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个学生都健康
2009-12-01邹为娇
邹为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是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面临的迫切问题,正是在这一现实需要推动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的重要教育措施和手段。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历了近二十年发展历程,经过了探索期、起步期、推广期,现在进入了全面发展期,已从“个别心理咨询”转向“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联盟层次的模式,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省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辅导员: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8月19日,来自全省的72名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及素质拓展培训,他们不仅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还亲自体验心理素质拓展游戏的效果。本次培训与以往其它培训不同的是,采用野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的方式。游戏消除了学员之间的陌生感,建立了相互信任。野外培训使每一位学员找到集体归属感、满足感和收获感,由此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是主体,而辅导员是主体的教育者,他们对于心理咨询及心理保健的相关技能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处理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我省特别重视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2009年,江西省教育厅就委托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分别举办了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培训班。教育厅社政处汪立夏处长说:“心理健康教育应回归教育者,也就是说,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心理学工作者的力量,而是应投入全校的力量,尤其是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这样,一方面可以应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少、教育力量薄弱的局面,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集中教育人力资源、提高辅导员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要求辅导员不但成为单纯的管理者,而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2009年8月19日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开班典礼上,江西省教育工委史蓉蓉副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辅导员是学生人生的领航员,学习上的指导员,生活上的服务员,心理上的保健员,但由于辅导员普遍缺乏心理专业训练,带有不同程度原有职业的定势,能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支持的能力相当有限。为此,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迫在眉睫。”委厅历来重视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不仅要求他们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还要求通过心理素质拓展来提高心理调适的技巧。从2007年开始,省教育厅委托华东交大成功举办了四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出有益探索;委托江西师大、南昌大学建立了两个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每次培训结束后,辅导员都将培训所学到的技巧应用到自己工作当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另外,辅导员培训结束后,他们建立了QQ群交流感情,资源共享,并定期聚会,自发地将培训班叫“黄埔”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培训班所搭建的平台成为他们心灵的家园。正是培训所显现的效果和学员们的迫切心声促使省教育厅寻求一种机制、一种载体来整合各高校的资源,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联盟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因此辅导员协会也将应运而生。
心理素质拓展:快乐入学第一课
“90后”成为2009年大学新生的主力,与“80后”相比,他们是我国更为纯粹的独生子女一代。“特立独行”“追求个性”成为“90后”的标签。据武汉大学此前提出的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这些新生具有爱读书、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优点,但大多数人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人信仰缺失、缺乏人生目标,并“自信自满”。新生的心理状态与过去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因此,开学初对新生严把入口关显得尤为迫切,华东交通大学精心打造一套别致的心理健康大餐:心理测试,建立档案,专家讲座,心理宣传,素质拓展游戏。
“90后”对单纯的理论讲座已经不“感冒”了,他们喜欢玩,喜欢动。针对“90后”张扬的个性,我们选择游戏等方式走近新生,通过寓教于乐来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选拔高年级的学生担当心理宣讲员,一方面可以拉近教学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加强高年级学生助人自乐的能力,心理宣讲不会因军训的结束而停止,它是一项长期的机制。
这次心理素质拓展游戏全部为团体性质,如解开千千结、人工机器、轻柔体操、猜猜他是谁、生肖分组……旨在帮助新生转换角色,调整状态,适应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今天是累并充实自豪的一天,我在自己的心灵里程碑上书写了新的篇章。从一踏进宣讲团开始,我就一直面带微笑,以一种感悟生活、感受生命、感动大家的想法开始新的一天。”类似的话多数宣讲员在分享时都提到,第一次这样助人,宣讲员不仅很有成就感,还在收获中帮助自己成长。一位参加素质拓展的新生这样告诉记者:“今天的活动让我认识了自己的另一面,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对于自己的队伍都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当自己坚持想法时体现了自我,但当自己为了集体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想法时,那就是放弃自我,将自己真正看做集体的一分子,这种放弃其实是一种更大的坚持。”
校园心理情景剧:让心灵快乐地舞动
2009年5月29日晚,来自全省的16个高校代表队在华东交大俱乐部奉献了一次心灵的盛宴。江西师大心理情景剧《我是谁》,演绎了一个企图尽快获得成功的人在魔鬼的驱使下不择手段,出卖友情、爱情、亲情,甚至灵魂的故事。
这是由省教育厅主办、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江西省首届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本次大赛围绕“关爱生命,阳光心灵”的主题,吸引了全省十余万师生的共同参与。大赛通过台上演员、台下观众的体验式分享,使在校大学生获得深刻的启发、教育和思考,促使他们将此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个体或集体的自我觉察,最终改善自我、创造自我,使个人从中获得心理的成长,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
华东交大副校长王爱和在接受采访时说:“提及心理问题,很多人都会很敏感,对此抱有一种恐惧的态度,其实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深浅程度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重点放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上。心理剧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它来源于大学生活,而又高于大学生活,用一种艺术的、易接受的形式向大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我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观念。”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在当前形势下,校园心理情景剧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它大规模地教育和感触了高校大学生,成为各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力补充,和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相辅相成,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完备,更加立体化、深入化。
本次大赛旨在深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整合高校的潜在资源。在大赛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社政处编辑出版了《舞动心灵:校园心理情景剧操作手册》,此书的出版将会有力地推动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汪立夏处长说:“校园心理情景剧是一项潜力巨大的教育公益事业,它具有参与、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看完校园心理剧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化解心理疑惑,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级心理保健员制度:建立长效互助机制
日前,江西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高校建立班级心理保健员制度。这是我省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创建学生互助工作机制的有益尝试。几年来,南昌大学、江西师大、华东交通大学已构建了完整的三级学生管理体系,即学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联合会、学院学生会心理部、班级心理保健员。这样的三级联动,不仅便于组织各种活动,还能够由下而上,随时反映所在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三级预警作用,学生心理同盟关系在学生群体中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江西高校的心理咨询模式只是群众模式,而非专家模式,所以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中科院史占彪博士考察了江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后说,“学生三级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弥补师资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助人自乐。”
在三级制度中,班级心理保健员是“点、线、面”中的面,与普通学生的距离最近、接触最多。他们既负责参加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及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又随时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出现紧急突发的心理危机事件时,能及时向辅导员或校心理咨询中心反映,并积极配合学校、院系及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将关怀的触角伸向校园的每个角落,全面预防大学生自杀。班级保健员制度的落实,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 适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使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明显提高。
江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联盟层次化,使受教育者可以尝试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自发成立辅导员协会和学生组织可让高校辅导员和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动态跟踪学生问题和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在联盟的过程中,他们帮助、互助、自助,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自我教育。辅导员的倾情投入和心理教育专家的专门教育相结合,学生的热情参与和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最终能够形成一股心理教育的合力,确保心理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