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武侠影视的关键点
2009-11-30曹正文
曹正文
从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浪人武戏为内容的影视的介绍。到随后将中国古典小说加以挖掘整理和拍摄;从港台新派武侠影视的批量引进。到大陆一些新老编导齐力加盟,中国的武侠影视制作渐渐摆脱了初期的肤浅、稚嫩而成长起来。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武侠影视作品的内在特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知与把握。
一、高度重视和强化作品的情节性
武侠影视的编导也像文学创作一样,必须具备和关注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然而在这三者之中。武侠影视更重视情节,它以情节为中心带动人物思想的表现,环境内容也是基本为情节服务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展示和展开外部动作和矛盾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惊奇态势,给观众一种极好的视觉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侠影视对情节的要求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讲究情节要高速度的推进,使人物动作紧凑急迫。推动事物迅速发展到高潮,从而使作品具有强悍紧张的效果。它绝不允许降低情节速度。这样使情节拉长、稀释、迟缓外部动作进程,矛盾冲突难以集中和炽化。
2、还要注意情节的强烈冲突,对立的程度极大。没有强烈的冲突可以说就没有武侠影视。所以编导要调动各种手段使冲突建立和强化。冲突的绵弱淡化或无冲突则使情节疲软,难以进一步发展。
3、武侠影视的情节要追求一种强大的张力,要大起大落,给人以惊慰交替,一紧一缓、一急一松的心理节律,产生奇变的心理审美效应。反之,情节舒徐平庸,则有平铺直叙之弊。
电影《霍元甲》堪称代表。故事讲的是幼年霍元甲极好武术,但其父不允他学,加上小元甲还常被小恶霸侮辱。于是他怂恿好友农劲荪帮他偷学拳术,并立下志愿做津门第一。之后他的武艺精进,胜绩无数,可不久在一次比武中,心气膨胀、争强斗横的霍元甲将对手打死后,被对方家人追杀,结果霍元甲的母亲和女儿惨遭杀害,陷入绝望的霍元甲逃难到农村,贫病交加,被月慈姑娘救起。从此在月慈姑娘的照料下。隐姓埋名生活下来,其间他救下阿贵,并沉下心来思考武术对个人及国家的真义,最终有所感悟。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霍元甲借好友农劲荪之力,到上海成功挑战扬言要横扫东亚病夫的外国大力士奥比音。随后他开办精武体操会。倡扬自强不息,超越自我,他还不畏强暴,挫败日本高手,但不久,他惨遭日本人毒手,英年早逝。
《霍元甲》的成功关键在于以情节的曲折起落,生动地表现了霍元甲传奇的一生,强烈的矛盾冲突引起观众的高度紧张或强烈期待,同时作品又以矛盾冲突有力地解决,造成极大的宽慰和充分的满足。
二、从表达的主题内容上看,武侠影视讲究思想的共识性、鲜明性、娱乐性
首先,思想的稳恒性。武侠影视表达的影视思想总是体现源于传统、不悖时代的社会准则和观念。如影视中传达的行侠仗义、扶弱济贫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是与人们追寻公道社会、要求人人平等的经验意识相关联的。正因为武侠影视思想的稳恒性造就了这类作品长盛而不衰。武侠影视不太适合宣传那些探索性或背离既有准则的思想和道德,因为民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传统道德和观念上的裁判与责任维系着他们的精神生命。因而反传统的思想会使他们退避三舍,新锐的观念对他们来说是陌生可疑的,自然缺乏流通性。所以武侠影视在思想上必须以传统的积淀下来的观念为主,又兼顾当今社会主体的精神的共识的集合。
其次,价值判断要明晰。由于武侠影视面向的是广大民众,它在传达主题思想的价值判断上要清晰分明,让人是非善恶、好坏忠奸,一目了然。编导和演员不能不偏不倚。保持“中庸”,使观众产生茫然不解的迷惑,在这一点上它与探索性的影视不同。前者作者是最高的评判权威,而后者的创作者在思想表达上常有大片空白和未定性,结果造成思想上的多义性和暧昧的解读,这种观赏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拒斥感,武侠影视显然是不能采用的。
另外,武侠影视在传达思想时要旨趣结合。作品要使观众在追寻人物起浮飘沉又变化难测的情节中。不断地感悟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也随之得到确证和对象化。从而产生一种自由轻松的审美愉悦,最终寓教于乐;如果对主题思想专注于僵死的理念灌注,无疑将加重故事的理性因素,使观众企求自由感、轻松感的欲望受阻,从而失去观众的欢心和热情,因此,武侠影视在表达主题上应以娱情为主,先引人入胜,再引人向上。
三、由于武侠影视重情节、重传奇的内在特质,决定了它在人物塑造上以单纯明确为主
“单纯”是由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造成的审美效果,它使某类人物主要特征或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得以集中凸显,特具一种笔墨俭省,遗其全貌而独专其神的美质。“明确”是要求使人物的性格轮廓或类别鲜明而不含糊混淆,容易辨认记忆。利于启动观众心扉。
“单纯明确”作为武侠影视作品人物塑造的手段,有利于创作者将其奇异之点作为人物最突出的特征,加以强化。从而实现奇异的效果。
事实上。如果武侠影视所塑造的人物复杂多面,则其清晰度就可能很小,易使人陷入难以快速把握之地。
另外,人物刻画宛如真人,则难以收到传奇效果。因为在表现其奇异之时,又要表现其诸多不奇之面。其奇异之点难免被削弱和湮没。
大波大折,快速推出的情节,容不下以静态的时空,来多方面细刻人物性格心理。性格单纯的人物元素较少,有利于创作者以简传神,同时又符合情节的速度,维护武侠影视情节的惊奇势态,尤其更重要的是单纯明确的“扁平人物”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有助于观众顺畅快捷地对人物性格特征、是非善恶乃至艺术表达的好坏作出无误的把握和评判。这一切又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劳心费神的代价。所以这种人物是武侠影视实现其适于广大群众的最好途径。
总之,武侠影视即是遵循大众审美的传统定式,通过曲折且极富冲突的传奇故事情节,塑造单纯鲜明的人物形象,达到娱乐和陶冶观众的目的的一种文本。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