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说话的分寸
2009-12-01李钢郭春霞
李 钢 郭春霞
2007年底,35岁的王力被总公司聘任为下属机械公司的总经理。踌躇满志的王力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暗下决心要通过自身努力把机械公司搞好。但一年下来却事与愿违,公司效益不仅没有如他所期望的大幅度增长,而且比上年还有所下滑,职工人心涣散。总公司领导经过研究,只有“挥泪斩马谡”,将其免职。
王力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机械公司的几位老职工给他道出了原委,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他为官缺乏经验,时常“祸从口出”。
说话太“霸气”,失去亲和力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力上任伊始,为急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决定给职工一个“下马威”。因此,在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王力发表了这样的施政演说 :“我作为总公司的技术骨干,这次下派到机械公司就是来改变落后面貌的。大家不要认为我只懂技术,其实我对各个方面业务管理都很熟悉。你们今后要服从管理,听从指挥,谁要是违反了制度和纪律,一定严肃处理……”
第一次与职工见面,王力作为年轻干部,理应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但他却错误地理解了树立威信的方法。先是自我吹嘘一番,一开始就给大家造成反感。继而又否定机械公司以前的工作,说是“来改变落后面貌”,要知道台下坐的都是以前的老职工,这样说只会使大家反感更甚。然后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采取命令和警告的口吻,一下子拉远了和职工之间的距离。王力的讲话,不仅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反而使自身失去了亲和力,大多数职工从此对他都敬而远之,给工作的开展自然会带来一定的难度。
说话太“油气”,失去公信力
过了一段时间后,王力似乎感觉出了很多职工都对他敬而远之,许多事情布置下去后,他不催问结果很少有人来向他主动汇报。于是他决定竭力拉近与职工之间的距离,与职工说话时就像平时和“小兄弟”说话一样,变得口无遮拦,过于随意。有时候还在一些不适当的场合与职工乱开玩笑,甚至在一些严肃的工作问题上胡乱表态,信口开河,随意承诺,而又很少兑现。久而久之,职工对他的话已经不再相信,自然也就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由此可见,王力采取的这种纠偏枉正的做法,效果自然又是适得其反。作为一个企业“一把手”,要树立威信重在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特别是与下属说话要得体得当,不能不分场合地乱开玩笑,甚至信口开河。在对一些严肃的工作问题的表态上必须慎重,不能随意承诺,一旦作出了承诺,就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普遍尊重、信任和支持。
说话太“涩气”,失去影响力
王力多年来一直是搞技术的,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为人也比较刻板,天生又缺乏文学细胞,说话自然不鲜活生动,不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听起来很是枯燥乏味。特别是在处理解决一些问题时,他只知道讲一些空洞的套话,不能有效地运用一些例证来帮助解决问题。有时候他开大会讲话,下面总会有一些职工听得打瞌睡。大家普遍认为,王总说话过于晦涩难懂,难以交流,没有听头。
从单纯的技术岗位走上了领导岗位,角色转变了,说话的特色也应转变,但王力忽视了这一点。面对广大基层职工,说话过于晦涩,让人听不懂,人们自然不想听。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够使人耳目一新,令听者精神振奋,也有利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王力的说话太“涩气”,久而久之自然会失去作为一个领导的影响力。
说话太“官气”,失去凝聚力
王力是第一次走上领导岗位,面对几百名下属,不由产生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于是在说话和做事中不知不觉地带着一种“官气”。说话时常拿腔拿调,喜欢打官腔、唱高调,动不动就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与职工说话。下属找其汇报工作,能当场表态的也要“研究研究”。到车间去检查工作也都忘不了“指示”一番,俨然一副领导模样。就连一些节日的联欢会和座谈会,他说话也是官味十足,令人听后直倒胃口。
一个领导的威望和凝聚力,并非是靠自己作秀得来的,而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慢慢积累的。王力把自己的优越感,不恰当地表现在平常说话的“官气”上,当然会令人反感,领导的凝聚力自然也荡然无存。
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