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报纸竞争力分析

2009-12-08单绍武

青年记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报纸媒介信息

单绍武

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手机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并直接威胁到报纸的生存。有悲观者甚至认为,报纸将彻底退出媒介舞台。

新媒体的崛起必然导致纸媒消亡吗?在新媒体成长的足音中,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纸媒竞争力在哪里?

新媒体与报纸的竞争力比较

报纸遭受新媒体的强劲挑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报纸的主流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动摇。据统计,2008年全国主要纸质媒体的广告总额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发行量也维持在高位,传统纸媒仍然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显然,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心理震慑要超过现实影响。

下面具体分析新媒体与报纸的优劣:

1.新媒体

(1)优势

a.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

b.实时性:网络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

c.容量大:报纸版面有限,而网络没有空间的限制,纸媒的报道是线性的,而互联网的报道是网状的。

d.交互性:网络媒体的技术特征,使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互动沟通成为可能。

e.易检性:在网上,查以前新闻,查相关新闻非常方便。

(2)劣势

a.传播工具不易携带,比如网络媒体,必须以电脑为工具,受技术工具的限制较为明显。

b.信息芜杂,真假难辨。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发布信息,人人都是记者,但信息缺少严格的把关程序。

2.报纸

(1)优势

a.实物形态:纸质媒体具有感性特征,报纸拿在手里是可以感觉到的。

b.携带阅读方便:一份报纸带在身边,可以随时阅读,给人以浏览的快感。

c.可信度高。报纸的信息发布一直给人以权威的感觉,真实性被奉为报纸的第一信条。

d.安全性:报纸上出现虚假信息,读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因为有约束机制的存在,使利用报纸信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劣势

a.时间限制:报纸有制作周期,周期以外的新闻不能及时反映到报纸上,不能对即时新闻做到全覆盖。

b.容量限制。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主流大报无一例外进入到厚报时代,但是版数再多的报纸,也有容量边界。

c.单向传播:从报纸诞生之日起,就被认为是一种单向传播的行为,这种传播方式的性质否定了受众的主动介入。

不难看出,报纸和新媒体各有优劣,而且特点明显。他们之间并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阅读报纸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从报纸诞生就已存在,并不会因为新媒介的出现而发生根本改变。除非有媒介完全取代报纸的功能,否则报纸生命力不会戛然而止。

放大优势是报纸的生存路径

在与新媒体的比拼中,报纸要赢得地位与市场,关键是要扬长避短,放大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媒介的群雄逐鹿。

1.做真,打造公信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纸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真实,在“真”字大旗的引领下,报纸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传统纸媒长期积累的崇高地位,不可能因为新媒体的冲击,一夜间凋零。在电视、网络等多个资讯渠道存在的情况下,许多人还是愿意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说明报纸的影响力还在,我们要珍惜报纸的引导力。报纸要生存,就必须借助品牌优势,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具权威性。

2.做精,打造注意力。新媒体以量取胜,它的开放性和自由表达方式拓宽了媒介的传播内涵和外延。而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虽然引导力很强,但往往很正统,不够活泼。我们提出做精,就是基于新媒体粗加工的特点,进行精耕细作。精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形式上更精致;第二,内容上更精炼。我们要以专业的眼光,站在读者的立场,在庞杂的新闻信息中,选取最精要的部分,在报纸上呈现。

3.做深,打造穿透力。近年来,深度报道、背景报道是报纸竞相采用的报道方式,它是平面表达的纵向掘进。报纸做好深度报道,不光是形势所逼,而是一种竞争手段,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报社的采编力量雄厚,专业素养高;其次,版面的扩容为长篇深度报道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第三,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为挖掘深度报道素材提供了强大源头。

和谐共生,走向多介质融合新格局

传统纸媒的魅力犹存,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不可阻挡。打造报纸的竞争力,并不是要自我封闭,排斥报纸向新介质的渗透和延伸。相反,要从媒介市场发展的新情况出发,携手新媒体,向受众提供新鲜多样、真实全面的新闻产品,实现多媒介的和谐共生,实现互助共赢。

(作者单位: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下

猜你喜欢

报纸媒介信息
报纸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