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大路、小路
2009-12-01陈鲁民
陈鲁民
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央视《大家》上谈艺术时说,“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娱己娱人;大路,震撼人心。100个齐白石抵不了一个鲁迅。”
吴冠中先生的见解很新颖,很有见地,对我们颇有启发。按他的分类,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在走“小路”,用其艺术作品来娱乐大众,给人以美的享受,譬如像齐白石那样的画家,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诗、画、篆合为一体,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还有一些艺术家在走“大路”,他们的艺术作品也很美,但更重要的是能震撼心魄,感动心灵,譬如像鲁迅那样的作家,读他的作品能引起我们思想的共鸣,能在我们心中掀起波澜,能激起我们反抗旧恶势力的勇气。平心而论,这两类艺术家都不可或缺,其艺术成就都是值得景仰的,我们既喜欢齐白石的花鸟虫鱼,更欣赏鲁迅的匕首投枪。
相比较而言,走艺术小路要容易一些,一个投身艺术者,只要潜心钻研技艺,坚持不懈,苦心孤诣,假以时日,总是会成功的;而走艺术大路,除了需要同样的钻研、苦练,博采众长,殚精竭虑外,还需要思想的激烈斗争,观念的猛烈冲击,理性的高度升华,有一个痛苦的煎熬过程。走“大路”的魯迅先生谈到自己的写作时就说过:“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以为快活,”同样是在“大路”上跋涉的尼采,也在《苏鲁支语录》中这样说过:“一切文学,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
具体而言,哪些艺术家是在走“大路”呢?不妨还用吴冠中的“震撼人心”标准来衡量。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蓄奴制的黑暗和反动,点燃了人民的愤怒情绪,为南北战争奠定了舆论基础,是典型的“大路”作品,林肯总统很风趣地称作者是“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也是“震撼人心”的作品。1942年,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激发了画家的创作动机,他的《流民图》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让人看后深受感染、震动,激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1957年,只剩下一半的残画赴苏展出,引起极大轰动。当时苏联理论家称蒋兆和是“东方的伦勃朗,中国的列宾”。
而在音乐界,如果邓丽君的《甜蜜蜜》是“小路”作品,那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大路”作品。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无论什么时候聆听,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推而广之,小说《激流三部曲》、《青春之歌》、《红岩》,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红旗颂》,油画《愚公移山》、《开国大典》、《父亲》,都是曾经“震撼人心”、广有影响的“大路”作品,对于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团结奋进,产生过积极作用,是当代中国艺术的经典作品,不怕其多,唯嫌其少。
虽说走路朝天,各人半边,艺术家们走娱己娱人的“小路”,还是走震撼人心的“大路”,都是其自由,都很需要,很有价值。但不论是时下的小说、绘画、音乐还是其他艺术界,风花雪月的东西都太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还是偏少。就说小说吧,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最近就批评说“中国当代作家普遍缺乏思想的内在力量,他们的力量都去了哪儿?以前是政治,而现在则卖给了市场!当然,他这只是一家之言,可也给我们提个醒,一味地吟花咏月,固然能娱已娱人,但缺乏震撼人心的作品,没有思想的力量,艺术就有“缺钙”之虞,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就无法完成“用优秀作品鼓励人”的历史使命,也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大厦。
因而,我们欢迎“小路”作品,更呼唤“大路”作品;欣赏齐白石,更崇敬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