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理分科”的源头在哪里

2009-12-09

天津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分科高考制度文理

张 景

最近,关于中学文理分科的讨论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大潮,甚至成为今年“两会”中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话题。其实,讨论文理分科应首先弄清楚“盐从哪成,醋从哪酸”。

提出取消中学文理分科者认为:文理过早分科会造成理科学生知识面狭窄,缺少人文精神;文科学生不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够。这样,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成为一句空话。

年轻一代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把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归结于中学文理分科,是一种不究其因、只求其果的片面看法,颇有“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之嫌。学生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要学十几年,高三一年(高二文科还要学数理化)真能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吗?中学的文理分科,绝非中学的自主行为,也非最高教育主管部门心血来潮而为,而是由高考制度决定,是大学专业文理分科的结果。

学生接受任何教育都是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最现实的就是为了有个好工作,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高一些。哪条道路最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那条道路就是他们的不二选择。这绝不亚于爱美之人的“减肥”、“增高”。学生们不理会“行行出状元”的古训,而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不惜重金请家教、择学校,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每天挑灯苦读,不惜损害名誉、违反法纪而考试作弊,根本原因就在此。

以这种心情应对当今的高考,谁会舍弃“高考指挥棒”指明的现实利益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素养”呢?只要高考仍有文理之分,只要高考不是所有学科的考分都能平等地计入录取总分,那么,不管文理分不分科,不管高考是3+1、3+2、3+X,不管哪个部门怎么规定,到了学生那里、学校那里,也一定会分科。相反,如果高考开考所有学科并平等地将各科分数计入高考总分,那么,谁让文理分科也不管用,学生和学校也会自己取消。真要解决文理分科问题,应该去讨论高考制度。

其实,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缺失,文理分科只是浅层次的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甚为复杂。既有社会上金钱至上的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又有社会选人用人“重专业,轻人文”思想的误导:既有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问题,也有教学“重知识教学,轻素养培养”的问题;同时,还受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还学生以高考公平的制约。所以,文理分科取消与否,都不可能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产生很大的作用。

扎实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就教育本身而言,高考制度是一个关键。考虑到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高考公平,考虑到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充分发挥会考的引导作用,把会考成绩纳入参考指标,并至少占30%的比重。会考试题则应借鉴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经验,加强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联系,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扭转文科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素养培养的倾向,让文科教学真正成为“人学”。

(责任编辑韩瑞新)

猜你喜欢

分科高考制度文理
文理生的battl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改革的关键不是科目多少与是否分科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必须实行重大改革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