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2009-12-04覃超禄
覃超禄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044-02
摘要:建国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理论工作者,进一步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形成和发展具有更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国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两次革命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革命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它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引领、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随之而不断发展。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从与马克思主义这个“血脉”相承接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结合中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结合中国僵化停滞又要搞现代化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结合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出现的种种弊端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结合中国一大二公体制经济发展缓慢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思想、结合中国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平衡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诸多新问题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结合中国民主法制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结合中国文化传统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结合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实际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结合中国处于第三世界的现状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结合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提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这些新思想、新理论的提出,都有马克思主义的“血脉”,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来看。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就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这两次历史性飞跃说明了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应的时期和阶段来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针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产生的弊端,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努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以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和同年党的八大制定反映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以及1957年毛泽东同志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等为标志,我们党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毛泽东的上述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了理论基础,直接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我们党始终立足于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探索和回答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各种问题,以新的理论反映新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推向更高阶段。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和建设,明确提出了关于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科学发展。实践证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都属于一个科学体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和原则:一是它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二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三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四是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理论和原则:一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二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坚持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理论和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二是强调吸收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三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经济方面:一是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四是主张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治方面:一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二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文化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重视和谐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结晶。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明确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不但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我党制定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是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思想武器。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理论及实践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在理论创新上的最大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在时间跨度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总结、概括出的一系列理论、重大战略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即毛泽东时代,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创造政治条件,奠定制度基础。在空间范围上,涉及我党在探索、处理国内国际两个平面上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大认识成果。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最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作为一种道路来认识。1979年3月邓小平明确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1980年1月他在发展经济方面提出要“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4]。在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党经过五年的探索之后,邓小平指出:“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党的十三大首先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并把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心主题进行的理论探索所形成的新观点概括为十二个方面,认为这些新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轮廓。党的十四大又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且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7]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要观点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次理论提升的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8]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与时俱进。
总而然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9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