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之情》艺术特色探析

2009-11-30万志全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9期
关键词:临沂老汉老区

万志全

在当代山东中青年作家中,有一位艺术个性鲜明的纪实小说耕耘者杨文学。他的纪实小说《衢之情》运用清新优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革命老区临沂在新世纪修建“村村通”公路的各种感人事迹,让人从中读到劳动人民的淳朴、各级干部的优秀、地方政府的英明,以及对人民一颗火热的心。

“声之美”的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上,作者较多地运用了方言词语、俗语、歇后语,使语言显得清新纯朴,这样便准确地带给读者相应的审美印象,能把最恰当的词用在普通农村人的身上,因而生动传神地反映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比如用“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来比喻一个地方的贫瘠,用“满眼的蚂蚁爪子”、“鸟字”来表达半文盲村支书王军对文字的感受,用“你别牛皮,别说你,就是坷垃头子还用得着擦腚呢”来描绘乡长对农村难缠户的巧妙求助,这些方言词在准确地描绘具有乡土色彩的农村话语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又如“你是支书,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你拿章程吧,我们都听你的”,这句话中的“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则是一种地方性俗语;“国家掏钱给咱修路?天上掉馒头?”,这句话中的“天上掉馒头”也是地方性俗语。这些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作家和被描写的农民的距离,在这种恰当的用字当中,作品也显得活灵活现。

故事选材上,作者主要反映的是新时代临沂老区人民心灵依旧那么美,因而在素材的选取上富有典型性。作者主要选取了五类人:普通农民、乡村干部、市县领导、公路局干部、工程设计师。比如张廷英是抗战时期的女英雄,是白色恐怖下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响应新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先进模范,在75岁高龄时又是第一个要求丧事从简,把钱节省下来帮村里修路的农民英雄,这可以说是普通农民的典型之一。赵华银是姜桥村党支部书记,为了修路他日夜奋斗在工地上,即使发现自己得了晚期肝癌。也仍然瞒着大家,把46岁的青春奉献给了修路事业,这是新时代乡村干部的楷模。李群是曾在美国做过州长助理的市委书记,在市场经济时代,他为老区勾画了“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发展宏图,而近期的努力方向就是“通路、通车、通信息”,这可以说是市县领导英明的代表。李京堂是沂水县交通局局长,为了鼓动老百姓积极投身到公路建设的高潮中来,他到处宣传村村通公路的好处,“有时忙得一步恨不得踏三个台阶”,他可谓公路局干部的表率。张指挥是兰陵镇的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就在弟弟触电身亡、老母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他还是舍小家、顾大家。化悲痛为力量,把整个建设的指挥调度工作搞得井井有条,他算得上是设计工程师中的优秀人物。通过这些典型人物。我们能够获得更深刻、更感人的印象,能更好地理解临沂人民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的冲天干劲,钦佩老区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

布局安排上,整部作品分为九大章,每一章都有一个主体内容,围绕这一主体内容广泛展开叙事。第一章“哭路歌”描绘因无像样的路而造成农民丧生、男人“嫁”到女方家里去的现实悲剧;第二章“高端反应”描绘山东全省“村村通公路”在八百里临沂的“一万千米”战略的实施状况,主要记叙各县、区如何积极行动的事迹;第三章“突破重围”描绘在资金筹集上,各级政府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第四章“农民行动”描述广大老区农民怎样想尽办法做好铺路前期的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第五章“流域革命”描述整个沂蒙地区全体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以改变交通的落后状况为契机,向所谓的命运挑战;第六章“政府行动”描述市、县、乡、村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惠民政策。有的甚至卖掉办公设备、不建新的办公楼、为老百姓积极筹款,以此来减轻老百姓在公路建设中的负担,并因此而赢得民心;第七章“冰心一片”描述了广大公路建设者、指挥者、质量监督人员办事如何努力、公正,为百姓造出最优、最好的公路;第八章“天地同心”继续描述公路设计指挥者、工程师们有着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良心,在利益面前不动摇,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使公路建设得以顺畅实施的感人事迹;第九章“乡村新曲”描述沂蒙人民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之后。如何积极发展经济,向农业工业化的征途努力迈进。为建设老区美好明天而奋勇前进的情形。这几章的标题都简明恰当,而且像最后三章“冰心一片、天地同心、乡村新曲”还富于艺术美感。让人为之陶醉。

故事叙述与景色描绘互相穿插、张弛有度,做到了叙事与审美“两全其美”。比如第五章最后一节“崮乡的云”一开始就描绘岱崮桃花盛开的美景,“此时的山崮一个个有如待舞的秀女披一身粉纱。静立、运气、做着起舞前的准备,一副雍容华贵的姿态”,像这样的描写让人心情放松;然后再转入对以前努力建设家园情景的回味,接着又描绘景色,“盛开的桃花硕大而鲜艳,尖尖的绿叶,如一个个羞涩的男娃,躲在花姑娘丛中”。接下来又介绍村民取水方便的情况,然后又是景色描绘,“千山万壑在春日的阳光下渐渐复活,它前呼后拥,卷起巨大的浪潮,从四面八方向高崖山扑来,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最后描绘这个中华蜜桃第一镇的美好前景。像这样的描绘与叙事巧妙结合的手法,是这部作品的惯用手法,因而很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调节了人们因阅读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缓解了读者的欣赏疲劳。让人犹如漫步百花丛中,美不胜收。

“情之真”的艺术本色

在故事叙述中,老区人民是那么淳朴善良、吃苦耐劳,他们满怀激情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比如东墁子村的农民在国家修建完庄水库要移民的情况下,主动失去肥沃的土地、美丽的家园,在山上过起贫穷的生活,四十年如一日,竟然没有向政府发出一句怨言,这就是临沂老区人民淳朴厚道的一个有力证明。团结村“11个老、弱、妇”苦力奋斗116个日夜,终于完成了人均12米路基整修、14立方米沙子筹集的艰巨任务,这难道不是老百姓吃苦耐劳的绝好范例吗?临沂市交通局公路处处长类延军带领全体技术人员苦干通宵,终于提前10分钟争取到1000万元补助资金。这便是临沂人有大气魄的先锋典范。东崮村的百姓在新建的公路两旁办起几十家各类小型企业,兴建农贸市场、开通公交车、完善餐饮娱乐服务设施,俨然一派城市人的模样。这反映出临沂农民正迈开大步奔向美好生活的景象。

作者心中充满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敢于抒写劳苦百姓的酸甜苦辣。在第一章作者满怀激情地写道:“这些被迫搬上山坡的农民是用独轮车支援过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的老区人。战争年代他们吃地瓜叶将救命的粮食献给了军队,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支援了战争。炮火毁了他们的家园,战争使他们一无所有,和平年代,好不容易积下的家业,又在‘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的一声号召中,毁家受难了”、“他们的牺牲,使十年九涝的沂沐河下游的临、郯、苍平原及苏北地区一跃成为天下粮仓,使下游近千万之众从一个受洪水之害的群体。一跃成为治水工程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当一群利益者对一群奉献者表现出路人般的漠视,骨子里陡升起对贫者的排斥和对库区的嘲笑时。我想,这不仅仅是奉献者的不幸,更多的是冷漠者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剧!”。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话语,我们似乎看见了作者的心灵是那么善良、美好,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应具备的艺术道德品质,作者称得上是一位人民文学的优秀创作者。

作品中也流露出跌宕起伏的情感色彩。比如作品选取了临沂农村的“哭嫁歌”作为整部作品的开头。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情绪,让读者不断品味其中淳朴的艺术美。另外,整部作品充满了故事性和戏剧性,再加上生动传神的笔墨,把读者的情感自始至终给牢牢地套住,不得不一口气把它读完。比如它描述了一位捡破烂的老汉为修路而捐1万元钱的场面就富于戏剧性:一开始是全村人正在举行募捐的场面,接着是捡破烂的刘老汉穿戴整齐地回到牛山后村,再就是村里人开玩笑地叫老汉也捐点钱。然后是老汉爽快地答应,而村里人又不相信老汉的话,问老汉捐多少钱,老汉说“不多”,然后解开衣襟。掏出一把一把整整万元钱,把村里人都弄傻眼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一致提议以老汉的名字为路名,可老汉断然拒绝。说捐钱不是为了虚名而来,然后飘飘然地拖着肥大的袋子,去捡拾废纸盒。这种描写非常富有戏剧性。让读者的心情为之波澜起伏,情感宣泄得畅快淋漓,我想,这就是作品中生机盎然的情意所在吧。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临沂老汉老区
刘老汉笑了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老区在努力奔跑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逾100克拉的“巨钻”临沂出了5颗
吴老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