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泉州布袋戏与台湾布袋戏的差距及其原因
2009-12-02张健强
张健强
【摘要】本文笔者将对泉州布袋戏与台湾布袋戏的差距进行比较论述,阐明其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对泉台文化合作、布袋戏的未来进行展望,阐述了泉台文化合作对于推动两岸民众的民间交往,加深两岸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促进祖国统一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泉州;台湾;布袋戏
一、布袋戏的起源
按民间传说,布袋戏起源于明朝的福建泉州地区,为落第书生梁炳麟所创。相传明代时,有一位书生梁炳麟,因屡试不中,三年科举又近,梁生行至福建仙游县九鲤湖仙公庙祈求高中后做了一个梦,梦中一老者在他手中写下“功名归掌上”后离去,梁以为此次必能高中因而非常高兴,却未曾想又名落孙山,只得收拾行囊回家。回乡之后为了糊口,只得到庙中为人说书,为了吸引人潮,遂模仿提线木偶戏,一边说书一边操作木偶,为避免提线木偶戏的麻烦,乃将戏偶缩小,方便於手掌操控,据说这便是布袋戏的发明。此后,凭着他的文学修养,出口成章,又能即兴引用各种野史方志,因此吸引了很多百姓前来看戏,布袋戏因而从当地流行起来,梁生的名气也暴涨。此时他才领会“功名归掌上”的真正含义。
几百年来,布袋戏在闽南和台湾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两岸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剧形式。因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两岸布袋戏在发展方面逐渐产生产异。
二、泉州布袋戏面临衰退的原因
泉州的布袋戏木偶雕刻相当具有代表性,被国际木偶界誉为“木偶之父”的江加走雕刻师所雕出质量兼具的布袋戏偶头至今仍无人能出其右。但是,近些年来,泉州布袋戏却面临着衰退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布袋戏在泉州长久以来缺乏创新,艺术表现形式陈旧,观众群体日益萎缩,加之现代信息社会,文化娱乐产品的可选择性比传统农业社会时代丰富得多,因而人们更愿意选择呆在家里面看电视,却不愿意到露天的戏台看布袋戏的表演。此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文革”的影响;
其二、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时代的转变,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其三、传统艺术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时间上如局限于佛生日、迎神谢神、婚丧嫁娶等传统民俗活动,在空间上则局限于固定的戏台或者影剧院,面对的观众群体很少。
其四、市场化程度不够,如大陆木偶剧团一般是由国家拨经费支持,导致艺人创作热情不高,剧本写作、编剧创新方面不够,满足不了观众不断提升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造成年轻一代的观众人数增加不了,而老一辈的观众则有部分流失的危险,直接导致现代木偶剧团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导致他们很多人都转行。
其五、泉州生活环境相对于台湾来说比较安逸,受外界影响相对比较少。这一方面对布袋戏的传承有利,保护了传统文化不致于流失,但另一方面却也不利于布袋戏表演艺术的创新,表演方式相对固化,形式相对单一。
三、台湾布袋戏在台深受欢迎的深层次原因
在台湾,保留一百多年没被破坏的社会架构及传统语言(闽南语)流传,给布袋戏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与展演环境,这是让偶戏蓬勃香火延续了几代人之久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原因:
第一、艺术表演形式不断创新,木偶的造型、服饰不断追求完美,现代布袋木偶戏表演灵动性十足;
第二、舞台空间不断拓展,从固定戏台到内台戏即在电影院里面表演的模式,由演艺人员自筹经费,自已负责宣传,盈亏自负,增加他们创作的动力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迎合观众的口味;
第三、由布袋木偶戏衍生出相关产业,如霹雳公司的旗舰店,就有霹雳木偶动画,木偶壁纸,海报,宣传品等,使喜欢它的人们拥有着更多的自已偶像的资料;
第四、古典文学与现代白话相结合。在布袋戏里,你可以听到富有哲理性的古典诗词,与此同时,你也能看到现代人之间的插科打诨,正可谓嘻笑怒骂皆成剧情,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阅历的观众的审美要求,正所谓老少咸宜,适合全家共赏;
第五、制作技术的专业化,3D电脑制作技术的加入使得剧情画面表现得惟妙惟肖;
第六、创立后援会和建立QQ群等,让喜欢布袋木偶戏的人有自己沟通交流的渠道。如今,在台湾和大陆,都有数量众多的布袋戏偶的后援会和喜欢台湾布袋戏的QQ群戏迷;
第七、不断创新传播媒介,提升播放画面品质,从野台戏(外台戏)到内台戏,再到尝试在电视、VCD、DVD、电影、网络等媒介上传播,是台湾布袋木偶戏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黄俊雄布袋戏的创新是试着在台湾当时唯一的无线电视台:台湾电视公司播出《云州大儒侠》,连播583集,在当时台湾社会产生深厚影响,缔造出97%的收视率,史艳文、藏镜人等一大批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至今仍深深影响台湾社会。现今,如果有政治人物在背后策动谋划,台湾的民众会说他是藏镜人,而史艳文则成为正义的化身,布袋戏里面的角色已经超越了故事情节里的角色,而成为深深影响着台湾社会的发展的标志性人物。
第八、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台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加速影响了布袋戏的变革和创新,以满足岛内民众日益提升的审美品味。体现在具体方面就是由传统布袋戏向金光布袋戏的演变,就是由外台戏向内台戏再向电视布袋戏和网络传播媒介方面的演变。事物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已,才能在一直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下生存下来,布袋戏即是如此。
此外,台湾霹雳布袋戏除了发展租赁VCD、DVD的模式外,还投资创办了台湾霹雳有线电视台,为喜欢布袋戏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欣赏平台。通过这个载体,促进了布袋戏不断发展。
四、未来展望
如今,在国务院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背景下,加强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合作,拓宽闽台文化合作空间,业已势在必行。福建地区在承接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的同时,是否也应把承接台湾的文化产业转移考虑在内,是值得所有从事文化事业的广大同仁应考虑的问题。同时,泉州能否发挥海洋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特性,借鉴台湾布袋戏的制作模式和运作模式发展传统的戏剧——布袋戏,成为摆在所有从事文化艺术业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台湾戏剧协进会来泉展演,金光布袋戏再次亮相泉州古城,为古城老百姓献上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现在,布袋戏在台湾已经发展到现代化的程度。而在大陆,却还停留在传统的表演模式上,而且在向大众普及方面还不够。能否借鉴台湾的发展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发扬传统布袋戏文化,把它发展成为更具现代化、更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更符合老百姓审美需求的一种文化艺术表演方式,相信这对于布袋戏表演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而我们要做的是大胆尝试,迎接挑战,而不应该放弃这大好机会。总之加强泉台文化合作,包括布袋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的交流汇演,对于推动两岸民众的民间交往,加深两岸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促进祖国统一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