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
2009-12-02于杰
于 杰
【摘要】 本文从如何选购良种方面说开去,对于如何饲养好蛋鸡,减少疫病,增加收入等方面做以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 蛋鸡 饲养 疫病
蛋鸡生产的社会需要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蛋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的要求。而对生产企业养鸡场来说,企业的需求是:最高的生产水平,最低的生产成本,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蛋鸡饲养管理未来的技术必须是服务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安全、有效的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
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使产品质量达到较高要求,这依赖于养禽行业、养鸡企业内建立起立体的、综合的、安全有效的防疫体系。
①行业相关法规的制定、贯彻和执行。
②养鸡场的选址、布局和建设。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重要。对一个鸡场的防疫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固定实施的投入。选址合适,就为鸡场在周围建立起了一个天然的防疫保障;布局合理,能阻断一些鸡场内部疾病的交叉感染;建设规范,为鸡场内防疫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鸡场内部的防疫措施。包括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消毒制度以及适合本地区、本场情况的免疫程序等。
防疫体系的建立是纷繁、复杂的,又是立体综合的,要达到安全有效的效果,需要得到与养鸡行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保证。
2.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
人们在食品消费中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呼唤,在居住需求上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以及我国人均可耕地的减少、部分城市民工荒的出现等情况,都要求养鸡生产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能保证先进饲养技术的及时实施,防疫系统工程落到实处,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并能产生规模效益。在美国百万只以上规模蛋鸡企业已占整个2.2亿只蛋鸡饲养量的50%以上。
一个鸡场饲养多少只鸡才算是规范化、集约化,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一个一万套的祖代鸡场,或者5万套的父母代鸡场,或者10万只的商品代鸡场,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饲养量在10只以上,都可视为规模化、集约化的鸡场。
3.制定蛋鸡生产的操作标准
目前无公害鸡蛋、绿色鸡蛋都有国家标准,在蛋鸡的饲养技术上有些品种也有了地方标准,如无锡养鸡场集团制定的“伊莎褐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标准”已通过江苏省技术监督局审核,在全省实施。然而蛋鸡生产的操作工艺至今没有地方或国家标准。我国是蛋鸡饲养量占世界首位的养鸡大国,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操作标准,才能促进行业操作的规范、技术的提高,并使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4.蛋鸡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的出现,必定带来蛋鸡生产全过程中各项分工越来越细化。即出现独立的饲料加工厂,育雏育成场,蛋鸡生产场,兽医诊断等。部分技术性较强和劳动密集型工作也将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如免疫、断喙、整群、冲洗鸡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技术人员,不一定熟悉养鸡的全部技术,但必须是某一项技术的专家,对所负责的技术要知晓本企业情况,了解国内国外发展动态,更需要动脑筋,深入的研究,最终成为行业的专家。
5.数字农业、精细养鸡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在养殖业已被应用,日本杉木利用蛋鸡模型模拟,通过产蛋曲线诊断疾病;美国开发家禽管理专家系统,英国采用免疫接种助剂程序进行畜禽卫生保健。江苏省农科院研制成功了“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管理系统”。蛋鸡企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企业效益不断增加,规模日趋大型化。
将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监控和传统养鸡业相结合,研究集成开放数字农业精细养殖技术,是未来蛋鸡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饲养管理技术上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蛋鸡群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的表现。产蛋水平是各生产环节密切配合的综合技术措施的集中反映。所以,具备良好而基本稳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使母鸡高产稳产。
健康不良的鸡群难有高度的产蛋性能,为此必须搞好防疫、消毒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等对鸡群的危害。有必要定期地淘汰掉很可能是隐患的病弱瘦小的鸡以利于维护鸡群的安全。
日常的饲养管理要注意:饲养密度要适中,每只蛋鸡应有足够的食槽、饮水器,而且位置要适宜,经常供给鸡群清洁而水温适宜的饮水。
用链式供料器供料,每天应定时饲喂,在产蛋上升阶段要注意及时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还要尽量减少蛋的污染与破损。环境条件要尽可能保持稳定或渐变。密闭式鸡舍要按时启闭电灯,使每天的光照时间按要求补充。此外需按季节变换调节通风量,使舍内温度较为适宜。开放式鸡舍要注意骤变成恶劣的天气条件对鸡群的影响。不论何种类型的鸡舍都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降温措施以防寒、防暑,并防止舍内相对湿度和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限度指标,使鸡群保持高而稳定的产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