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早籼稻中嘉早17产量的影响
2009-12-02朱花芳丁祥海房玉伟
朱花芳 丁祥海 房玉伟
【摘要】 以早籼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30万/ hm2和24万/ 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30万/hm2,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7.18 t/hm2。
【关键词】 产量 氮肥用量 移栽密度
中嘉早1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熟偏迟早籼,株型适中,植株较高,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丰产性好,后期青秆黄熟。中抗稻瘟病,易感白叶枯病。为了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对中嘉早17不同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9年在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后金村进行,采用旱育移栽种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氮肥用量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主区面积40m2以上,副区面积20m2以上,3次重复。氮肥施肥量共设4个处理:不施氮肥、低氮肥(105kg/hm2)、中氮肥(150kg/hm2)、高氮肥(195kg/hm2)。氮肥均分4次施用,基肥栽插前1天施用(占总氮肥施用量的40%),移栽后10天第一次追施氮肥(占25%),第二次在穗分化始期施用(占25%),最后一次在倒1—2叶期施用(占10%)。种植密度设置2个处理:30万/ hm2(株行距5×6寸)和24万/ hm2(株行距5×7.5寸)。
所有小区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相同,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作基肥和穗肥各占50%。所有试验均要求严格控制病害和虫害,不施用除草剂,采用人工中耕。
试验测定项目包括生育期、产量构成和产量三个方面。①生育期:记载始穗期、齐穗期等;②产量构成:成熟期考察20丛有效穗数,3次重复,按平均有效穗数每个品种随机取样12丛做3次重复,考察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③产量测定:去除边2行,每小区收割6-10平方米,晒干换算成标准含水量后计算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下中嘉早17的生育期和株高
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以何种密度栽插,采用何种施肥方案,中嘉早17的生育期都没有变化,施肥区与不施氮肥区相比株高明显增加,施肥区间株高差异不大。相同施氮水平下,高密度区株高相对低密度区有一定程度降低。
2.2不同处理下中嘉早17的产量及相关性状
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的穗数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在两种密度下,氮肥用量增加,最高苗数随之增加。低密度处理,有效穗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处理,有效穗随着氮肥用量先增加后降低,成穗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中嘉早17穗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两种种植密度下,都以高氮肥处理穗最长。高密度处理,高氮肥区和不施氮肥区相比,穗长增加2.2cm;低种植密度下,高氮肥区和不施氮肥区相比,穗长增加1.3cm。
无论以何种密度种植,每穗总粒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处理变幅为102.56-123.56,低密度处理,变幅为105.26-130.85。每穗实粒数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氮肥区和不施肥区相比分别增加25.3%和13.5%
结实率也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高密度下,结实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低密度下,结实率的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高氮肥区和低氮肥区相比下降8.58%。结实率的降低与高氮条件下穗部颖花和一、二次枝梗发生退化有关[1-2]。
水稻粒重与谷粒颖壳的细胞分裂速度、细胞数目及灌浆速度密切相关。孙智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千粒重的提高[3]。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本试验中在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条件下,千粒重的表现相对稳定,处于25-25.5g之间,处理间差异较小。
从(表2)可以看出,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不同,中嘉早17产量水平均有差异。不同的栽插密度产量水平均为:不施氮肥区<低氮肥区<中氮肥区<高氮肥区;同等施氮水平,高密度处理产量较高。高密度高氮肥区产量最高,达到7.18t/hm2,与不施氮肥区相比增加了1.61 t/hm2。
3.小结与讨论
(1)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水稻产量的4因素在生育进程中先后形成,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在本文研究中,氮肥施用量的范围0-195 kg/hm2。在该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不断增加。在分析以上4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我们发现有效穗数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变幅较大。在两种栽插密度下变幅分别为238.8-299.3万/ hm2和218.9-280.1万/ hm2。施肥区和不施氮肥区相比,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穗型明显增大。不同的处理千粒重表现稳定,没有显著性变化。施用氮肥对中嘉早17的结实率影响较大,总的来说增加氮肥用量,结实率随之降低。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依据氮肥用量的不同变异程度最大,是影响中嘉早17增产的关键因素。
(2)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协调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增穗、增粒、增重,实现高产。本实验设置30万/ hm2和24万/ hm2两种种植密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30万/ hm2密度处理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数,更有利于中嘉早17的增产。
(3) 在过去的几十年,增加稻米产量一直是育种和栽培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水稻半矮杆基因sd-1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使水稻产量产生很大的飞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肥的种类、数量与方法对稻米品质影响不同,以氮肥对米质的影响最为重要。增加氮肥改善了稻体营养条件而提高了蛋白质含量,而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稻米的加热吸水率、胀饭容积、糊化温度均增加,米饭粘性和弹性降低,不利于蒸煮和食味品质的改善[4]。本试验仅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产量性状的关系,而氮肥用量对中嘉早17稻米品质有怎样的影响?如何调整施肥方案即可增加稻米产量又能改善品质?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姚友礼,王余龙,蔡建忠等.水稻大穗形成机理研究[I].品种间每穗颖花分化数的差异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4,15(2):33—38.
[2]姚友礼,王余龙,蔡建忠等.水稻大穗形成机理研究II.品种间每穗颖花退化数的差异及其分化数和抽穗期物质生产的关系[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4,15(4):24—29.
[3]孙智,刘瑞国,于娜等.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小麦光合器官对千粒重贡献的影响[D].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2007,71—75.
[4]黄发松,胡培松等.优质稻米的研究及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58—62.
作者简介:朱花芳(1979—),女,浙江义乌人,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