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任奥数产业膨胀
2009-12-07赵丽英
赵丽英
把奥数作为选拔工具是愚昧的
奥数全称为奥林匹克数学,源于1961年后前苏联开始将自己国家中学举办的数学竞赛称作“数学奥林匹克”。前苏联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个观点在教育界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奥林匹克数学的出题范围超过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其中能够达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奥数是数学圈的比赛,原本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问题是在十多年前。”孙云晓说。
1997年后,小学升初中取消了统考,实行电脑派位。不到两年即遇到严峻挑战:家长不甘心自己的宝贝儿女被分配到薄弱校或普通校,有些重点校也不愿意分到“差学生”。于是,作为可操作性较强的选拔工具,奥数被重新提起。
“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想使用,所以迫切需要一个衡量工具。小学升初中,语数外是三门主课,所以一下子把奥数带火了。”
“现在绝大部分孩子都在学奥数吗?”记者问。
“起码在大中城市,有80%以上的小学生都在学。因为它是选拔工具,要想上好学校就得学,人家就看中你的奥数成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同意某些观点‘奥数猛于黄赌毒。黄赌毒在我们的认识中是邪恶的,但教育是神圣的。奥数正是打着神圣的旗号摧残孩子的心智。我看过很多奥数题,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做的题,95%以上的正常成年人答不出来。这个是完全正常的,丝毫不能证明智商低下。”
为什么奥数与智商没有必然关系?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八个半智能,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
“有人是语言智能化,有人是音乐智能化,有人是身体运动智能化等等。这都非常正常。这些人可以根本不用学奥数。即使是数学天才也可以不用学。有的数学大师都不会做奥数题。所以用奥数来作为选拔一代孩子的标准是非常残酷和愚昧的。”
奥数的最大影响是对人的摧残
孙云晓曾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该不该取消奥数班》的节目上说:“奥数在中国的小学生当中泛滥,是我们中国的一种耻辱,它是用公然的方式,大规模地对儿童摧残。”
“我的话,媒体引用得最多的是那句‘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个傻瓜的过程。”孙云晓对本刊记者说。
凤凰卫视的这期节目请到了孙云晓和其他几位嘉宾,还有一些家长和学生作为观众。孙云晓是作为正方出现,持“奥数班应该取消”的观点。他本来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但是他错了。
“主持人问我,觉得这期节目谁能赢,我说肯定我们赢。因为这是有根有据的事情。但是我没想到的是,那天站起来为奥数说话的大有人在。从孩子到老师都有,再一问,结果都是奥数教练、奥数金牌得主。”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奥数的需求者众多,直接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奥数经济。“奥数已经让很多人大发横财。”孙云晓说。推崇奥数的学校靠教材赚钱,各种辅导班、培训班靠学生的学费赚钱。“某个市级的教科所,编奥数的相关教辅,出版社一年能分他们300万,可能是他们最大的收入了。”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使奥数经济愈演愈烈。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但是到今天,各种奥数网站、培训班仍然如火如荼。
80%以上的小学生都在奥数课堂上坐过,其中有多少真正学进去了?媒体上不乏小学生在奥数课堂上千别的事甚至睡着的报道。“奥数产业链与毒品产业链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一个没有。它们给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都是对人的摧残。有的人逻辑数学智能天生就不高,通过训练是不可能提高的,你硬要他去达到那个程度,那不是摧残他吗?可能奥数不是很好理解,我举另外一个例子,艺术体操,或者是美声唱法。如果像奥数一样,用这两项作选拔工具,很多孩子永远也无法达到。除了让孩子备感痛苦,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无能的人之外,没有任何结果。”孙云晓有些激动地说。
怀着对教育的一腔深情,孙云晓有很多话要说:“摧残人的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我们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这个概念。人人可以成材,是马就跑,是鹰就飞。奥数之所以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是因为它已经变成了普遍的选拔工具。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违反了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剥夺了孩子的基本权益。”
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的奥数经济方兴未艾,对于作为指挥棒之一的高考奥数保送和加分政策该怎样看待?孙云晓说:“这个是应该取消的,它违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取消的话,除了奥数之外,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都可以加分了。还有一个导向的问题。奥数加分成为进入名牌学校的条件,就会有很多人去学,这是奥数泛滥的原因之一。老百姓根本不是因为孩子喜欢才送去学奥数,完全是出于无奈。别人都学,而且有的孩子还真因为这个进了好学校了,自己的孩子能不学吗?”
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智能的基础上重点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个方面变得聪明。
奥数就一无是处了吗?孙云晓认为,在人人喊打的现在,要理性思考,给奥数保留一席之地。“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包容而不是走极端。作为一个国际赛事,奥林匹克数学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些有数学天分的孩子虽然最多只有5%,但是算下来人数也相当多。这一部分也是我们国家非常需要的人才。我认为我们应该使奥数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渠道,只有极少数酷爱奥数的人可以参加,并且他要愿意去接受训练。这些人如果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大奖是可以保送、加分的。但前提是人数限制在非制、的范围内。那种各地奥数成绩比较好的孩子都保送的做法我是反对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择校
对于奥数培训,国家曾明令禁止。广东、西安、乌鲁木齐等地都出台过禁止初中、小学办奥数班的通知。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明确,奥数的问题就是择校、选拔工具的问题,那么,如果取消奥数,很快就会出来另外一个替代品。”
2005年,人大附中、四中、八中等北京市重点中学都对拥有公共英语三级证书的孩子实行了免试入学的“优惠政策”。类似政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尽管公共英语三级相当于大学专科毕业英语水平,但是07年,北京市已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考下证书。“3万小学生报名考试,成了报名的主角。”
“既然问题是择校产生的,那么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择校,按照国家规定,就近免试入学。实际上下决心的话是可以做到的,方法也不复杂。”
全国惟一一个基本消除择校的城市是安徽省铜陵市。当地的一所初中没有一所是“校中校”和“转制校”。不管学生在哪一所初中就读都有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所有的名师在全市各个学校流动,没有好学校坏学校之分。”
而铜陵市教委认为,无论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还是定向切块,都不是铜陵的发明。“我们就是按照义务教育法来办,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来办,并没有特殊的高招儿。”有人认为,铜陵经验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取得了多大的成绩,而是当地政府在消除教育不均衡上所表现出的努力和勇气。
孙云晓也认为,在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上,“政府是第一责任人。给某个学校投几个亿,建立超豪华学校,好老师都在一个学校里。谁不择校?政府投入拨款不一样,配置师资不一样,势必会造成择校的后果。全世界的经验都是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均衡化,我国的法律也是这样规定的。有择校愿望的,可以选择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