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江市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2009-12-09许建林

绿色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晋江市

摘 要:晋江湿地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湿地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概述了湿地的作用及意义,分析了晋江市的湿地现状和特点,对如何保护当地湿地提出对策:提高保护湿地意识;开展湿地系统研究;建设保护湿地;增加保护湿地的资金。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保护;晋江市

中图分类号:P941.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0-0026-03

1 引 言

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维持系统。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晋江市作为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合理规划利用湿地资源,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2 湿地的作用和意义

1997年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著名的《湿地公约》,它是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全球性公约。《湿地公约》关注的是受威胁最严重的一类生境,即湿地。在人类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湿地一直被看作是蚊蝇滋生的场所和肮脏的烂泥地。在传统观念中,湿地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无用的荒地,但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气候变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1 湿地具有蓄水防洪的功能

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具有调节洪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的能力。水能被湿地储存于土壤之中(泥炭中有90%的孔隙),或以表面水的形式保存于湖泊和沼泽中;另一方面,一部分储存的洪水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地排放出来,或在流动过程中通过蒸发和下渗成为地下水而被排出。近几年,晋江市在滩涂湿地中种植红树林秋茄,既减缓了洪水的流速,又避免了洪水对堤坝的冲刷。湿地在蓄水、缓解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了晋江市“一江两湖十溪”(即晋江、龙湖、虺湖、加塘溪、旭溪、英墩溪、湖漏沟等)的生态安全,保障了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2.2 动植物资源丰富

湿地是生物最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是众多动植物的乐园。晋江的湿地生物种已知有:哺乳动物5种;鸟类123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3种;鱼类115种;被子植物10种;裸子植物20种;蕨类植物4种;苔鲜植物25种。许多水生动物,如鱼和对虾,借助湿地产孵并渡过幼年期;许多迁徙鸟类,依赖湿地完成其生命循环,都离不开湿地这个环境。

2.3 可化解工业污染

湿地有效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在解决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许多湿地中,较慢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积物的下沉,也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有毒物质的储存和转换,有些水生植物还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和重金属。沼泽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芦苇对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和分解的作用十分显著。晋江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多年来,工业排污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相当部分是通过湿地来化解的。

2.4 具有观光旅游价值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方面功能。晋江市先后建立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湖、虺湖自然保护小区、泉州湾河口滩涂自然保护区,拟建立龙湖镇前港湖鸟类栖息地自然保护小区等,主要以湿地的水禽作为保护对象。这些自然保护区(小区))已成为晋江科普活动、参观游览、观鸟等的理想去处和生态教育基地。

3 晋江市湿地的现状和特点

3.1 现状

3.1.1 湿地种类多样资源丰富

晋江市地处闽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光照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湿地类型。据统计,晋江全市湿地面积18704.2hm2,占土地总面积25.64%,其中:滩涂面积2200hm2、浅海1840hm2,河口海湾湿地2326hm2、湖泊386.8hm2、河流湿地1000.1hm2、稻田、灌溉地8388.9hm2、盐田1251.4hm2、水库964.3hm2、池塘382.7hm2。较重要的湿地包括: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湖、虺湖自然保护小区、泉州湾河口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晋江河系、九十九溪等。

3.1.2 滥垦湿地导致环境退化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自古就是山青水秀、森林茂盛之乡,受惠于当地百姓,这里的树木、植被、昆虫、鸟兽、鱼类等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大规模资源破坏,大量的湿地减少,耕地虽然多了些,但沼泽干涸了,鱼虾少了,林草锐减,鸟兽稀少,生态条件走向退化。尤其曾一度把陈埭河口滩涂修堤坝围垦用作农业综合开发。其结果是,由于缺少沼泽湿地,海水入侵,加大了地下水含盐量,使200hm2围垦的耕地变成盐荒地,400多眼机井报废,1.4万居民吃水困难。

3.1.3 晋江湿地重现生物多样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晋江市对陈埭、西滨一带的围垦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建立泉州湾河口滩涂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994.7hm2,主要保护对象就是候鸟、水禽和湿地。近年来,晋江湿地环境呈现出生物多样性,而且十分丰富,湿地中的高等动物约有360种,基中水禽90种,约占该市鸟类总种数的75%,在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发现世纪性的珍稀濒危种黑嘴鸥,此鸟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濒危灭绝种类;还曾在晋江东石的围头澳内海面上,发现大量成群结队的小鸊鷉(Tachybaptus ruficoIlis)、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骨顶鸡(Fulica atra)、赤颈鸭(Anas penelope)、苍鹭(Aidea cine rea)、绿鹭(Butorides striatus)等10种计1735只。可见,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晋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晋江市湿地特点

3.2.1 湿地面积比例大

全市湿地面积18704.2hm2。晋江河口湿地作为泉州湾的一部分,1989年被亚洲湿地局(AWB)列为亚洲重要湿地,1998年晋江市政府还批准成立泉州湾晋江河口湿地滩涂自然保护小区。

3.2.2 生物多样性丰富

晋江湿地具有河口、滩涂、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呈现了亚热带河口生物的适温、适盐属性。已记录的物种有360种。

3.2.3 珍稀濒危物种多

晋江湿地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中华白海豚,有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25种和1种两栖动物。90种水禽中的候鸟,多数是中日、中澳候鸟保护规定的物种。

3.2.4 开发强度大

晋江是沿海城市,海洋开发早,强度又大。港口建设在晋江历史中有重要地位,深沪港、围头港、东石港曾是重要的通商贸易港区,在晋江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大力推行围海筑堤、修桥造路、围垦滩涂。晋江河口也是全市重要的滩涂养殖区,主要养殖蛏苗、蛏和牡蛎,挖掘和围垦池塘养锯缘青蟹、对虾等,近年养殖产量达几万吨。因缺乏统一管理,往往容易造成无序和滥用,不利于整个湿地生境系统的健康持续利用,急需加强保护和规范管理。

3.2.5 外来入侵物种多

晋江河口分布繁茂的互花米草、仙石海滩、仙石洲和法石。有大片互花米草生长的滩涂。据统计,晋江市的互花米草面积达101.57hm2,居泉州市各市、县、区之冠。

3.2.6 生态系统亟待修复

残存的代表性生态系统急待保护,晋江水头在1958年大跃进时,为了巩固海岸,从外地引来红树林秋茄种植,面积达1.5hm2,但现在只有零星残存部分,只有近几年又人工造林的150亩红树林,晋江沿岸和河口栏门沙滩及河口滩涂物种多样性也急剧减少,以前常见的小鸊鷉现在很难见到。

4 晋江湿地资源环境面临的威胁

晋江市人口众多,长期以来湿地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突出,围垦、泥沙淤积、水产滥捕、污染、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其他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使该市鸟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物种生境急剧减少。

(1)环境污染。上世纪晋江是泉州地区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湿地沿岸工厂企业较多,形成的工业废水大量倾入近海,湿地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着许多珍稀动植物的生存。

(2)围垦开发。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晋江市已先后在湿地造田、围地,使水禽的栖息地日益缩小。

(3)资源掠夺。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对湿地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使水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影响了水禽的越冬和繁殖。

(4)非法捕杀。个别地方猎杀、投毒水禽的案件时有发生,致使鸟类资源减少。

(5)台风危害。晋江市是福建省台风多发地段之一,晋江湿地沿岸连年受台风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水禽的栖息。

5 保护湿地的思路和对策

尽管晋江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压力。人口增长、占地增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使晋江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对此市政府对湿地保护和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一批以湿地、水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小区),建立执法机构,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制止破坏湿地的行为。近几年来,晋江市林业主管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话动,组织水禽与栖息的调查,加强了湿地保护工作,并把湿地水禽保护列为重点工作来抓。

5.1 提高保护湿地意识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湿地意识,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和湿地周边地区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转变其资源利用的观念,对湿地土地资源的规模开发转为深度开发,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大力开展《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与湿地有关法律的宣传活动。

5.2 开展湿地系统研究

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重点研究,为保护湿地和科学利用打下基础。建立湿地保护和科学利用示范点,以示范点获得的经验指导湿地保护管理。建立湿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资源普查基础上,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引入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中。

5.3 开展湿地建设与保护

随着晋江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与发展间的矛盾亦将日益加剧,晋江湿地的建设已迫在眉睫。保护晋江市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晋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4 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多方面筹措资金,增加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展湿地宣传、保护、规划和各项科学研究,需要有资金保证,建议政府立项,列入市政府预算项目。

参考文献:

[1] 约翰•马敬能.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 许建林.晋江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R].福建:晋江市林业局,2002.

[3] 颜子鸿.晋江年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泉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泉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论文汇编(1995—2001)[C].

[5]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泉州市沿海湿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R].2001.

[6] 黄宗国,许建林.海洋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7] 晋江市林业局.晋江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1995年9月)[S].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晋江市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区域发展共同体视域下的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实验小学为例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高中电化学教学中特殊情境的归纳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