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家 服务至上
2009-12-10永刚
永 刚
温州行业商会(包括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是植根于温州民营经济大潮中的中介组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温州民营企业遍地开花,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为行业商会的兴起提供了最为肥沃的土壤。
1978年,温州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得最早和最快的地区之一,商会组织也随之复苏并得到重新发展。80年代后期,第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会员主体、以民间化运作为基本组织方式的同业公会的出现,成为改革开放后温州行业商会建设的最大亮点。
1997年,国家经贸委选择上海、广州、厦门和温州四城市作为行业协会试点城市。温州市成立了“行业协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行业商会(协会)各项试点工作,行业商会开始蓬勃发展。从数量上看,截止到2007年年底,温州市工商经济领域的行业商会、协会已发展到139家,其中由工商联主管的民间行业商会发展到了35家,这对全国来说是不多见的。
温州民间行业商会在一大批民营企业家的带领下,在公共服务、行业自律、行业整合、应对入世、协调关系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温州行业商会在促进行业集聚,推动行业整合方面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申报了一批“国字号”的基地。温州先后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拉链之乡”等国家级的“名片”。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因利益关系与政府、其他企业发生矛盾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协调,将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帮助企业协调各种关系,成为温州行业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温州行业商会把协调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为工作重点。如前些年一些眼镜生产企业因使用外方进口商授权的“CE”标志多次被有关部门查处,严重影响了产品出口,眼镜商会及时代表企业反映诉求、参与协调。商会一方面要求会员企业暂停使用外方授权的“CE”标志,另一方面多方联系认证机构,集体进行“CE”认证,有效化解了这场“风波”,保证了温州眼镜的正常出口。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温州因为自身产业特点及其他因素影响,成为国外对华设置贸易壁垒的重要涉案地区。2001年11月10目入世议定书正式生效至2005年8月,温州先后有眼镜、打火机、鞋类、低压电器等20多种产品,遭遇来自美国、欧盟、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国家提起的贸易壁垒案件32起,涉案金额3.74亿美元。温州企业应诉18起,其中胜诉11起。作为民间经济组织的温州行业商会,在这些应诉案件中,发挥了独特的“前台”作用。
2002年,为了劝阻欧盟通过关于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温州市烟具协会会长李坚一行3人,与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有关负责人一起到欧盟各成员国游说。这是中国民间商会第一次走出国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在此之前的2001年12月27日,温州13家眼镜出口企业向土耳其政府递交了一份抗辩书,要求土耳其取消对中国眼镜出口的保障措施调查,并在2002年3N参加了由外经贸部组织的“应对土耳其反倾销保障措施政府代表团”,前往土耳其交涉。这两起事件被称之为“民间第一团”和“入世第一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温州行业商会经过率先起步,快速发展,规范提升,已经初具规模,一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和困境。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职能受限,温州多数行业商会认为,“重行政、轻社团,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尚未根本扭转,使行业商会的职能作用受到了限制。从行业商会看,入会率偏低,覆盖面窄,导致行业商会的代表性不强,难以履行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