年缅甸独立以后,中缅边界北段未定界被缅甸 划入了缅甸的克钦邦。直到1960年,才由中缅两国政府立约,完全解决了边界问题。
原先居住在这一带的许多民族,就是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周边国家的边界线逐渐形成和 最后确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跨境民族。后来,仍然不断有一些民族往来迁徙,主要是中 国的一些民族向东南亚国家不断迁徙,使得一些新的民族群体又成了跨境民族。
二
目前,学术界对跨居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同一民族群体有不同的表述,过去,学者多用“ 跨境民族”来称呼这些民族群体,后来,也有学者使用了“跨界民族”这个词。近年来,又 有学者认为,应当使用“跨国民族”更好一些,它比“跨境民族”或“跨界民族”更有概括 力。因为这些民族群体“并不一定都在毗邻地区。……用跨境与跨界民族指称,有时则不能 反映这类民族的全貌。”②本文之所以依然使用了“跨境民族”这个词,一是因为到目前 为 止,学术界许多人依然在用这个词,二是因为笔者认为“跨境民族”这个词所指的民族群体 并不仅仅是跨居在毗连两国边界且居住地区紧紧相连的同一民族,“跨境”指的仅仅是跨越 边境,这个边境可以是两国的边境,也可以是两国以上的边境,而且,跨越边境居住的这些 民族所居住的地域可以是互相毗连的,也可以是相对分散的,但这些相对分散居住在不同国 家的民族仍然被视为同一民族,而且他们之间在地域上和历史上一定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实际上,在这一点上,本文所使用的“跨境民族”与有些学者所使用的“跨国民族”在概念 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相反,笔者认为,使用“跨国民族”一词有时候反而会产生歧义。比如,从一般意义上讲, 海外华人与我国的主体民族应当是同一民族群体,他们与我们也是“跨国”而居的。但 是,他们所跨居的国家不仅仅是一个、两个或三个,而是跨居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甚至是 全世界。如果使用“跨国民族”这个词,可能所研究的对象就不仅仅只是居住在毗连或相近 的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国家了,可能就要涉及到更多的国家了。而且,即使是居住在毗连两国 的华人,他们与毗连地区的历史很可能并没有多少联系。笔者认为,在含义上没有根本 区别且研究的对象就是跨居毗连的两国或相近的两国以上的国家的同一民族群体时,还是用 大家都已经约定俗成的“跨境民族”一词妥当一些。因此,本文依然使用了“跨境民族”这 个词来指称所研究的这些民族群体。
在中国西南和与之毗连的东南亚地区,由于这些民族支系众多,同一民族或他们的支系在不 同的国家的称谓有可能不同,如果参照中国与境外诸国的相关称谓,目前,中国南部边疆地 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分布的跨境民族可以按语言谱系分为以下几个群体:
(一)操孟高棉语的民族
孟高棉语是南亚语系的一个语族,操这种语言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中国的云南和东南亚 的中南半岛地区。在这个民族群体中,跨居在今天中国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民族主 要有:佤族、德昂族(国外称帕朗族或崩龙族)、布朗族、三陶人(也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 佤族的一支,还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布朗族的一支)、克木人、莽人(2009年3月,中国已经 把莽人正式划为布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