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设的胡同
2009-12-07钱国宏
钱国宏
阿西莫夫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科普作家之一。他自幼聪明,属于“天赋极高者”,阿西莫夫一直为此自豪。一次,一位汽车修理工给他出了一道题:“一个聋口亚人到商店买钉子,他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攥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售货员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走后,进来一位盲人,他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阿西莫夫立即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阿西莫夫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手势。修理工笑了:“对不起,您猜错了!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这件事对阿西莫夫影响很大,
《大清稗史》中记载这样一则逸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阎上分别写着“生”和“死”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难为刘墉。如果换了别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而聪明的刘墉早就猜到了这一点,他灵机一动,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便一口吞下肚去!剩下那张“纸阄”被当堂打开,上面写的是“死”字。这就证明刘墉方才吞到肚里的那张“纸阄”是“生阄”。于是,乾隆皇帝只好当堂赦免了刘墉。
阿西莫夫“剪刀差”和刘墉“吞阉”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有些时候,困住我们手脚、阻止我们前进和成功的,并不是我们的勇气不够、力量不够或条件不足,而是那些我们经过多年积累的经验。那些经验所引发的习惯性思维像一条粗大的绳索,把我们全新的思维、发散的思维捆得紧紧的、死死的,使之一成不变地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导致我们“作茧自缚”“裹足不前”“坐以待毙”。只有走出自设的思维胡同,击碎思维定势,激活全新思维,我们才能像刘墉那样“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踏上成功的彼岸。
在这个世界上,束缚人的,往往是自己的思维:
在这个世界上,挽救人的,往往也是自己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