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学习劳技知识“活”课堂
2009-12-03贾小双
贾小双
小学劳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它应围绕“实践、创新、发展”这条主线,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扩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劳技知识呢?
一、向课外延伸
劳技教学活动不仅要做好课内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积极向课外延伸。课外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活动,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1、重视课前考察活动
教师课前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布置学生到社会上了解相关信息,通过观察、调查、访问、到网络中查找有关信息去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拓展思路,使学习回归儿童的经验。如“认识螺丝”这一教学内容,学生虽然对螺丝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让他们分清机螺丝和木螺丝的区别,却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怎么办?我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请教父母、亲戚,观察家中物品或选择一家工厂去参观,上课时进行交流。
2、重视课后实践活动
课后实践活动不是对课堂教学的重复,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如在学会了一些养殖、烹饪方面的知识后,我布置学生在家进行实践。课后实践活动,巩固了学生课内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换来了对父母奔波劳碌的理解,并把这些全部记录在自己的人生日记里。
二、挖掘社会资源
社会是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教师要充分挖掘社会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
1、建立劳动基地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就必须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因此,我校依据农村天然的地理优势,建立了卫生基地、家庭劳动基地、社会劳动基地等。我校地处塔山脚下,又与部队相邻,我便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劳动教学基地的作用。如带领学生和解放军叔叔一起到种植基地种青菜,学生通过请教、观察,了解了许多种植蔬菜的知识。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解放军叔叔、农民伯伯的距离,并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2、联系家庭生活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知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劳动技术教学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向生活。农村家家有责任田,户户有自留地,这给学生学习栽种、饲养等知识带来很大的方便。在教学中,我利用这一优势结合教学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家里进行家务劳动,开展种植、饲养等活动。
三、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知识与实践融于一体,学习与劳动合二为一,知识在实践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掌握。学生真正走到社会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产生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激起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更大兴趣。我觉得,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大桃栽培技术后,学生回家实践,不仅锻炼自己,还对当地农村生产有一定的技术帮扶作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总之,课内、课外、学校、社会融成一个教育的整体,互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让我们的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劳技知识的“活”课堂。
编辑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