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奖中的迷失与清醒

2009-12-08卢文炤

青年记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新闻奖评奖现象

卢文炤

新闻奖年年评,特别是每年的中国新闻奖“花”落谁家颇引媒体人关注。各种协会设立的新闻奖也纷纷关注本领域的新闻报道,一些媒体集团也在集团范围内评奖,还有一些媒体设立自家的新闻奖。新闻奖林林总总,但是,目前一些对新闻奖的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不到位的操作,损害了新闻奖本应有的价值。新闻奖的名利场容易让人迷失,厘清模糊认识,才能在“奖”来“奖”去中保持清醒和独立。

一问:外部奖与自家奖,孰重孰轻

现象:重外部奖轻自家奖或轻外部奖重自家奖。

分析:一种现象是重外部奖轻自家奖。外部奖往往因为级别高而受到不少媒体的高度重视,得到外部的认同、更高级别的组织的表彰的确是一项荣耀的事,因此得到外部奖能更紧密地与职称和高额奖金等挂钩。而本集团的新闻奖和本媒体的新闻奖,因为级别低,容易呈一种疲软麻木的状态,奖励低、荣誉度也不够高。只有内部奖再往上报并获得更高级别的奖时,才会散射出其更高的价值。如果内部奖没有得到更高级别的奖,其光芒就很有限。这就造成与报外部奖相比,编辑记者报内部奖不够认真积极的现象。

而另一种现象是轻外部奖重自家奖。由于对外部奖媒体自身无法操控,而且外部奖和自家奖的标准并不重合,得到高级别的外部奖与媒体本身的新闻竞争力并不能划等号,因此一些媒体更重视自家的新闻奖,并将其作为一个品牌打造,获自家新闻奖的编辑记者能得到力度更大的奖励。

在现有的大多数外部新闻奖体系中,党报的价值观仍然占主流。但是,在质疑中国新闻奖等获奖的新闻作品正面报道过多、宣传报道过多时,也不能否认它们所发挥的作用,这类奖注重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宣传推动很大。中国新闻奖等的评选宗旨决定了它们不会以都市报为主体进行评选,一些社会影响大的都市报报道评不上中国新闻奖也不足为奇。

内部奖和外部奖,各有不同的关注领域和评选标准,发挥的作用不同,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没必要因级别不同而进行孰高孰低、孰重孰轻的评判。对外部奖需客观看待,不必抱怨其价值标准与自身不符,也不必唯外部奖是尊。对外部奖既要看重又不能太看重,太依赖外部奖容易迷失自我。媒体更需重视的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家的新闻奖。加大对自身优质内容的奖励,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媒体日益多元化,报道方式和选题范围也日益拓展,设立符合自己的新闻价值标准、贴合自身实际的新闻奖,更有利于引导编辑记者做好日常的新闻生产。

二问:设立自家新闻奖需怎样的环境

现象:越来越多的媒体设立自家的新闻奖。

分析:晶报和南方都市报分别从2002年度、2005年度设立自己的年度新闻奖,在国内是动作较早的。为何是它们先设立了自家新闻奖而不是别家报纸?这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外部,它们较早地面对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新闻标准以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内部,它们的员工来自四面八方,本地人并不占多数,这就需要在编辑记者中树立一个清晰的共同认可的新闻标杆,而且,它们的评选能更好地摆脱人情干扰和利益均衡的考虑,更能从专业角度、读者认可度与社会影响上评判作品优劣。

若内外部环境都没有对新闻专业标准的共同认可,即使设立自己的新闻奖,也会在操作中走样,使新闻奖的导向作用失效,新闻奖就成了标准不明的福利手段。如果内外部都没有很好的环境,还不如不设自己的新闻奖,让外部组织来评,减少内部标准模糊和人情因素的影响。

三问:自家新闻奖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现象:新闻奖成为总结性的、一次性的荣誉。

分析: 新闻奖不单单是一种荣誉,借助自家的新闻奖评选,既可以进行自我的质量评估,又可以进行价值评判和人才评价,没有哪一个更好的平台能代替新闻奖评选把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评自家新闻奖不是额外的、一次性的工作,关键是要把新闻奖的评选标准渗透入生产环节,促进编辑记者创作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任何生产单位都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质量评估,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做自家的新闻奖评选,就是新闻媒体进行自我质量评估,并以此改进日常的新闻生产,这是自家新闻奖的最大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评奖标准就是生产标准。

虽然媒体一般都有日常的考核,但以年为单位进行评估更正式,而且优秀的作品更集中,更能凸显本媒体的新闻追求。自己不评奖不总结,就像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扔完也不知哪个大哪个小,哪个好哪个次。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影响新闻生产,是新闻奖真正要发挥的作用。评自家奖不是多么大的事,也不是多么小的事,而是新闻生产中必须有的质量评估程序。

四问:如何把评奖纳入日常新闻生产

现象:评奖是评委的事,编辑记者只看到结果。

分析:新的工作环境使新闻奖的质量评估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编辑记者能够聚在一起共同研讨业务的机会越来越少。新闻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就很容易被忽略,而好的经验很难扩散、延续下去。评新闻奖是促进业务研讨的好平台。评奖不只是评委的事,形成评估层与生产层的互动交流,才能发挥评奖的最大效力。

一是树立明确的评奖标准。

评奖标准是准星。评奖标准不明确或不正确,都会误导新闻生产。如果标准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应及时向编辑记者进行清晰的说明。

二是公开评委的议论。

新闻奖评选只把结果公布出来是惯常做法。可以将评委们在评奖会上的议论总结出来,让编辑记者知道获奖作品的优秀之处,并清楚评委们发现的参评作品中的问题,否则编辑记者就会做一些猜测,不能起到很好的业务研讨和经验总结的效果。

三是可将作品结集出版,或制作专题网页供随时查看。

将新闻奖和职称、奖金挂钩,将获奖作品名单在内外部公布,属于激励手段。而在激励之后,更需要做的是为编辑记者树立日常新闻生产的参照系。将作品结集出版,或制作专题网页供编辑记者随时查看是好办法。

在评委与编辑记者的互动交流上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措施,评奖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评选意见的阐释和分享。

五问:评委评好作品的关键是什么

现象:邀请多方面的评委,似乎评委越多越公正。

分析:评自家新闻奖如何选择评委?目前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比如,仅仅由内部评委评是否有失偏颇,是否需要增加一些读者评委?不管是哪方面的评委,要评好作品,首先要责任到位,严格按评选标准评定优劣,在大量的备选作品中,仔细认真地甄别。评委在评选时并不仅代表自己,在评选作品时会考虑到读者的认可度和社会影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评选。如果评委责任不到位,凭个人印象评选,或只计一点不及其余,肯定会有偏差。如果责任不到位,考虑因素不够全面,评委多了也无用,反而增加了评奖的成本和复杂度。

六问:如何确立评奖标准

现象:政治标准和专业标准两分开。

分析:现有的评奖标准大体有两个,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专业标准,分别对应宣传标准和新闻标准。两个标准存在各说各话的现象,像油与水一样互相分离。这就出现了党报记者追领导、“小”报记者跑街道的迥异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式下,新闻的标准应根据新的要求进行改进。新闻学是人学,无论是政治标准还是专业标准,都需以人为本,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为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标准与政治标准、专业标准“三结合”,有利于新闻工作不断根据时代发展进行贴合读者需求的改革创新,既不囿于宣传教条,也不囿于书本和外来经验。

七问:如何评新媒体

现象:网络新闻受到重视,却没评出其特有的优势。

分析:网络新闻在各级新闻评奖中已受到了重视,被列为单独的奖项,但申报作品大多没有体现新媒体的特性。在评选时,评委也大多以传统媒体的标准来衡量,看主题是否重大、内容是否有深度,而对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不够重视。比如网络专题只是体现了整合加工的功夫,网络评论其实和发在传统媒体上没什么区别,网络专栏又过于笼统。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论坛上的新闻性帖子,是否可评?对网站上简短的滚动新闻、手机上的短信或彩信新闻,如何评?全媒体记者的作品如何评?这些能真正体现新媒体新闻竞争力的内容,在评奖中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鼓励新媒体的发展,还需遵照其自身规律,突出其最有价值的新闻。○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下

猜你喜欢

新闻奖评奖现象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评奖获奖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
猜谜语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评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