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油:孕育旷世诗仙的灵山秀水

2009-12-04

国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古镇李白诗人

赵 斌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这是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诗句,极力盛赞以“诗仙”“谪仙”闻名于世的大诗人李白。言其诗浪漫飘逸,犹如天籁之音;言其人豪迈洒脱,好似天外来客。而孕育这位旷世诗人的故乡则是四川江油。

江油,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近一千九百年的历史,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火药之乡”、“武术之乡”、“附子之乡”、“辛夷之乡”闻名遐迩。

江油,古谓“九省通衢,龙门锁钥”,今誉“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地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西北部、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东南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系蜀汉重镇,北上剑门关,东去翠云廊,西行大禹故里,南抵蜀汉核心益州(成都)。

江油,地形地貌奇秀并举。地势西北高,属四川盆周山地;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丘陵,中南为冲积平原——江彰平原。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形成多块冲积平原。这里,群山如障,奇峰耸翠,雄姿各具,峻采纷呈;这里,众水贯穿,田畴似棋,溪渠如练,堪称如诗意境,天然画屏。

远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就诞生在江油山灵水秀的青莲古镇。古镇北依太华山,东邻天宝山,西接红岩,南送涪水。涪江浩荡而东去,盘水蜿蜒而西来。小平原上,田畴绿毡,阡陌纵横,小楼村舍,袅袅炊烟,铺展成一张锦绣画缎。

李白故居坐落于古镇之东的天宝山南麓,名曰陇西院。隔着古镇,与之遥相呼应的是一段壁立的红岩。相传每每晴天夜晚,从此经过的人就能听到沙沙雨声。究其原由,乃岩壁风化脱落的碎片。“红岩夜雨”至今不绝,为古镇平添了神奇色彩。

故居南边不远处的盘江边,有个漫坡渡,更是诗意弥漫。渔歌唱晚,漫坡夕晖,随了岁月的飞逝已成绝版的风景,而关于她的传说,至今还令人浮想联翩。一千三百年前的某个斜晖如染的黄昏,一位年轻的女子在渡口的清波里浣纱,一条肥硕的红鲤鱼跃入她浣纱的竹篮,烹而食之。当晚,她便有了身孕,产下的男孩就是后来自号青莲居士的大诗人李白。关于李白的出生还有“长庚入怀”而生白的传说,于是,故取名李白,字太白。

这里至今还保留了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粉竹楼等旧迹供人观瞻凭吊,另有明贤祠、太白楼、文风阁等古建筑,耐不了岁月的磨蚀,早已湮灭风尘。而紧邻的太白碑林、太白楼,以及江油城内的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等恢弘瑰丽的现代建筑,则深深地寄托了故乡人民绵长不绝的追思。

故居门前那条中国最为著名的小溪,娓娓如诉,行吟至今。因那个流传千年、妇孺皆知的“铁杵成针”的故事,磨针溪成了她千古不易的芳名。愚顽的李白在此猛然顿悟,封闭的智慧之门从此豁然开启!在家父的引领下,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既树业专攻,又广猎博取。李白成长的脚步由此启程,走向了更远的奇山丽水。

小匡山距李白故居西北10余公里,孤峰秀拔,势如陀螺,犹如倒笔写天。顿悟后的少年李白在此发愤苦读,据说感动了燃灯仙师,点石成灯,照李白彻夜苦读,这便是小匡山“读书台”、“点灯山”的由来。后来,李白被唐玄宗封为翰林学士,人们又把它叫作“翰林山”。五代诗人杜光庭感怀成诗:“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然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李白不满于小匡山的矮小局促,他的脚步攀上了更加高峻的大匡山,就读于匡山经堂。大匡山山势险峻,林壑幽深,松涛阵阵。背倚龙门余脉,下临让水碧波,西与天然溶洞佛爷洞相邻。山下冲积平原,物盛民康。李白去世一百年后,唐僖宗中御赐匾额,匡山经堂更名为“大明寺”。及至清光绪年间重修匡山书院,建筑华丽,气势宏伟,却毁于二十世纪中期那场著名的“红色”劫难。

脚踏峭拔入云的大匡山,李白又有了更加高远的理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便是他对这一理想的具体阐释。他学习的范围更广,且初露锋芒。“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前辈蜀人司马相如是他当时学习的楷模。读书之余,坚持练武习剑,游山学道,寻师访友,吟诗作赋,自加压力,增添了新的训练课题。

“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探幽寻奇的脚步迈向了更高更远的胜景。窦圌山,距江油市中心北25公里。相传唐代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开山修道,羽化成仙。后人为纪念他就把此山称为“窦圌山”。窦圌山以奇、险、幽、秀闻名,山貌之奇,风物之美,文物之精,天下独绝。盛唐以来,名传遐迩,被誉为“蜀中名胜”。其三峰耸峙,刀砍斧削,直插云天。“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这是李白的登山题句,成为窦圌山的点睛之笔。

江油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对李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寻雍尊师隐居》、《登太华观》等诗一一记录了他的求道经历。这样做,既修身养性,又为他日后求取功名做了充分的准备。为此,他还不辞辛劳的拜师学纵横之道,求权谋之术,以追求更高的目标。

公元725年,李白吟着“莫为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的诗句作别匡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旅。从此一去不归,他只能就着高悬的明月疗自己的思乡之痛、诵着深情的吟月之诗解自己的思亲之结了!

在江油,李白读奇书、观百家、学游侠,集儒、道、纵横等思想于一体,再加之豪侠使气,以及求取功名途中的种种砥砺,使他终成“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他既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冲天豪气,又有“斗酒诗百篇”、“敏捷诗千首”的惊天才气;他有“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傲气,更有“开口大笑仰天去”、“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骨。他终于登上了一座至今仍无人逾越的峰巅。

诗人已矣,山水依旧。江油,伴随李白的足迹,与他的诗歌一道,走出了四川,走向了盛唐,走向了永恒。

猜你喜欢

古镇李白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诗仙李白的归宿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倒下的那一刻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