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语言跨文化借用举隅
2009-11-30侯昌硕
侯昌硕
现代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媒体已从报刊、广播发展到电视、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语言的交流更加便捷,媒体也成了语言交流的平台和前沿阵地。因此,媒体语言的跨文化借用现象也日益凸显,它也是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词最迅捷的平台之一。这些外来词大都是先在媒体上广泛使用和传播后,稳定下来,再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的。
虽然媒体语言的跨文化借用不外乎有音译词和意译词两种外来借用类型。但与之相伴随的是另一种新情况,期外来义项的跨文化借用。在媒体上,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义项和用法进入到汉语原有词语中,成为汉语词新的义项和用法,这就是外来义项的跨文化借用现象。简言之,所谓借用外来义项,是指外语中有和汉语相对应的词,它们有一个义项是对应的,而外语词的其他义项则是汉语所没有的,于是汉语就把外语词的其他一个或者几个义项借用过来。比如汉语的“软”和英语的soft相对应,二者都有“柔软”的意思,但soft还有“隐性的”、“不含酒精的”、“不含某种矿物质的”等意义,汉语没有这些义项。于是汉语就把英语的soft的这些义项直接借用过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看到有“软环境、软广告、软技术、软饮料、软水”这样的用法。
由于汉外对应的词。其词义往往不完全对应,这就使得用汉语对译相应的外来词时,也把不对应的外来意义借用过来了。借用词汇意义是最常见的。如:
“蒸发”:对译英语的evaporate。“蒸发”原只有一个义项: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英语的evaporate是多义词,除了有“蒸发”的本义外,还有一个引申义。表“消失:不复存在(to disappear or cause todisappear)”。如:all her doubts evaporated受英语影响。汉语的“蒸发”吸收了evaporate的引申义。指突然地消失。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金钱、财物等具体的东西。如: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及其大批高层官员4月9日突然“蒸发”。使布什政府和美军前线指挥官都惊愕不已。(《人民日报》2003.4.14)
“教父”:对译英语的Godfather。英语Godfather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词义,指在一个组织或团体中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物。目前,受Godfather的影响,汉语的“教父”也吸收了这一新义,如:
时下,当你在听到人们谈论美国经济时提及“一言九鼎的人”、“最令人尊敬的大管家”甚至“金融教父”等说法时,那个赢得如此盛赞的人就是艾伦·格林斯潘。(《人民日报》2000.1.27)
“发烧”:对译英语的fever。汉语中“发烧”只有一个义项:发热。即“体温增高”的意思。而英语的fever除了“发烧”的意义外。还有一个引申义:狂热、高度兴奋。受英语影响。汉语中的“发烧”也获得了“狂热”的新义。不过,这个新义先进入香港国语,有“发烧友”的说法。然后才进入内地的。如:
今天,民间人士破解世界学术难题、有了惊人发现等新闻已经鲜有报道,但凭一己之力造飞机等科技“发烧”行为却仍然屡见报端,有些人还为此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搭上性命。(《人民日报》2007.4.26)
“菜单”:对应的英语是menu。“菜单”在汉语里原是单义词,意思是:开列各种菜肴名称的单子。而英语的menu是多义词,除了有“菜单”的意义外,还有一个引申义:(荧光屏上显示的)项目单、选择单。受英语影响,汉语“菜单”现已吸收了这一引申义。如:
在观看DVD时,他发现该片的菜单部分插播了长达1分36秒的药品广告,且广告无法跳过,而在DVD外包装以及卓越网对该商品的介绍中均未提及该DVD中含有广告。(《人民日报》2007.6.15)
类似借用外来义项的汉语词语还有很多。如:
“爆炸”:对译英语的explosion。汉语“爆炸”原只有一个义项: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的现象。英语的explosion在这一义项上与“爆炸”对应,但它还有一个引申义,即“激增”的意义,受英语影响,现在汉语已经吸收了这一引申义,《现汉》释义为:比喻数量急剧增加,突破极限。如:人口爆炸、知识爆炸、信息爆炸。
“广场”:对译英语的plaza。原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的场地。”如:天安门广场。Plaza还有一个意义,即表示购物中心、大型商场。汉语吸收了这一义项。如现在各个城市里面涌现的很多“广场”:购物广场、美食广场、汽车广场、服饰广场、消费广场、数码广场、休闲广场。啤酒广场、海鲜广场等。
“城”:对译英语的city。原指“城市”。city还有“商业中心”的意义。汉语吸收了这一义项,如“美食城”就是美食中心的意思。现在我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城”。如:鞋城、家具城、图书城、火锅城、美食城、服装城、灯饰城、电器城、家电城、食品城、小商品城、海鲜城、玩具城、建材城、电脑城、家饰城、皮具城、电子城、数码城。
“杯”:对译英语的cup。汉语的“杯”原只有“杯子”的意义,而英语的cup除了“杯子”的意义外,还引申出了“奖杯”的意义,如“世界杯”、“考比伦杯”、“大师杯”等。汉语在意译英语cup时,借用了“奖杯”的意思。所以现在汉语中的“杯”增加了这一义项。
其实不仅外来义项被借用到汉语相应的词中,而且一些外来词的用法也被借用到汉语相应的词中。如汉语的“问题”。跟其他词语组合时,只能用在中心语的位置上,与前面的词语构成定中结构“××问题”。如: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婚姻问题,等。但是近年来“问题”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构成“问题××”,如: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感受到,尽管此间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进行了集中炒作。但美国公众的消费行为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他们依然青睐“中国制造”。(《人民日报》2007.7.31)
类似的还有“问题奶粉、问题食品、问题手机、问题明星”等。在这里,“问题”是“成问题的,容易引起麻烦的”意思。这种用法也是来自与“问题”对应的英语单词problem。英语的problem有形容词的用法。能构成“问题少年、问题学生、问题儿童”等复合词。受英语影响,汉语的“问题”也吸收了这一用法。并且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再如汉语的“零”与英语的zero对应,zero在英语里有词缀的用法。作前缀能构成“零长度”、“零税率”、“零误差”、“零动能”、“零宽恕”等词。受英语的影响,汉语的“零”现在已变成一个类词缀了,即:它的构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始终在前面,它的意义也趋于虚化,表示“没有”的意思。其能产性也越来越强,由它作词缀构成了大量的词语,如:
对一切罪恶的“兴奋剂”。我们都要采取“零容忍”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社会永远千千净净。(《今晚报》2008.8.30)
类似的“零”组词在媒体上还有很多:零距离、零风险、零投诉、零库存、零利率、零增长、零事故、零损失、零口供、零排放、零故障、零污染、零差距、零感染、零收入、零伤亡、零利润等。
许嘉璐指出:“媒体语言(包括文字),尤其是广播电视语言,太重要了——它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其他任何载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语言已经成了一种强势语言,直接影响汉语的发展变化。大众传媒成了新的语言现象的通道和舞台。如汉语中大量的新词语、新的语法现象大都是先在媒体中广泛使用和传播,最后才定下来的。
近些年来外来义项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平台不断地借用到汉语中,促使汉语的词义发生了变异,也丰富了汉语的词义系统。使汉语在不增加词形负担的情况下增加了许多异质的意义内容,增强了汉语的表现能力。显然,外来义项的借用已经成了汉语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相信随着中外语言接触的日益密切频繁,会不断有外来义项借助发达的传媒借用到汉语中来,融入到汉语的词义系统中,为我所用。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