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企解危方略
2009-12-03崔坚
崔 坚
——香港媒体高度评价重庆模式是既汲取沿海经验,又回避风险,成为可以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新模式。
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防止国内经济滑落已经成为当前全党全国工作中的重要紧迫任务。最近,中央果断调整宏观政策,国家部委、重庆市委市政府迅速跟进了若干措施。当前,我们要认真分析经济形势,贯彻国家政策,落实应对措施,研究对接方案,推动国有企业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发展先机。
冷静面对
在危机面前,必须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
首先,从全球看,与1929年经济危机相比,这次危机开始于虚拟经济,在特点上有着明显区别,而且全球应对危机的基础、态度也有天壤之别。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背景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都非常积极,国际间的同步协作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我国看,有六大积极因素将使我们更加从容不迫应对。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农村市场两大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按照经济规律至少还有2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仍然长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二是改革开放30年成就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经济基础及人力资源等发展条件。三是国内储蓄率较高,有着45万亿元的巨额储蓄,有着1.2万亿元的巨额财政盈余,而且金融运行体系较为稳健,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国际金融危机并未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基本面。四是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五是出口产业链比较完整,比较优势明显。六是社会和政治稳定,法制进一步健全,发展环境比较有利。
再次,从我市看,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2007年党中央把重庆定位于城乡统筹的试验区,定位为西部增长极和经济中心,极大地鼓舞了重庆广大干部职工的奋斗积极性。二是重庆深居内陆,经济结构中外向因素与沿海地区相比较为薄弱,受世界经济影响有限。三是市委市政府见势早、行动快,提前进行了对策性的调控。2008年,中央还给我市一批特殊政策。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未来3年投资1.5万亿元拉动内需。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成功应对危机、并且将进一步持续释放正向能量的强力支撑。
最后,从国企看,近年来的发展积累、特有的运作机制、合理的布局结构等,都是我们应对危机的有力保障。一是近5年国资总额从1 700亿元增至目前的7 200亿元,所有者权益由376亿元增至目前的1 960亿元,使我们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二是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户资产均已达220亿元,资产规模100亿元的集团已达20户,年销售100亿元的集团已达7户。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三是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按投融资企业、工商产业企业、地方金融企业4:3:3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形成集团之间在业务、金融等方面的相互支撑机制。四是目前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总体依然向好。2008年1月~10月实现营业收入1 277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利润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32.3%。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可超1 500亿元,同比增幅30%以上;全年利润总额可望保持目前水平。
快速对接
中央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变稳健的财政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变从紧的货币政策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紧急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家宝总理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我市国有企业集团必须快速跟进,这既是我们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各项措施的重中之重,又是我们化挑战为机遇、实施跨越式提升素质战略、实现超常规发展的要中之要。
第一,把握国家的大动向。要认真研究国家十大措施,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思路,制订具体措施。
第二,紧扣投入的大方向。要紧紧扣住基础设施、民生问题、在建、拟建和条件成熟项目,在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保搬迁、产业链长的领域等国企密切相关的五大方向,立即做好项目准备。项目准备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争取直接拿到资金;二是争取项目一次性得到批准;三是实现批准手续链上各个重要环节的根本性突破。
第三,对接投入的新形式。要对接好中央先投、带动各方、国家允许财政担保、增发国债、地方发债可能实施、软贷口子打开、货币政策更加宽松等新形式,采取务实对策。
第四,实施国企的大动作。一要顺势提速“一港(重庆港)、两水(水务集团和水投集团)、三路(高速公路、区县际公路和轨道交通)、四区(保税区、16个区县园区、西永微电园区、危旧房棚户区)”建设。这一组项目要争取挤进国家一级的资金盘子和政策路子。二要做好环保搬迁这篇大文章。以重钢集团整体搬迁为重点,精心策划我市国企26个环保搬迁项目,争取一次性解决资金问题、审批问题、土地准备问题和环保批准问题等。三要利用国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题材,立即启动企业集团技改项目并顺势带动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降耗和产能工艺升级换代。四要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解决以煤炭行业27亿元安全设施欠账为标志的一批国企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欠账问题。五要用好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概念,强化商贸和食品企业的项目建设。六要抓紧落实软贷款特别是国开行2008年上半年已经承诺部分(近50亿元),提前谋划进出口银行、农发行的软贷等政策性贷款项目。七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地产集团、水务集团、水投集团、能源集团、交旅集团、化医集团、高发公司、渝富公司、开投公司、机电集团等企业集团已经进入程序的170亿元发债项目。八要推进集团相互间的资源配置新模式,以资源新配置赢得更多资金投入。
化解冲击
在危机面前,我们必须更加强调提升危机应急水平,必须更加注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争分夺秒、团结一致、共渡时艰。
国资委将更加注重做好统筹工作。一要采取调整国企激励导向等多种形式,提升国企班子和队伍的信心和责任心,解决好在抓机遇、抓项目中开动脑筋、敢干会干的问题。二要严防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出现“四碰头”,即信心不足、资产缩水、市场萎缩、资金不足同时在一个企业集团出现。要加强对以上情况的随时监控和应急处理。三要借助我市银行、证券、信托、担保等机构的专业力量,组建应对金融危机工作小组。一定程度地集合企业集团资产和资金资源,以资金为基础建立抓机遇的应急机制。四要按照“谨慎决策、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国资委审批国企重大项目的“绿色通道”。加大宏观研判力度,对企业进行独卷独户的分析并一户一策。五要发挥地方(银行、证券、信托、担保、租赁、保险)等金融机构作用,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等,大幅度增加国企资本金、资本金富裕企业入股其他企业,以改善集团负债结构,解决资金问题。
企业集团要充分发挥中坚作用。一要对企业资金账户做全面、详细、彻底清理,消除不必要的资金账户,最大限度挖掘资金潜力,集中可用资金弥补周转空缺。二要树立“资金充足是应对危机的关键”的思想,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加强现金流管理,有效巩固资金链。三要合力稳住关系民生的粮食、日用品等市场。稳住职工队伍,确保2008年年初承诺的职工工资增幅,严控减员。稳住水、电、气、公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的正常运转。稳住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效益。四要建立企业集团之间的相互支撑机制,推动形成“抱团式”的业务支持、金融支撑、信息对接体系。五要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原则上每户企业集团配备一户熟悉经济新方式的财务顾问机构,支撑集团及时把握宏观形势、灵敏反应市场变化。加强成本控制,加强投资决策管理,防范风险。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支持。我市地方金融机构目前暂未受到大的冲击,要利用中央适当放松货币政策的时机,支持企业集团应对危机,各企业集团要主动对接。如:三峡银行、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信托、担保、租赁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融资方式。在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不受存贷比控制,贷款投放仍有上升空间;政策性银行以及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当前背景下,也更有责任增大信贷投入,这都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
巧抓机遇
金融危机必然造成国际国内分工与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必然造成国际国内产业秩序、金融秩序的重新构建,必然带来国际国内市场与国际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各大集团而言,在危机中不能倒下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壮实自己。
借机抓好三大结构调整,积蓄新的发展“爆发力”。一要调整国企资产结构。坚持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推动国有资本向经济链的关键领域集中,向产权链的核心部位集成,向产业链的关键部位集约,向价值链的高端部位集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二要调整国企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注重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引进高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增强国有资产的回报能力和国企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三要调整国企组织结构。建好国企班子,带好国企队伍,强化国企监管,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国企发展机制和国资保值增值机制,着力提高国企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谋划战略举措,抓住危机带来的新机遇。一要策划推进一批企业集团实施海外资源收购和战略储备。二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一批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和面向其他上市公司的战略收购。三要针对国际市场衰退和海外知名集团目前争取合作的迫切需求,推进一批战略合作和技术引进项目。四要抓住中国极可能成为世界资金的“避风港”、重庆新一轮发展的大机遇,争取吸收一批海外资金和国际国内高端人才。五要利用国际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和急需工程项目拉动的状况,承接一批海外工程项目。
国有企业集团的领导者,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强调风险。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绝不能搞投机,靠投机赢利不是本事,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企业不负责,更是对国家不负责。当前的投资更要考虑与本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对弥补产业链的特殊必要性、对全市经济的重要推动性,以及本企业的驾驭能力等因素,搞战略投资必须慎重决策,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责任编辑 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