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研究

2009-12-09李翠珍

商情 2009年2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农村

李翠珍

【摘 要】本文从对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现状的调研入手,阐述了高等教育在农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农村人才培养存在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缺乏农科专业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创办县级社区学院、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发展远程教育工程、改变落后观念、加强管理体制等措施来完善农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为重庆等城市及其高校在农村人才培养中如何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预期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农村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工程

一、农村高等教育在农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即由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以小学文化水平为主转变为目前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但总体来讲,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还较低。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约5.3亿人,其中文盲占6.8%,小学文化程度占32.7%,初中文化程度占49.5%,高中文化程度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并且结构不合理。近六成的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获得农业以外收入的技能型、经营型人才的比重较小;在生产能手中,种养人才占到84%,从事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人才只占14%。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文化程度的差距还很大。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53%的农民受过2~3.5年的职业培训。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的占5.9%,高中毕业的占74.8%,初中毕业的占19.4%。目前,农业劳动力偏低的文化素质,既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无法满足非农产业的要求。

2.农村高等教育在农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农业科技,加快农村自然经济工业化改造,需要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在我国,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力资本存量与需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 80%%,但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农村居民数是城市居民数的十八分之一。农业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人才尤为匮乏。因此,要实现现代化目标,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扩大农村人力资本总量,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对口的、急需的、实用的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力是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业生产力要增长,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科学方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广大农村居民要实现“生活宽裕”,关键靠增加收入,在其他条件发展的主战场,正是高校在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战略中的必由之路。相同的情况下,谁能通过科学技术延长了农业生产链,谁能大力发展了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和其他服务,谁的收入就增长得更快、更多。因此,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缩短从教育投入到教育产出的周期,实行高校科研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高校科研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结合,以尽快解决“三农”问题。“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能使人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随着社会对文明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人的素质的提高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其作用将越来越大。

二、农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农村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GDP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GDP比重中增长缓慢。特别对高等农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没有提高。据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为5.5%,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6%,世界平均水平为5.2%。而我国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2.82%,比上年增加了0.03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2.缺乏农科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农科专业设置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是仿照普通教育来进行的,存在基础课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特色不突出,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不能很好的指导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实践,无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挫伤农民朋友们学习农科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高等农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高校的发展。以至于农科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和毕业生规模中,其比例都较小,严重的制约了农科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3.观念滞后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在封建思想支配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即父母培养子女读书,目的就是为了“跳龙门”,离开农村,找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导致现行农村教育筛选出来的高级专门人才进了城,而淘汰下来的众多人口资源留在了农村,数量供给充裕的农村劳动力大军往往伴随着低素质。换句话说,现行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这样的农村教育,无法承担起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所需人才的任务。同时,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不强。认为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认为农民素质较低,不可能对农民进行有效的高等教育;认为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与农村、农民实际技能需求不一致。这些落后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

4.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现实中发展的农村高等教育还没有在政府层面和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识,因此重视不够,缺乏具备相关政策的支撑。没有管理农村高等教育的机构和制度,既缺乏对农村教育资源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上的统筹利用,又缺乏对已延伸到农村的各类高等教育形式的统筹整合,更缺乏对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田德旺,朱捷.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张松.高等农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 ,(04):5-8.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