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
2009-11-30许伟光
许伟光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洞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与文字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
由于电视新闻摄影具有纪实性和形象性的基本特征,因此,电视新闻记者的思维,不仅要具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且还要有“直觉思维”,这是一种快速地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并用的思维,也就是“一触即拍”的电视记者的思维。
在电视摄影中,屏幕虽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现象的再现,但是这绝不是机械地“有闻必录”和自然主义的拍摄,也不是无视形象造型和视觉效果,恰恰相反。记者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选取具有一定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形象去影响观众。同时,这种形象性既不是生活现象的机械记录和事实图解,也不是脱离客观纪实的主观设想和臆造,而是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的一角,是概括了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因此,对于一个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具备对新闻事实有多方面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概括起来,新闻敏感大致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以及预见可能产生的政治作用的能力
电视是一种运用视听语言和现代综合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记者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必须服从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并积极地反映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要求、利益和愿望。所以,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政治意义,对于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广大群众所关注而又迫切渴望了解的问题,我们新闻记者都要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去发现、去捕捉。
二、新闻敏感是记者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
世界各类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必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些事实,虽属平常小事,但在某个时间、某个地区却成了突出矛盾,成为影响全局的因素。新闻记者的敏感,不但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而且要善于抓住某些寻常事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某些事实的报道,影响全局。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对全局情况了如指掌,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
去年四五月间,笔者接到不少群众反映某市场内短斤少两、强买强卖现象严重。对此,笔者随同市工商、物价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进行了一次市场检查。就文明经商、明码标价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开展宣传报道,对一些不法经营者还进行了曝光。这一系列新闻播出后,群众普遍反映这一问题抓得好。在国庆前夕,记者再度来到该市场采访,群众纷纷反映市场秩序比以往好多了。一杆秤虽然是件小事,但它连着千家万户,连着市场和农村。市场不畅。影响着农民养殖、种植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因此,一个新闻记者切莫忽视了带有全局性的一些事情,小与大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
三、新闻敏感是衡量记者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观众反响程度的洞察能力
新闻敏感是衡量电视记者新闻嗅觉的综合标志。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在观众中可能引起的反响程度。既表现为记者对正在变动的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也表现为记者对这一新闻事实的预见能力。
去年7月间,笔者所在电视台收到一封观众来信,反映家在农村的13岁男孩韩淼背着身患残疾的姐姐韩珍上学,一背就是3年。收到这封来信后,记者立即赶往当地。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到:韩珍、韩淼自从一次意外失去父母后。姐弟俩相依为命。为了不耽误学业,弟弟韩淼背着姐姐韩珍每天上学放学,3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日前,他俩又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考入县重点中学。他俩的事迹感动了村邻,特来信为姐弟俩寻求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记者通过采访,采用多侧面、多角度的方法,编写了《弟弟背上的课堂》,新闻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自发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姐弟俩所考入的中学也为其减免了学费。并引起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能否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完全取决于记者的职业敏感。记者应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特别是在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或者司空见惯的事件中,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并能紧紧把握这一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报道。
四、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见微知著、在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大新闻”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虽然都是社会现象和本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一些不显眼的形式和现象。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其中可能包含“大新闻”。记者的功力就是要见微知著,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从寻常中看出不寻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小事往住不为人注意。但只要你经过一番细心观察。把它同周围的客观事实联系起来。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在小事之后的重大内容,从而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闻处处有,新闻记者只要做有心人,经常注意和留心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就可以见微知著,一触即摄。从不显眼的小事中发现“大”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读几本教科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它要求新闻记者自己长期地、脚踏实地地在新闻实践中去磨炼,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我们新闻界的老同志把它归纳为“五多”: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想。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关于新闻敏感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出很多新闻题材。当然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要不断地努力。”这都是培养新闻敏感的经验之谈。外国有些记者也认为:“敏感来自勤奋”、“懒人当不了记者”,这些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很好借鉴。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