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幼儿早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09-12-04王伟良王小丁

魅力中国 2009年28期
关键词:早期教育误区重要性

王伟良 王小丁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94-02

摘要:任何一个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其智力水准都是在同一水平上的,而这个孩子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成就到底能有多大,取决于他的早期教育。但在早期教育究竟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上,仍有许多家长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误区。本文旨在引领家长重新认识早期教育,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更好地帮助家长实施早期教育。

关键词:早期教育;重要性;误区;对策

科学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是指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主要是指家庭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按照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教育。

一、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

从古至今有许多教育学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论述。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有能力的婴儿》一书中指出:“人类在3岁前吸收获取知识和能力,相当于成人花60年时间学习获得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怀特曾说:“孩子头三年经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过去所想像的。对于婴儿和学步的孩子,每个生活中简单的动作都是他们日后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什么工作比抚育头三年的孩子更重要。”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我们幼小时候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他认为早期教育关系重大,主张一定要慎而又慎。他说:“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我国北宋思想家颜之推之所以重视早教,是有他的理论依据的。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佚,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有些研究材料证明,人脑还有很大潜力,有着过去想像不到的发展的可能性,人人都有变得更聪明的潜力。教育得好,教育得早,幼儿就发展得好。

(一)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和身心的发展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超长儿童,而且能让普通儿童更聪明。有调查发现凡是受过早期教育的幼儿,智商可以增加几十分。有人曾对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孩子的家庭状况做过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得分高的孩子的家长,一般比较重视早期教育;反之,则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同时幼儿期是孩子智力发展和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3岁幼儿的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已经完成70%~80%,而4岁幼儿的智力水平则达到成人的50%,我们更应该进行早期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村偏远地区的儿童的智商之所以普遍低于城市中同龄儿童的智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早期教育这个环节。所以,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院的儿童更应该接受早期教育。同时,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丰富幼儿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情绪、心理发展、语言反应、脑力思维方面较早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化、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早期教育可以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在人类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些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期:即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个体处于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此时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而错过了这一特定时期,再去学习这些知识、经验就要花费更大的力量,并且效果也未必好。“狼孩”的例子告诉我们二三岁是幼儿发展口语的最佳年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没有很好地让他的口语得到发展,在教他说话就比较困难了。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键期,如果此时父母不进行相应的教育,只靠幼儿自己发展,必然会减缓幼儿心智的发展,而早期教育却恰好抓住了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不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与乐趣,加速了幼儿心智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二、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但是,他们是否真正懂得早期教育?据调查,大多数父母对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关于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早期教育等同于提早学习文化知识

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早学习文化知识,把大学的课程放在中学学习,中学的课程放在小学学习,小学的课程放在幼儿园学习。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能够适应,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取的。美国儿童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更看重的是“成熟”。他的观点是: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特征在环境影响下,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的生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有时不仅没有必要,还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早期教育成了超前教育

许多家长在看到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后,便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学习一切知识,尤其是参加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想把孩子培养成为“超级儿童”,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所谓的“神童”。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这样不但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模式,更严重的是超前的教育可能是儿童厌学的根源。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培养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昆体良提醒父母和教师:“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苦艾心有余悸。……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三)早期教育成了智力教育

有些父母将早期教育误认为就是智力开发,于是在幼儿还不懂1、2、3、4的时候,就教他们数学知识,因为他们认为智力开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是按以下顺序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且它们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比婴儿期有明显提高,而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发展,所以这时期的幼儿不适合进行高难度的数学学习,也不宜进行复杂的知识教育。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忽视锻炼等误区。

三、实施早期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核心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教育在促进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必须通过外因方能起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幼儿从出生到上小学是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幼儿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有序地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变。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各个发展阶段的儿童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早期教育既要符合各阶段儿童发展的水平,又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儿童先天的素质不同,兴趣、倾向也有差别,应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儿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教育既然要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对幼儿的学习、成长不能只满足于知识量的增加和最后的成绩,而要重视幼儿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如何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注意他们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杜威曾说:“我们可悲的一种错误,就是急于要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至忽视了生长的过程。”皮亚杰也曾批评某些人“只关心培养出来的完人,而不关心儿童以及其发展规律。”

(二)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与关键期是重点

为了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早期教育还必须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掌握“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育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每个学习个体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最佳期限,即前文提到的关键期,这与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然后引导其完成他们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直到他们把外在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化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成熟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出现了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幼儿不断拥有新的最近发展区与不同时期的最佳期限,如此循环。所以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学习者的前面,针对学习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与最佳发展期限不断的调整,利用其中的规律,以给予最有利的支持与帮助。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所以,父母应该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加速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早期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家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平台,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实际上,早期教育最好的课堂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习惯、品德、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形成与发展,同他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关系极大。有人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同卵双生子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到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几乎是相同的,但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两个孩子在个性的发展上完全不同。另外,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影响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甚至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及时强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强化是指在幼儿出现父母所期望的行为时,为了保持此行为的出现,而施加的某种刺激,主要是指积极强化。通过积极强化可以塑造幼儿的行为,并且要及时强化,否则是不利于儿童行为发展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在一生中第一次做某件事,或许是出于模仿,或许是出于尝试错误,或许是一种应答性的条件反射,无论属于哪一种,均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后果“多少是令人愉快的”,也就是说他得到了报偿。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报偿即积极强化,儿童的有关行为就养成了习惯。但在强化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防止出现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知,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短、最差的那块桶板”,而中国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取决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块桶板。新的世纪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我们本着“教育为先,幼儿为先”的教育发展理念,早期教育的发展会更加完善,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早期教育理s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东华.发现母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卢乐山.卢乐山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任钟印.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5

[6]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早期教育误区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玩具图书馆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