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孤独和自我迷失
2009-12-02孟华
孟 华
【摘要】《看不见的人》描述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迷惘﹑失落和孤独,他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每个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而他在“美国梦”破灭后不断反思,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拉尔夫·艾里森; 《看不见的人》; 孤独; 自我身份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但正是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主题,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赢得读者的好评,被评为美国当年(1952)的最佳小说。《看不见的人》通过描写一个从南方小镇来到北方大都市谋生的美国黑人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对立错位中迷失了自我,孤独前行,找寻真正存在这一过程,从深层角度揭示了每一个现代人孤独,异己的社会本质。本文试图探析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主题和自我的迷失。
一、游弋在“黑白”两个世界的夹缝中
唐纳德.佩塔什研究了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孤独主题,认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是现代文学中最孤独的人物之一。在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既遭到白人的歧视,又受到黑人的排挤,在“黑白”两个世界的夹缝中孤独前行。
在故事的开始,主人公中学毕业时,他就被家乡有头有脸的白人戏耍,让他和黑人儿童格斗表演,在带电的地毯上抢金币。大学阶段,主人公以黑人校长布莱索为偶像,总是对他毕恭毕敬。然而当不谙世事的他让尊贵的白人校董看到黑人社区中不光彩的一面时,布莱索便毫不留情地将他开除,并虚情假意地给他写了七封推荐信。当主人公怀揣这七封信到纽约四处奔波找工作屡次碰壁后,才知道布莱索在“推荐信”上写的竟是“务使这小黑鬼继续奔波”。至此,主人公才开始认清他一贯尊敬的这个自命为黑人教育家的人的真正嘴脸。接下来他在自由油漆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正在他暗自庆幸时,却发现加入了工会的工人怀疑他是破坏工会的工贼,而未加入工会的黑人老锅炉工又怀疑他是被厂方雇来替代自己的。他故意给主人公以错误的指导造成锅炉爆炸,主人公受伤进了医院。对于这个病人,治病救人的医生首先考虑的是白人的社会利益而非黑人病人的死活。就这样,医生把他当成了新式医疗仪器的试验品。随后他来到了哈莱姆,因目睹了白人警官驱逐黑人房客一幕,当场进行义愤填膺的演说。他的演讲才能被兄弟会的头目所赏识,并任命他为哈莱姆区的主要发言人之一。然而当他表现出色备受关注变得出名时,兄弟会头目写了一封匿名信警告他放慢脚步。主人公加入兄弟会只是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二个布克·华盛顿,但是兄弟会只允许他扮演传声筒的角色,兄弟会的白人领袖也只是把他当成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一个工具。
主人公想融入白人社会,却遭到白人们的抗拒。因为自己对白人世界虐城的向往,背叛了自己的黑人亲情,这种白化倾向让他受到同族人的排斥。在那次非正式的男人社交集会上,他遭到其他九个黑人男孩的群击;以后的日子,他遭到黑人爸爸布莱索博士的背叛;在油漆厂遭到布罗克韦那个黑老头的陷害;然后又是兄弟会中一个叫雷斯特拉姆的黑人兄弟的排挤;最后是激进黑人组织领袖拉斯的追赶……他与黑人不相容,白人社会更容不下他,甚至无视他的存在。无论他怎么努力讨好白人始终是徒劳的结局,最终发现自己只是一种“工具”,用来满足白人的种种需要。在他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成了有钱的白人校董实现自己情感和目标的工具;成了医院里医生用来试验各种医疗方法的工具;成了兄弟会这个打着为黑人谋利的旗号的团体用来实现白人领导者个人目的的政治工具,唯独不能拥有自己的身份。总之,他越来越感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异己的,陌生的,与他为敌的,他在这个异己的、荒诞的世界上异常孤独。
二、个性和自我的失落
小说的主人公“我”不仅感到整个世界(白人世界和黑人世界)与自己是异己对立的,并在追求“白化”的过程中丢掉了自我的个性和民族的烙印。
在故事的开始,主人公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他按照白人的教育模式塑造自己,完全迷失了自我。为了在白人社会出人头地,他处处以白人的价值观念作为行动指南,排斥黑人价值传统,摒弃“自我”去迎合、附庸主流社会。中学毕业典礼上,他发表了“进步的秘密在于谦卑”的演讲。为了有机会在白人面前再次讲演,他参与黑人孩子间的格斗,忍受着被灼伤的痛苦,得到一个公文包的奖励,为此他欣喜若狂。进入大学后,他的目标是要成为布莱索校长那样有地位的人。主人公天真地认为努力就能获取成功,就会拥有财富与地位。然而,他没有发现黑人在美国社会双重身份的尴尬,更不理解美国梦对于黑人来说犹如天边的地平线遥不可及。他的迷惘来自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逃避和排斥,这种无“根”的游离状态使他脆弱、茫然,融入主流社会的梦想,必然会被现实社会击得粉碎。由于带了一个白人校董参观了有碍观瞻的地方,他被黑人校长布莱索逐出了大学,第一个梦想由此破灭了。
随后主人公在一家油漆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却因敌视他的老锅炉工的错误操作,在锅炉爆炸中受伤。接下来主人公加入了哈莱姆的兄弟会,组织上给他一个新名字、新身份,买了新衣服,换了新住址,他感到自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幻想在兄弟会内实现自我,,但实际上,他仍和以前一样受着别人的摆布:过去是镇上的白人以及布莱索之流,现在则是兄弟会一伙。主人公在兄弟会内积极工作,却受到委员会成员的责难。杰克兄弟直言不讳地说:“委员会负责思考……雇你是让你讲话……我们提供一切思想”。主人公逐渐看清了兄弟会的本质—他们并不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兄弟,而是利用人民大众达到本组织目的的政治骗子。同时,他也更加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工具,一个看不见的人。他依赖左派政治组织成就自我的梦想也破灭了。主人公的种种经历使他意识到各种力量都在欺骗他,控制他,利用他,他一直只是这场生活闹剧中的一个小丑,一个傀儡。他一心想找到自我本质,而后做一个真正的人,但结果却总是徒劳无获,只能一个人躲进地下室,变成了被别人视而不见的无形人。艾里森通过对主人公接受一个又一个身份,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失去的描写,指出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美国黑人的一大本质特点:他们总是想出人头地,根据别人给他们的身份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在白人至上主义的桎梏下,他们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本质,无法找到自己的身份。所以这些美国黑人对于他人来说只能是无形的,这正是悲剧之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看不见的人》展示了在白人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主人公—一位青年黑人追求泡沫般不断幻灭的“美国梦”的孤独旅程。主人公在追求“白化”的过程中丢掉了个性和自我,丧失了种族意识,在证明自我价值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当他孜孜以求的幻想一个个被种族歧视的现实碾碎时,他踏上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之路,种族意识觉醒,接受了自己的黑人身份,认同了黑人的传统和文化。作品展示了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中的苦闷﹑迷惘﹑失落﹑和孤独,这正是每个现代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和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而他追寻自我和个人存在价值的觉醒历程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灵英.浅析《看不见的人》看不见的人小说布局的象征意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 ] 黄铁池.当代美国小说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