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情感
2009-12-10石舒清
石舒清
一
先说几句题外话。近来,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忽然有了一家二折书店。都是正版书。盗版书也鲜有卖二折的,况乎正版。我和朋友自然是闻风而动,像蜜蜂泡在蜜罐里那样,几乎是天天泡在那书店里。老实说,淘到不少好书。但也淘出一些感慨来。淘书久了。是很容易生出诸多感慨的,是个中人。不必多说,就能领会并认同我的话的。但还是举个例子吧。一天,我们就碰到两个当代作家的文集。大牌出版社出版,印制颇为精良。这两位作家,也是新时期以来名声赫赫的写手,全国奖各获过几次的。但是对着他们的文集,我和朋友逡巡三四,终难下手,一再慨叹着这要是孙犁或者是史铁生的文集,也可以的啊。即使不是二折,即使半价,也会欣然收来,归为己有。虽称文集,却可以零售。踌躇犹疑一番。我们就各买了日记书信卷回去,想着日记书信一类,即使是普通百姓所为,也必有值得观览处,但是说句不敬的话,因为和店老板熟悉了的缘故,这书我们后来还是退回去了,换回了几本我们想看的书。
可以肯定,这些文字都是作家的心血之作,这一点从他们的不少自述或自命文字里也可以看得清楚。但就是这样的心血之作,就是这样的曾得大名的作品,忽然之间,就可以落得如此。文字比石头还能耐久。但有时候,文字的耐久性甚至还比不上一支写它的钢笔。这一定是让作家们觉得尴尬和茫然的事吧。
二
回到正题,说《灵与肉》。
《灵与肉》是否也同于上面所说,曾经声名远播,如今已不孚所闻?《灵与肉》我自然是看过的。后来还看到过根据它改编的电影海报,在家里糊屋墙的报纸上看到过连环画版《灵与肉》。甚至在广播里听到过它。说到《灵与肉》,首先浮现眼前的竟是一些画面,比如朱时茂丛姗,比如连环画上那个让人觉得拙朴可亲的郭谝子等,至于小说本身留给我的印象,实在说,倒不是很深。也不知是依据什么判断着,虽则《灵与肉》名头不小,我却一直觉得,在张贤亮的作品里,《灵与肉》是一篇相对较弱之作。是应时之作。彼一时代过去,应时之作就会随同远去,最多是留一点陈迹余响罢了。要是有人让我推荐张贤亮的短篇小说,我会随口报出几篇来,《普贤寺》、《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等,甚至我早年看过、留印象极深的《垅上秋色》。自然是会频频想到《灵与肉》的,就像站队的时候,有人会习惯性地主动地站在第一个的位置上一样,但是我也会频频地将他推过一边。我不会推荐《灵与肉》的。我是凭着印象这样说的,这印象有来自于一己的记忆。有道听途说,有私测妄猜。合为一处,就成为一种所谓印象,而且这印象往往又是那样的顽固和自以为是,不容置辩,不愿修正,但是据既往印象做现实判断,会是可靠的么?
三
这判断是不可靠的。
因为要写这篇短文,我不得不又看了一遍《灵与肉》。我觉得我对它是熟悉的。稍稍翻阅一下即可,但是开卷一读,却让我大吃一惊。倒好像我从来没有读过它一样。说到《灵与肉》。此前我所熟悉的情节是。老右许灵均时来运转,有了要随他的资本家父亲出国做事的机会,这机会何其难得,但是许灵均思前想后,终于决然地留在了浸透着他的汗水和苦乐的那片土地上。当然也还有点爱情故事点缀其间,这个在电影海报上一眼就可以看得清楚。好像这就是《灵与肉》留给我的全部印象,好像这就是《灵与肉》的全部。感谢重读,让我读出另一个《灵与肉》来。这次重读,原本留在我印象里的那些,竟忽然成为次要的了。比如主人公和他父亲的那些场面和关节,原本的确事关重大。如今却让我觉得不是重要的了,可以跳过去读了。我喜欢的是那些劳动的场面,我看重的那么多细微而又深切的对于生活及生命的感受和体悟。过去这么多年了,它好像并不过时,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如同初生,其中的不少片断读来真是荡气回肠,让人魂魄为动,不能自己。口说无凭,不妨摘抄若干,和大家共同温习验证一下吧。
四
他紧贴着墙根,带着土碱味的潮气浸透了他的衣服。他冷得直打颤,干脆从湿漉漉的稻草上爬起来。外面,泥泞在月光下像碎玻璃一样闪光。到处是残存的雨水。空气里弥漫着腐败的水腥气。
……马、骡子、毛驴都在各自的槽头上吭哧吭哧地嚼着干草。他看到一段马槽前没有拴牲口。就爬了进去,像初生的耶稣一样睡在木头马槽里。月光斜射进来,在马棚的山墙上画出一条分开光与影的对角线。一匹匹牲口的头垂在马槽边,像对着月亮朝拜似的。这时,他陡然感到非常凄怆,整个情景完全象征性地指出了他孤独的处境……他哭了。狭窄的马槽夹着他的身躯,正像生活从四面八方压迫着他一样。
他看见一匹棕色马掀动肥厚的嘴唇在他头边寻找槽底的稻粒。一会儿,棕色马也发现了他。但它并不惊惧,反而侧过头来用湿漉漉的鼻子嗅他的头,用软乎乎的嘴唇擦他的脸。这阵抚慰让他的心颤抖了,他突然抱着长长的、瘦骨嶙峋的马头痛哭失声,把眼泪涂抹在它棕色的鬃毛上。然后,他跪爬在马槽里,拼命地把槽底的稻粒扒在一起,堆在棕色马面前。
(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者了!而在这两端之间的全部过程,是糅合着那么多痛苦和欢欣的平凡的劳动。
清晨,太阳刚从杨树林的梢上冒头,银白色的露珠还在草地上闪闪发光,他就把栅栏打开。牲口们用肚皮抗着肚皮,用臀部抗着臀部,争先恐后地往草场跑。土百灵和呱呱鸡发出快乐惊慌的叫声从草丛中蹿出。它们斜掠过马背,箭一样向杨树林射去。他骑在马上,在被马群踏出的一道道深绿色痕迹的草场上驰骋,就像一下子扑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样。
……他在土堆的斜坡上躺下。仰望天空,雪白的和银白的云朵像人生一样变化无穷。风擦过草尖,擦过沼泽的水面吹来,带着清新的湿润,带着马汗的气味,带着大自然的呼吸,从头到脚摩挲遍他全身,给了他一种极其亲切的抚慰。他伸开手臂,把头偏向胳肢窝,他能嗅到自己的汗味,能闻到自己的生命气息和大自然的气息混在一起,这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它能引起他无边的遐想。认为自己已融化在旷野的风中,到处都有他,而他却又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
有时,阵雨会向草场扑来。它先是在山坡上垂下透明的,像黑纱织成的帷幕一样的雨脚,把灿烂的阳光变成悦目的金黄色,洒在广阔的草原上……不大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就斜射下来,整个草原就像腾起一阵白蒙蒙的烟雾……他骑在马上,拿着长鞭,敞开翅膀一样的衣襟,迎着雨头风,在马群周围奔驰,呵斥和指挥着离群的马儿。于是,他会感到自己……不是渺小的和无用的,在和风、和雨、和集结起来的蚊蚋的搏斗中,他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
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始终抱着愉快的满足。他开始羡慕他们。
任何理性上的认识如果没有感性作为基础就是空洞的……而他这二十多年来,在人生的体验中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正就是劳动者的情感。
五
够了。一旦引用起来,竟是刹不住手脚。
但我要说的是,所引的这些,字字句句,都是在《灵与肉》中的,奇怪的是,却似乎并不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印象里,所谓《灵与肉》,就是业经脱胎换骨的儿子和他依然是资本家的父亲的那些谈判甚或较量,是什么训练了我,使我这样子来看取一篇文学作品呢?
这自然是另一个话题了。
08,7,19日
(责任编辑:吕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