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妄猜中巴海军“结盟”
2009-12-03
传巴西航母培训解放军 诬中巴两军构成新“轴心”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勇●本报特约记者 刘庆 陈一 ●本报记者 赵辉
“中国和巴西海军结盟”,这种在中国看来是无稽之谈的消息,却被最新一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为今年被忽略的大新闻。该杂志宣称,这种同盟“很可能改变两块大陆的军事平衡”,“其后续影响可能成为2010年的焦点话题”。该杂志并没举出中巴结盟的证据,只是用排除法称巴西是唯一能帮助中国训练航空母舰飞行员的国家。考虑到最近几年外电围绕着中国航母进行的大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极端猜测,再增添一个让人觉得新鲜的猜测并不难理解,但其可信度却值得怀疑。中国专家孟祥青2日告诉《环球时报》,中国没有军事上的盟国,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起打过仗的朝鲜与中国不是同盟关系,达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也不是同盟,中国与巴西更谈不上什么同盟关系。
“足以改变两块大陆军事平衡”的同盟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称,五角大楼认为中国海军可能在10年内会拥有多艘航母,建造成本很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由于几乎没有海上起降经验,中国需要使其水兵和飞行员加快训练速度以便满足推出航母时间表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找到一艘现役航母进行训练。
《外交政策》杂志说,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巴西4个国家的航母能够起降常规飞机,但美国对于帮助中国军事几乎没有什么兴趣,法国因为欧盟的禁运而被禁止提供这样的合作,俄罗斯最近对同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进行军事合作表现出更加警惕。就只剩下了巴西,巴西很高兴让解放军军官在其有52年历史的“圣保罗”号常规动力航母上进行训练,巴西的航母是2000年从法国购买的。而中国可能帮助巴西维修这艘老旧的航母。
该文章用“北京—巴西海军轴心”来形容中巴同盟,提醒美国人警惕。“轴心”最让人联想起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轴心;布什政府时期,把伊朗、朝鲜等不喜欢的国家也称为“邪恶轴心”;今年8月,美国右翼的《华盛顿时报》还把中、俄、伊朗称为“新的邪恶轴心”。
《外交政策》杂志称,“中巴海军同盟” 很可能改变两大洲军事平衡,把它与“北冰洋的东北航道开通”、“美国介入乌干达内战”、“伊拉克新冲突热点”、“车臣谋杀遍布全球”等放在一起成为“2009年你所忽略的10大新闻”,并说这些新闻本应在2009年引起人们的关注,却被忽略了,2010年它们将成为主导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认为,中国很重视与巴西的合作,但目前主要是在经济以及气候变化层面,两国在军事上的合作非常有限,美国媒体的说法言过其实。
国防大学学者孟祥青认为,中巴在防务领域的交流没有特殊之处。中国一再强调,中国与所有国家发展军事交流合作不针对第三国,不结盟,不对抗。他说,军事同盟至少具备3个条件,两国在军事上的结盟是针对第三国的;两国军事结盟有常设机构,人员武器的通用化,有定期机制化的演习等;军事同盟的双方互相承担义务。按照这三个标准,即使是被外界说得最多的中朝也不是军事同盟,中朝关系跟其他国家不同,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成的传统友谊,但这种友谊不是同盟关系。
外电围绕中国航母的很多猜测并不准确
自1998年中国从乌克兰购得“瓦良格”号废弃航母以来,外界对于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给予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包括中国如何训练航母水兵和飞行员也多次遭到议论。如俄罗斯《观点报》曾宣称“瓦良格”将成为解放军的“训练航母”;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了“中国航母飞行员培训班开学”的消息,并认为1987年由广州舰艇学院培养的9名“飞行员舰长班”学员将“成为指挥航母的理想人选”;美国《航空周刊》文章分析了位于武汉舰船设计研究院的类似航母建筑图片,称中国海军可以利用这个设施先行培训航母操作人员,获取在拥挤甲板上调度飞机起降及弹油补充经验;美国“战略之页”网站则说中国在西北某地修建了滑跃起飞跑道训练设施。类似的猜测层出不穷,但说得最多的“瓦良格”的传闻直到若干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应验。
巴西是美国“后院”中块头最大的国家,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美国一直对巴西的武装力量看不上眼。据介绍,2008年巴西三军总兵力37万人,其中海军6.23万人,只大约相当于美国一个第七舰队的人数,装备更是落后很多。
有美国媒体介绍说,巴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圣保罗”号航母的满载排水量近3.3万吨,只能勉强称得上中型航母,但由于下水时间已长达52年,所载舰载机也只是“A-4”天鹰式攻击机,这是美国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飞机;巴西航母及其舰载机在技术上相对落后,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有限。
美国《全球战略》、《美国前景》等媒体却认为,巴西自上个世纪50年代就购买了英国“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拥有航母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在操作航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如果中巴达成协议,“中国海军的参训人员将受益匪浅”。
其实,美国也有质疑中巴军事同盟的声音。“Startfor”全球情报网的报告说,美国现在有一种看法,即中巴正走向一种紧密的联盟关系,有朝一日可能演变为对美国霸权的制衡力量。但实际上,就军事目标和威胁而言,两国可谓大相径庭。北京主要关注的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海上贸易航道,比如台湾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巴西的战略目标则着眼于陆地,这意味着巴西目前不会对中国寻求保障海上航道的努力作出什么贡献。另外,从经济合作上讲,两国都不愿结成一种对华盛顿构成侵略性政治态势的“龙—美洲虎”经济伙伴关系。
警惕中国,也警惕巴西
与巴西海军结盟,是很多中国人想都没有想到过的概念。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巴西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它往往出现在中国出版的地图册的最后几页,它的足球和桑巴舞在中国的知名度要远远高过它的海军和航空母舰。美国“Startfor”全球情报网的报告说,从政治上讲,中巴只在葡萄牙帝国扩张这方面存在一丝纽带——葡萄牙的扩张史对巴西有多方面影响,而对中国除了澳门之外别无其他。
中巴今年的接近引起了美国的担忧。美国到底在怕些什么?《外交政策》杂志说,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东亚保持着主导性的海军力量,但是中国的舰船最近表现得越来越大胆,甚至与美国舰船发生对峙,美国的海军优势正在消退。
这种论调美国已经重复多次,但它的担心还不止这些。美国《华尔街日报》1日的文章说,美国曾经将拉丁美洲视为其“后院”,现在美国的拉美政策正面临着越来越强大的抵抗,甚至弱小的洪都拉斯也起来反抗“北方的巨人”。尽管美国仍然在拉美保持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其影响力已经被削弱了,其中的因素包括巴西崛起为一个地区大国。
正在崛起的巴西反抗美国的嗓门也在提高。2009年,美国在哥伦比亚境内设立7个军事基地,巴西对此反应强烈。拉美社评论说,巴西“在其幅员8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任何一点都可能被从这些基地出发的美国远征军迅速占据。”
2008年,巴西在沿海发现一个储量达500亿桶的深海大油田,后来美国第四舰队的军舰出现在它附近,巴西海军司令莫拉立即宣称美巴之间的结盟努力已经消散在军国主义的乌云中,同时还警告美国“军事入侵拉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巴西前不久从法国购买了大批武器。墨西哥《每日报》认为,这是“卢拉宣布了第二次独立”,是“美国霸权的衰落和巴西崛起为地区大国的拉美战略性转折”。
金灿荣认为,巴西作为一个拉美大国进一步崛起是必然的,它的崛起也不会因为是否与中国结盟而改变。美国对中国和巴西的军事合作如此关注,除了中国,还因为巴西的崛起,将使得美国在南美受到牵制,美国过去在自己认为的“后院”干预别人的潇洒局面将结束,所以它自然会感到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