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愿说再见

2009-12-01李爱梅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10期

李爱梅

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美文,如果我们善于开发,不仅能让学生习得语文知识,感受文学的魅力,还能给予学生生命的启迪,从而增强课堂的质感。

笔者在讲《山中访友》的时候,以“初识”、“相知”、“离别”为关键词,串联起整个课堂教学,其中“相知”环节是这样进行的:

师:“和文中这么多的朋友愉悦相处一番后,我想了许多。作者为什么要去山中访友,是不是和许多文人墨客一样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呢?苏东坡有句‘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就道出了人在孤独无侣时的黯淡心情。由此看出,作者在去山中之前是孤独的,可是接下来的描写却让我们大感意外,所谓朋友竟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瀑布等等,这些都是没有思维和情感的景物,身处这样的朋友中,不是会更孤独吗?然而,作者的这一次旅游又何尝不是一次愉悦之旅呢?你听‘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的,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我的手变成树枝……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神奇的感觉啊!”

生(迫不及待地):“我知道了,作者是告诉我们要真正走进大自然,真心和大自然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师(疑惑地):“大自然又不会说话,又没有思想,我们为什么要和它交朋友呢?”

此话一出,教室里沸腾了。

生:“老师,你错了,大自然也是有生命的,它和我们一样,都是宇宙的一个成员呢。”

生:“花草树木、大自然的一切是不会说话,但它们也有它们的语言,只是我们听不懂罢了。”

生:“老师,我上次看到一个宣传标语:小草有生命,请你爱护它!这不说明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吗?如果我们践踏小草,它的生命就会枯萎!”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欣慰地笑了。

师:“是啊,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有生命,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那么,在这些丰富的生命面前,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的话一说完,孩子们立即沉默了,甚至还有些孩子低下了头。

生:“我上次进校园的时候,因为怕迟到,就直接从草坪里跑进教室,我要向那些小草道歉。”

师:“我代表受伤的小草原谅你。”

生:“昨天,我和爸爸去餐馆吃饭,我还点了一份麻辣小鸟,以后,我再也不吃小鸟了,并且我还要告诉别人也不要吃小鸟了。”

师:“哈哈,那你以后肯定也不会养鸟了吧!”

生:“上次爸爸带我去大堤上踏青,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玩,现在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没用心对待那些景物,以后我会和大自然交朋友。”

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啊,你以后的旅游一定会快乐多多!”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和大自然的一切交朋友,从心底真正的爱护、尊重并敬畏它们。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又是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和周围那些困苦不幸的人的生命的呢?

思考了片刻后,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我隔壁有个捡垃圾的老爷爷,我从来不接受他给我吃的东西,也不和他说话。现在,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师:“知错能改也不错,今天放学后,你要主动去爷爷家玩哦!”

生:“有一次,我和妈妈在车站等车,一个双腿残废的人向我乞讨,我不但没有给他钱,还很厌烦地走开了。”

师:“在有困难的人面前,我们要尽量给他们一份关爱!”

生:“我昨天做作业的时候,妈妈说我不认真,浪费了许多时间,我现在知道,这也是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表现,以后我会认真地做作业。”

师:“是啊,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开始,认真生活每一天!”

课上到这儿,我激动不已,为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以及孩子们对生命的深层探讨而兴奋。

师:作为人类的一员,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个部分,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我们不仅要理解它们,更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它们。我们只有尊重大自然,才能与它和谐相处。把自己完全融进了大自然,用情感浸润,用心冥想,用情善待。因此,他拥有了神奇而自由的想象,还得到了这么多的快乐,也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啊!”

孩子们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我知道,我已经在他们青春的心灵上播下了一颗善待生命的种子。

接着,我开始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

和朋友相处的画面是美丽的,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作者要回去了,我们的这堂课也快结束了,我们也和作者一样,要和山中的朋友们挥手告别了。在这个时候,大家想对山中的朋友们说点什么呢?

我又把学生拉回课堂,回到文本,将养料内化。

(背投打出)请你记住至少一位朋友,并用自己的语言和它们说一句道别的话。或者像作者那样,尝试一下用“你好”写一句话,向我们的大自然朋友打一下招呼,为它写几句赠言(比如松树、小草、白鹭……)。

孩子们又一次静下来,认真地开始写,教室里没有一点声响,但我分明感觉到了他们熊熊燃烧的思维火焰,是那么绚目、那么精彩!

再见了,山泉姐姐!你是一位降落人间的仙女,你的纯洁,你的纯净,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用你的清澈点缀了这个繁杂而浑浊的世界,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美丽。谢谢你,山泉姐姐,谢谢你告诉我——世界因我而精彩,也因你而精彩!

啊,朋友,你在我眼中愈来愈小,愈来愈模糊,那光滑的石阶,那充满历史气息的桥身,还有那布满了沧桑岁月留下的纹理的扶手,都不可思议地留在了我的心里,化成美好的回忆!再见了,老桥!

再见了,落叶姑娘,虽然你的面庞已不再如当初一样娇美,但你那奉献的精神却从未变过,哪怕是零落成泥,到最后一刻,就算不被理解,也无怨无悔。你让我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

我正在倾听他们智慧的成果,下课铃声突然响起,竟还有那么多的小手不肯放下,那个叫谢茶的小女孩,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还说一句,最后一句!真的,就一句!”我拉起她的小手,让她站直,“不想说再见!不愿说再见,但今天的再见不是真正的道别,而是以后更多美丽约会的开始!”

我快步走上讲台,结束了本文的学习。

课上完后,我兴奋地记下了这些文字,并获得了许多感悟。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秉持教课文更是教语文的原则,深入挖掘教材,引领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品尝感悟中,从语文的角度、生命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引领、点拨,孩子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表达生命发现的状态。这样既使他们深入理解了教材,又激发了他们对于生命要义的思索。长期坚持下去,会使孩子们对于生命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并慢慢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分。

[作者通联:湖北监利县教学研究室]

课堂提问不仅要问得实,指向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妙点,更要问得巧,同时要善于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为现代开放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从“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问题”。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学生生成的问题来自他们对文本的叩问,来自他们对教师权威的解读,来自师生对话的思维撞击。根据真实的课堂情形生成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课堂中的所思所想所惑所感所悟,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对话,相互质疑,并以那些有价值的尊重文本内涵的符合群体需求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生长点。在关注生成问题时,要突出质疑,突出通过教师的追问,发挥点拨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节选自李新平《语文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