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09-12-09蒋美丰

商情 2009年25期
关键词:建构创设探究

蒋美丰

【摘 要】本文认为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探究式”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所致力追求的。

网络环境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起来的,人们一旦对从事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兴趣,也就获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也如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象逼真等特点,能向学生真实地展现所学的背景和场所,为其提供生动活泼的真实语言环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利用网络优势,探究教学内容,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学习方式

网络环境下,课前,教师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资源,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专业、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把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调控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英语教学的双基(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

1.课前——自主体验,为意义建构提供坚实基础

高职阶段的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对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尤其是一些关于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等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前,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搜索,在原有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用有关经验同化当前的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在抓好学生英语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双赢。

2.课中——协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主动性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成为可能,使课堂学习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上网自主、协作学习,既注重对学生英语素养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3.课后——拓展延伸,使英语课程学习呈现多元发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课堂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在课后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开展课后的一些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在课堂后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既能对原有文本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和多元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

三、活用网络教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1.基于网络的“创设情景——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因此,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主动承担在完成小组共同任务中每个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生生之间的促进性的互动;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提炼;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其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情景创设一集体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活动→小结→反馈与补救→意义建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

其模式结构如下图:

情景: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合作:学生借助于Email、BBS、留言版等形式,进行讨论、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会话:教师必须进行组织引导,防止学生远离学习内容的现象出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意义建构:课堂学习结束时,教师(学生)对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促进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理解,真正完成意义建构。

2.基于网络的“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因此,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其模式结构如下图:

情境创设:教师为学生构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经验,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问题引导: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是教师在情境中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然后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让学生能提出新问题、新想法。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开展自主学习。

意义建构: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图式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所获的新知识,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基于网络的“创设情景——实践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得获。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确切地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类课程而不是一门课程,它贵在“研究性”,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模式结构如下图:

情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学习。

任务: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来组织学习,进行有的放矢地学习,而不是盲学。

成果:成果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教师设置好的上传区域中展示,学生的作品有了展示的空间,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评价: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一种定性描述,引导和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2]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

[3]盛群力.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36-137.

[4]麻金星.多媒体与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2-103.

[5]赵雪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57-59.

猜你喜欢

建构创设探究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