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站记者如何提高舆论引导力

2009-12-08吴兴安

青年记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驻站党报舆论

吴兴安

去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如何深切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握和认识我们所处的新闻舆论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省级党报的驻站记者,要做到胸中有全局,苦练基本功,才能在提高舆论引导力上有所作为。笔者根据多年的驻站记者经历,认为应该在提高政治素质上做到“五增强”,在提高业务水平上做好“十类新闻”。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在提高政治素质上做到“五增强”

1.增强政策敏感

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和专家及同事的沟通相对较少,这就要求驻站记者要更加勤奋,增强对政策的敏感性,要多研究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政策,把握大局,同时,要多研究自己的报纸,把握各版看点和近期宣传热点,把新闻做活做靓,提高稿件的采用率。党报的报道大多是对重大政策、重大战略的权威解读,驻站记者写这类文章要“眼光抬起来,身子沉下去”,从全省的高度和从社会的角度、读者的角度、百姓感兴趣的角度下笔,以新颖、灵动的笔触提供具体形象的信息解读,增强党报的公信力、感召力、亲和力、表现力。

2.增强责任意识

新闻工作守土有责,驻站记者更是如此,不仅要负责报道新闻,还要对自己报道的新闻负责,在地方树立省级党报的权威性,扩大影响力。及时、准确地报道地方发生的各类新闻,不漏报、不迟报当地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突发性事件。驻站记者的责任意识还要表现在“胸中有全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让全省读者或观众感兴趣,才能达到提高舆论引导力的作用。

3.增强新闻采编工作的核心地位

记者站是报社快捷、可靠、可以充分调动的自有信息采集渠道,同时,记者站又承担着报社在当地的联络、协调事务等工作,但人员一般都比较少,有的记者站长期只有一个人。因此,在人员少、工作杂、任务重的情况下,一定要牢记职责,做到主次分清,牢固树立“新闻报道是驻站记者的第一要务”思想,才能发挥作用。

4.增强新闻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过去,驻站记者的最大优势就是贴近一线,随着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一些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一不留神,便会被其他媒体所关注并抢先报道。驻站记者在报道当地发生的重大新闻时要有“第一发布”、“权威发布”的意识,争取主动引导、率先引导,敢于发言、善于发言,减少甚至避免一些小报和网站抢发新闻造成的误导、偏导甚至错导。

5.增强服务意识

驻站记者要胸中装着大局,心中想着读者,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接受能力,在正确引导舆论的前提下,多从读者的角度想问题、做新闻,及时向读者提供鲜活、耐读、有效的信息。

要积极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在业务上做好“十类新闻”

1.做强主题新闻

一般情况下,各家报社每年都会有一些重大新闻策划安排驻站记者承担写稿任务,这就要求驻站记者要珍惜机会,快速反应,深入把握,创新写作方式,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在重要版面位置刊登。

2.做重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选题广泛,多需要脚踏实地调查采访、深刻地分析,最能展示驻站记者身处新闻一线的优势。有的驻站记者因为情况熟,就靠打打电话,听听汇报,抄抄材料,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素材来完成。深度报道一定要深入一线,了解新情况,采访出最新的素材,否则,就可能输给其他媒体的同类报道,反而吃了“情况熟”的亏。

3.做精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不仅是对独有事件的报道,独有的角度、见解、深度等等,也能构成有价值、有影响的独家新闻。驻站记者一般比其他同行有更多的了解、消化、反刍的时间,做精这类新闻,驻站记者独具优势。

4.做活现场报道

驻站记者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只是完成了一般的采访任务,算不上本事。在现场新闻扎堆的今天,驻站记者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新闻现场,要深入现场、观察现场、发现现场。这样,在表现现场时才能更加灵活、细致,对构成新闻现场的各种要素既可以攻其一点,舍得放弃;也可以逐个击破、深入推进;还可以多管齐下、全面开花。

5.做响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多是规定动作,稿子不愁出路,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应付差事。要坚决不写那些“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稿子,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用群众语言讲百姓故事,增强典型报道的感染力、影响力。

6.做快事件新闻

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大大提速,驻站记者要时刻盯紧当地新闻的各类出口,对事件新闻要快速反应,对重大事件要连续跟踪,这样,才能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

7.做好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种类繁多,驻站记者要学会分类、筛选,防止案件新闻、法制新闻过多的倾向,更要防止低俗之风,不能把丑事、坏事不加选择地发到编辑部来,精选内容,及时发布,注意效果,有力引导。

8.做稳热点引导

人们常说驻站记者要“多种花、少栽刺”,但“少栽刺”绝不是在突发事件、热点问题面前“失语”。驻站记者要敢于触及关系社会及民生的热点问题,放弃了“话语权”实际上也就自动放弃了党报记者的舆论引导职责,记者站的新闻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在具体报道时,重点要心系大局、主动引导;冷热有度、解疑释惑;把握得当、促进稳定。

9.做优市县新闻

市县的采访对象一般喜欢将他们的工作报道出去,驻站记者要区分新闻报道与工作简报的特点,减少工作性报道,挖掘符合“三贴近”要求的鲜活新闻,从宣传效果上来看,一条鲜活的、读者喜欢的新闻,比简报式、说教式的工作总结要好得多。

10.做靓图片报道

新闻图片是大多数报纸的弱项,而报纸图文并重时代的到来,要求记者必须要文字、摄影“两翼齐飞”。特别是驻站记者,离现场最近,出现场最快,利用摄影的方式来报道地方新闻,将会使驻站记者如虎添翼。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下

猜你喜欢

驻站党报舆论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要求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略谈驻站记者的全局意识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综合自动化编组站施工驻站防护的探讨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