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2009-12-07白延滨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徒长抗菌剂种田

吴 萍 白延滨

本病又叫徒长病、白秆病、标茅稻、抡先稻、望水白等,曾在我国主要稻区都有发生,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大规模谷种消毒的基础上,已基本控制其危害,但在有些地区有时仍有发生。

1症状病苗细长,叶色淡绿,比健苗高,病株节间伸长,茎节上逆生不定根,茎秆逐渐变褐、腐烂,其内有白色蜘蛛丝状菌丝。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不能完全抽穗,在垂死或死亡病株的叶鞘和茎秆上可产生淡红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可见散生或群生的蓝黑色小粒(子囊壳)。抽穗期后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为褐色,不结实或在颖壳接缝处产生淡红色霉层。该病常见症状是稻株徒长,但也有呈现矮化或外观正常的现象。

2病原水稻恶苗病菌无性态为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orm‘Sheld),有性态为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fulikuroi Wollenw)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又称徒长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

分生孢子梗一般无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五色,单胞,或有双胞,大小为4~6微米×2~5微米,最初在分生孢子梗上串生成链状或簇生成球状,以后分散。大型分生孢子无色,细长,新月形,两端弯曲尖削,基部有足胞,大小为16~57微米×2.5~4.5微米,一般有3~5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通常着生于多次分枝的无色分生孢子梗上,多数分生孢子集聚时呈淡红色或橙红色,干燥时呈粉红色或白色。

病菌能产生赤霉素,所以能引起稻株徒长和节上产生不定根。

3发病规律带菌种子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病稻草。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潜伏种子内越冬,在浸种过程中污染无病种子。另外,病稻草做铺盖物,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也可传播到健苗,从水稻茎部伤口等部位侵入,引起再侵染。一般土温在30℃~35℃时,最适合发病,20℃以下或40℃以上都不表现症状。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因此秧苗栽插过深、拔秧后过夜等有利于病菌侵染。

发病因素

带菌种子一般种子田未及时收割与脱谷,由于增加了带菌与侵染机会,这类种子播种后,往往比及时收割和脱谷的种子发病重。

种子受伤脱谷时,由于脱谷机空隙小,转速过快,可造成种子受伤几率高,如播种这类受伤种子比未受伤的种子发病重。

幼苗弱育苗床灌水不及时,缺水受早,发生龟裂,易使幼苗根部受伤,或拔苗时由于育苗床土缺水使根部受伤,这类幼苗插秧后发病常重。

浸种不彻底药剂浸种不彻底的病种子比浸种消毒彻底的种子发病常重。

4防治方法此病以种子带菌为主要初侵染源,建立无病留种田和进行种子处理是关键的防病措施。

4.1选用无病种子不在病田及附近田块留种。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4.2种于处理

(1)抗菌剂浸种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2~3天后直接催芽。

(2)温汤浸种52℃-55℃温水浸种30分钟,灭菌效果较好。

(3)药剂浸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动2~3次。或用25%咪鲜胺乳油2毫升,对水8~10升浸稻种4~5千克,浸1~2天后播种。

4.3清除菌原及时拔除病株,减少再侵染。及时处理病稻草,不用病稻草作为催芽时覆盖物和捆秧把。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如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脱谷时要注意脱谷机间隙不宜过小,转速不宜过快,以免种子颖壳受伤,均可减轻病情。

猜你喜欢

徒长抗菌剂种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抗菌剂不同毒性比混合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效应研究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豆角徒长原因及解决措施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织物抗菌剂有机硅季铵盐POASC和PFASC的制备及应用
自制抗菌剂 GD-1在棉织物上的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