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共同携手发展现代民族学
2009-12-10周光大
【摘 要】民族学是随着社会需要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社会促进了民族学从传统走 向现代:理论 和方法均进行了变革。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应充分认识现代民 族学的基本特征;开展现代民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推进现代民族学在中国和 世界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传统民族学;现代民族学;携手发展
【作 者】周光大,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4-454X(2009)03-0055-008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Develops the
Modern Ethnology Hand in HandZhou Guangda
Abstract:The modern society has promoted ethnology from tradition to m odern ti mes. The tradition ethnology develops to modern ethnology is the need of the ti mes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ethnology study has important practica l significance.
Keywords:Tradition ethnology; Modern ethnology; Develop hand in hand
时代在前进,学术在发展。如何发展民族学,是当今世界各国民族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当 今世界,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已成现实,地球上的所有民族都面临着生产生活方式发 生深刻变化,以研究民族为对象的民族学也必须实现从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转变。现代 民族学是在为促进中国的世界民族发展繁荣前提下逐步形成的。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迎 接各种学术思想的挑战。发展现代民族学是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人民的重要选择。
一、 发展现代民族学是时代的需要
第一,中国和世界社会现实需要突破传统民族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发展现代民族学的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利于民族的发展繁荣,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民族和谐与世界和谐。
首届中国民族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0月20—26日在贵阳举行。与会者主要围绕民族学研 究的对象、范围、任务、方法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民族学研 究的对象是民族。在会上,我详细谈了中国民族学研究突破传统民族学研究对象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传统民族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以往一般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与文化 。这是传统民族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在我国它必须为 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正因为如此,我国民族学工作者的实践,已经完全突破了旧的框 框,这是历史的必然。①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按主题 划分的专 题会议内容来看,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不仅是生活 与文化,应该是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如凯文•德拉图尔与西蒙娜• 德拉图尔的大作:《种族的哲学》,就谈了种族的先锋、交流的重要性、族群的“文化形式 ”与“文化本质”、哲学的视角等,就突破了传统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体现了现代民 族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现代民族学研究,既不丢掉传统,又必须根据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要 求,扩大研究的对象,构建新的理论。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民族学是一种考察各民族的文化而从事于记录或比较的学问;偏于记录 的,名为记录民族学或叙述民族学;忽视理论思维、辩证分析和综合分析概括提高,这是传 统民族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弊端。现代民族学继承其传统,重视直接观察,深入调查研究 ,并根据各分支学科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现代民族学》第五篇对现代民族 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重点谈了田野调查方法、主位和客位的研究方法、跨文化 比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影视拍摄方法等等②。随着学 术和科技的 发展,民族学研究的手段会日益现代化。对于民族学的研究方法,我们还应根据认识论的原 则来划分其类型:主要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 社会的进步,更加关注民生和全球各民族的民展繁荣,民族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 性研究会进一步加强。
第二,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正确处理国内和国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 发展繁荣,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是现代民族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民族产生和形成以后,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以研究民族 为对象的民族学,必须研究民族问题和探讨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为什么说现代民族学涵盖着 民族问题的研究?其主要理由是:(1)民族问题理论与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基本上是相同的 。民族问题理论是研究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民族学则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 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传统与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它把民族问题研究 的对象涵盖在其内。(2)民族学和民族理论研究的重点均应是新的历史时期内民族和民族 问题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问题,以便使民族学和民族问题理论研究有利于改善民 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个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3)直接观察、调查研究 是民族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工作者必须走出书斋,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细 致的、具体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对民族问题理论进行新的探索。(4)现代民 族学不能只限于考察、记录的工作,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民 族学理论体系,创新研究方法。(5)在国际上,已有理论民族学这门分支学科。国内外许多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有不少积极的因素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前苏联民族学研究所所长Ю• B•勃罗姆列伊著的《民族与民族学》就是一本理论性较强的理论民族学代表作。国外有些 民族学家研究的课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政策:我国有些民族学家在国外讲学的内 容亦是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方法。由此看来,现代民族学不研 究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是不可思议的。(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研究和实践的经 验来看,把民族问题理论和民族政策纳入《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民族学 基本问题的理论性:把民族问题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为民族学的一部分来讲,更有利于体现民 族问题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讨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使一些问题讲得更有广度与深度, 其效果更加显著。教材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也会更强一些。也就是说,民族学工作者 一定要把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民族传统与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才符合时代对我们的 要求。
第三,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要求正确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是全球 民族学家关心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的挑战 是紧迫而严峻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成为各国政治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关注的 重大问题。民族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对于构成民族重要因素之一——民族传统文化都很重视 。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即垃圾文化。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些传统文化是应该弘扬 ,还是应该淡化,是民族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在国际上,既有在经济上相当发 达的民族,也有经济不太发达甚至相当落后的后进民族。对于相对落后的民族来说,要赶上 先进,正确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尤为重要。
在国际上,是否所有的民族在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都作了正确的选择呢?答案 显然是否定的。“有的民族,如斯里兰卡的维达人长期对现代文明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固 守洪荒生活。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死路。在不久的将来也不会存在。也有的民族以不变应万 变,甚至拼命地复古,想要用古老的传统来堵住现代化这一洪水猛兽。美国一些印第安人采 取了这种办法,有的企图恢复抽烟斗仪式,以吸引青年,使其不因精神颓废、对前途失去信 心而走上自杀的道路,有的求助于巫术,希望它能救自己于现代化之水火。结果发现自己的 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古老的传统属于昨天,它就像水上浮萍在现代社会中扎不了根,很快 便被冲得无影无踪了。”“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乔克托人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因势利导、主 动出击,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在美国印第安人中树立了自强不息的榜样。”③
在我国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儒家伦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当前 国际社会东方型现代化的灵魂。经过长期的论争,总算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对孔孟之道应 该一分为二,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弘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现代化与中国化是近几十年来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台湾著名民族学家李亦园教授等人说:“在现代化问 题的探索与争议之中,除去一些属于情绪性问题的纠缠之外,其中逐渐为学者们所特别注意 的是‘中国化问题。”④其实,所谓‘中国化问题,就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 中,如何 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对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讨 论异常热烈。为此,不少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形态与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并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中华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文化,因为 它拥有13亿以上的人口,汉语是世界上第一大语言,因为任何语言都没有像汉语那样有那么 多人使用。但英语有成为各国各民族进行交流的共同语的趋势。中华文化也是当今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文化,虽然埃及的文化、两河流域的文化比中华文化还要古老些,但它们早已与 其它文化融合而不独立存在了,中华文化则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历史在 发展,时代在变迁,我们不能沉醉于历史上的成就,我们这个具有悠久的中华文化也出现了 危机。这种危机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公元十四世纪以前,中华文化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领 先的,包括科技领域在内。但是在约从明代起,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开始停滞,这是需要认真 反思的。从反思的情况来看,出现了“左”、“右”两种倾向,经过总结深刻教训以后,才 出现了对中华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的研究,有了较客观公正深入成熟的见解。民族学工作者 也一定要积极投入到这一研究的热潮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工作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进行重点研究。如《壮 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南方少数民族现代化探索》、《传统与发展》、《云南多民 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研究》等著作公开出版。但是,这种研究还是不太深入的,需 要进一步加强。
二、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宗旨是:促进传统民族向现代民族转变,为中国和世界各民族发展繁荣, 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和谐与世界和谐服务。因此,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时代 性、包容性、实用性、国际性。
第一、时代性。发展现代民族学是时代的需要,建设现代化国家是全世界各国和各族人民的 普遍追求的奋斗目标。正如以色列著名“经典现代化”专家S•N•艾森斯塔德说:“现代化 以及追求现代化的热望,或许是当代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特征。今天,大多数国家均陷于这 一网络之中——成为现代化的国家或延续自己时代性的传统。”⑤现代化的定义 是什么?关 于现代化的定义虽然还有异议,但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现代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 特质即社会的现代化:二是现代人的特别人格,即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是指传统社会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巨型社会变迁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指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社会转变,但也有是指从封建社会前期、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或者社会 主义社会转变。其主要特征:“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变 革过程。”⑥经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化过程可分两个或多个阶段:即第一次现 代化和第 二次现代化(亦称后现代主义)。第一次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工业化、城镇化、福利化、 民主化、世俗化等,其评价指标共10个,包括人均GDP、农业增长值比重、服务业增长值比 重、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比例、医疗服务、婴儿成活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大 学普及率。第二次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知识化和信息化、全球化等,其评价包括知识创新 、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四大类指标,16个具体指标,还有工业增长值比重、物质 产业增长值比重、工业劳动力比重、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等四个信号指标。16个具体指标包 括知识创新经费投入、知识创新人员投入、知识创新专利产出、中学普及率、大学普及率、 电视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例、人均能源消费等。在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人们 的知识结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即实现人的现代化。在国际上,许多心理 民族学家探讨了人格与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C.麦克利兰认为,现代人具有一种成 就导向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是由孩童时期的社会化经验而获得的。因此,社会环境对儿童 社会化的影响可能提高孩童对成就需要的愿望,但也可能妨碍其成长。如果成就动机有了适 当发展,则人们会有强烈的事业心,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成长就会 导向人格的提高,而经济增长也会加快。这些是传统民族向现代民族转变的必要条件,是现 代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包容性。现代民族学以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在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吸收国内外一切积极研究成果,是撰著《现代民族学》的重要指导思 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排内。现代民族学应该紧随中国和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步 伐,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民族学和人类学以及一切相关学科在利于实现民族学研究宗旨方 面的成果,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努力使学术观点、学术体系、研究方法有所进步 和创新。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原所长李亦园教授等人在编著的《现代化与中国化论集》 一书的序言中说:“在现代化问题上的探讨与争议之中,除去一些属于情绪性问题纠缠之外 ,其中逐渐受到学者们特别关注的是“中国化”的问题。所谓“中国化”的问题可以说是从 事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一种自我反省的行动。他们觉得我国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都多年来一直 在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模仿西方的研究方式,沿用西方学者所建立的理论,而忘却了将自 己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在研究活动当中,由于这样的趋势不但使中国社会及行为科学缺乏个 性与特征,而且几乎沦为西方的附庸,其长期研究的结果所能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历程的程度 成为可疑。”⑦李亦园教授等人谈到我国台湾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存在的错误倾 向,在我 国大陆社会科学界,特别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领域也是很突出的,应该进行深刻反省,才能 使我国民族学研究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