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博会图画

2009-11-30

少年文艺(1953)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世博会梦想建筑

许 淇

梦想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我们也许能看到它的地平线的宏阔和遥远。

难道梦想没有与昨天的记忆通道相连,像“东方明珠”一样,忽然间,矗立在浦东的田野之上吗?

世博会是先知先觉者和无数人的梦想的实现。

二十世纪初,“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梁启超,想象在1962年的正月初一,上海将举办世博会一类的活动。他的头脑是个矛盾体,但他的梦想是伟大的。他将世博会的时间“提前”了半个世纪。殊不知,那时中国和世界的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半个世纪。历史进程的曲折,恰好证明他是人而非神。

另一位上海的无名作家,在小说中用“将来时”的笔调,描绘了百年后在浦东开世博会的梦境,梦境里有卢浦大桥,有江底隧道,有高速公路……整整一个世纪,他的名字早被人们遗忘,然而他的预言,却得到应验。

梦想是伟大的。有了梦,才有人类的进步。上世纪,一位黑人领袖在林肯纪念馆激昂地呼唤:“我有一个梦想!”为此,他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无数的无名英雄也曾为梦想献身。然而,我们度过了太漫长的“无梦季节”,如今终于让想象飞上了太空。而在大地上,中国正向全世界人民敞开心扉。

让我们给实现了梦想的梦想家以及实现不了梦想的梦想家都献上一束永不凋败的鲜花!

中国红

世博会的中国馆。全漆上层次不同的中国红。如一峰巍然的昌化鸡血石的巨矿,那红岩有多么灿烂!

中国人喜欢红,红,象征着红火、热闹、欢乐!

民间社火,唢呐锣鼓,梁启超的正月初一,苏东坡的八月十五……一路绚丽的人生,赤彤朱丹。

不要自杀性爆炸,不要战争和暴力,不要血腥、血渍、血溅、血污……也许那红色容易混淆,使我们心生恐惧,若用正义的标尺检验,罪恶的红是吸无辜者的血而变异为黑铁的凶器。

我们的先人崇拜土地,视土地为五色,五色土之首就是红。

我们的先人敬畏火焰。直到今天,我们森林中的鄂温克族人,围着篝火,必先将酒和食物喂给已醉脸通红的火神。中国红就是我们的火神。

成吉思汗时代有太阳汗国,可汗和他的子民,以及各部落都膜拜太阳——日神。太阳,是红的根源。

红的印。红的门。红的墙。红灯笼。红木箱柜。“祭红”名瓷。春节窗花。本命年的红腰带。姑娘娃娃的红胸兜。驱邪的红辣椒和红布条。“中国结”的中国元素……

中国红是和平的红,花朵的红,爱情的红,旗帜的红。

和平的中国红,那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束本色的永不凋败的鲜花!

建筑

世博会上的中国馆如同巨大的集装箱,装满馈赠给世界的礼物;又像巨大的航母和飞船,启航又起飞,那顶部的平台可栖息深海的“信天翁”,洁白的翅膀拓展四方。

三棱镜的地面采光窗,三棱锥钢网架天窗,仿佛传达天庭的声音,让灵魂放飞,全面地接纳梦的折射。

立体几何体,有着逻辑的严谨和数的精确。平台、楼梯、廊柱,一切都那么熨帖、匀称、平衡、协调。

对角线把梯形切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是交叉的线的会合,是启蒙再启蒙的理性的统一。

四棱柱飞翔作舞。乌翼在碧芒中。屋顶的浓翠被红光浇灌因而显得更加浓翠。

建筑使物质浪漫主义化,物质得到救赎。这些建筑具有融合了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的风格,超越了单纯的浪漫主义激情,是人的心灵架构的意象语言,是精英的创造力和民众群体信念的集合象征。

如果人和建筑更换位置,则人伟大,建筑渺小,反之亦然。

向建筑的设计家和代表民众的筑造群体,满怀敬意地献上一束永不凋败的鲜花。

光赞

光。光明的世界。

我礼赞一切的光明!

“阳光谷”贮藏阳光于谷底,犹如峡谷里光的河流,涓涓叙说着青春的故事。于是,我们用手掌掬起一捧阳光如黄金,那是极简的真实的抒情。

在整座建筑里,光驱除鬼魅,神与超验世界不复存在。解构神意,现代人方有创造的时空。

然而。黑暗是存在的。黑暗的世界占光明的一半。自然的黑暗,人的内心的黑暗,我们只有创造光来烛照和抵御,黑暗占领了哪里,我们创造的光明便追逐到哪里。

当太阳沉落在上海高楼的森林和峡谷中,这时,世博会上所有的树犹如一支支银烛,枝枝叶叶都发光;于是,阴影也成为了光明的一部分。

所有的建筑物从里到外都透亮,辉煌的光勾勒出不同个性的造型:紫色的正方形,橘黄的圆和赭褐的棱角,竖线弧线斜线构成钢铁的冷抽象,锯齿形的顶盖感觉像牙齿欲吞噬天空中的月亮。

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发电,赋予新的物质材料以灵魂。

亚克力、有色玻璃、透光混凝土、聚乙烯薄膜……视频图画、数字激光、全息影像、水幕灯影……冲破知觉的惯性和表达定势。电子墙和追光灯,组成至上主义、未来主义、“光射主义”的精妙图画,创造了三维动态的魔幻世界。

让我们向光明的制造者,向光的魔术师和艺术家,献上一束永不凋败的鲜花!

艺术

十九世纪巴黎世博会上,法兰西人展示他们拥有的最杰出的艺术成果。

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是大写的人的颂歌。为什么当人思想的时候,周身的肌肉会近乎痉挛地痛苦着呢?雕塑的并非刚出笼了思想的精英思想家,而是斯巴达的武士或经受磨难因而体悟生命的草根平民——现代思想的武士。

和《思想者》恰恰相反的是沉静的《拾穗者》,那是农民画家米勒的油画,具有我们东方人肃穆庄严的人生态度。画面上的拾穗者,可视为我们自家的姑娘、媳妇、阿姨。

1873年,奥地利的世博会,在约翰-施特劳斯的指挥棒的一挥中开幕。从远方渐渐涌来的多瑙河之波,是蓝色的憧憬,在海天一色中渐渐清晰和完善。这是作曲家一生创作的无数圆舞曲中最美的作品,在这世博会的露天音乐厅由自己亲手“合成”,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和久远年代。在这一届世博会筹备之时,偏偏蓝色的多瑙河泛滥了,淹没了两岸的葡萄园、酒窖、房舍、田野……人们重建,不放弃世博会的召开,让音乐更胜醇酒,抚慰灾祸所造成的身心的伤痛。

南京大屠杀的那年,巴黎世博会的西班牙馆,展出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的几乎是刚开始的“二战”的噩梦——牛头人身兽,将被扼杀的微弱的烛光,法西斯的轰炸和屠杀,痉挛扭曲的身躯,被切割的灵魂,神秘的符号和声嘶力竭的控诉……预示了法西斯独裁者的暴力杀戮和最后的毁灭。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又将看到什么?请允许我们向未来的大师致敬!在这望眼欲穿的时刻,允许我们向清纯的蓝色挥一挥手,献上一束永不凋败的鲜花。

世界

在和平的旗帜下,

在科学和艺术、爱与美的旗帜下,

世界在这里集中。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世博会,是各个种族的人的博览,各类商品的博览,文明与文化的博览,集合世界物质与精神的最新成果的博览。

我们在这里,犹如在T型舞台,将赏鉴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多元性格和丰富表情。

我们不会重复看到仿照欧洲古典主义的建筑;也不会重复看到拜占庭式的圆顶及大立柱、山墙、方尖碑等诸如此类的翻版。不论是美国芝加哥建筑学派和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都已经被“PASS”,各国都将拿出全新的设计理念。

我们将沉入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海底,置身于美丽多姿的珊瑚丛中;我们将被网罩在加拿大枫叶的细密的筋脉里;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如梦的泡沫,幻见万花筒般的生活;墨西哥的“风筝森林”,将会使希望的天空显得缤纷……我们将让成人和儿童,进入前苏联作家诺索夫描绘的童真世界,冰姑娘的童话接续了来自丹麦安徒生笔下的北欧的精灵。

唉!饥饿的儿童,仍然在战火纷飞子弹横飞中奔跑的少年,那无数干渴却祈盼着的、无泪却流血的眼睛,那不是为了殉情,却让爆炸断送众人的爱情的生命……全都成为一场过去的噩梦吧!

今天,世界集合在和平的旗帜下,召开我们的世博会。

让我们向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献上一束永不凋败的鲜花!

猜你喜欢

世博会梦想建筑
梦想
梦想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品会徽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