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2009-12-08
9500亿元赤字意义非凡
9500亿元!是中国政府抛出的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这使中国人民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更足了,这一创纪录的数字意义非凡。
从目前来看,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回暖的趋势延续。一是有利于遏制通缩压力。扩大政府支出推动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得物价总水平上升;二是有利于拉动投资。4万亿投资中仅有不到三成是中央投资,财政支出更大的意义在于刺激地方、民间投资尽快启动。财政支出加大了对十大产业振兴的投入,可以拉动相关产业链投资增长;三是有利于刺激消费启动。预算中加大就业、民生、保障等支出,减轻了民众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民众消费动力和需求;四是有利于信贷增长。今年信贷增长目标达5万亿以上,去年底开始,大规模财政支出立竿见影,有效拉动了信贷反弹,为经济复苏营造了很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点评:这一数字表明,货币政策在抑制内需方面的效果更显著,而财政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更直接、更快。美国依照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成功实现经济复苏并迅速崛起。如今,赤字财政也将大力参与中国的“保八”战役。
刺激消费需调节分配
扩大内需是一项长久之策,只有当消费者对持续性收入有一定预期时才会加大消费。对于边际消费倾向高的低收入人群,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通过直补的方式来促进其消费。
刺激消费,从长远来看,需要对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最先调整的应该是初次收入分配,对资源垄断性企业的收入进行征税,让这部分收入更多的归政府所有。其次,通过个税的综合征纳,缩小贫富差距。但长期以来,垄断行业的从业者收入较高,分配结构的调整将有相当大的阻力。
点评:调节分配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合理收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只有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
进入2009年,为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中国政府力图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为此政府近期密集出台了多项促进消费的新政策。如果说,4万亿刺激方案是政府刺激经济的第一阶段,那么随后提出促进消费的新政策则是中国已经进入政府刺激经济的新阶段。
中国大多数刺激经济的资金将用于推动投资,这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柱。为了维持长期稳定增长,中国政府已认识到必须促进内需,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而只有通过增加家庭收入,才能真正拉动内需。
点评:外部环境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最不明朗的因素。对中国而言,把经济增长从依赖投资、出口调整为依赖国内消费,是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关键。
资源税改革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资源税开征以来,其征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税率也在“犹抱琵琶半遮面”般地不断调整,但资源税税收总额一直很少,在我国税制体系中只能算一个小税种。
资源税改革其实意在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虽短期内可能会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产生一些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一些替代性产业则可能会受益,如复合材料、制造业等。
分析人士指出,对矿产资源来说,资源税的确会提升其经营成本,煤炭、石油的盈利能力就会降低。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动,资源税调整短期会增加煤炭行业成本,但有利于向行业经营效率较高的企业倾斜,毕竟这些企业具有规模和效率优势,有利于行业进一步整合。
点评:资源税过低将导致资源进入市场的价格过低,不利于企业和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因此,提高资源税符合中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保出口政策仅仅是“逗号”
为挽救我国出口企业,商务部近期发布了多项政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贸易促进政策,包括境内外的展会和贸易投资促进团组的出访,调动各省市、中介组织、商会协会的作用,形成全社会支持出口发展的环境,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绝不放松外贸出口。目前,所有的政策都是“逗号”,而不是“句号”。
当前保出口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贸易融资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点评:从出口型经济转为内需型经济,需要时间和有序过渡,经济危机后的出口应不同于初始期的特征,它应是与国际接轨更趋合理的多赢、互补型出口。
“省直管”加热县域经济
“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省管县”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之一,随着2010年走近,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开始提速。
“省管县”财政体制充分体现了还财于县、藏富于民的思路,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数据表明,2008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比值为2.45∶1,同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3.31∶1。回顾浙江3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浙江现象或浙江奇迹的出现,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即“省管县”财政体制。
点评:省直管县应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进行改革的尝试,条件暂时不够的可以等具备了条件后再试。不可一哄而起,更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