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要有新视角

2009-11-30郭仁贵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新课程历史

郭仁贵

一、典型例题

例1(200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7题)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例2(200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9题)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例3(200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二、例题解析

例1:近代化对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要向西方学习,这是从林则徐以来逐步认识的道理,开始从科学技术着眼,然后是政治制度,然后是社会改革,由此而有“近代化”的总体上的要求和呼唤。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明,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中国如何从“中古”的状态解脱出来,蒋廷黻在书中作了这样的论证:“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能富强,不能者必遭致惨败,毫无例外。”但是,他没有找到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正确道路,他也不可能找出中国近代化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答案为B)

例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也随之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80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该时期主要事件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目标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和全国解放战争(1946—1949)四个历史阶段。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为c)

例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个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该题答案要点如下:

(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影响: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三、商三历史复习的新视角

1,更新史学观念,提升史学理论素养。

新课程实施中忽视史学观念的做法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正如黄牧航教授所言:“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资料收集者,而所谓转变教学观也很有可能就是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把原来的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加以强化。”这种负面的影响已经在新课程教学和高考复习中显现。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三种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战新课程高考的基础。

唯物史观在生产力方面突出的是现代化,在生产关系方面突出的是同一水平的生产力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还突出非经济因素的作用,这些都是与传统唯物史观不同的地方。例如:运用现代化理论分析近代史,可以发现西方近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变化等,无一不在“现代化”这个主题下进行。

◎政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进程: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上的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t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侵略和两次工业革命。

◎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人文精神和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明史观强调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有用的东西一。这样看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文明史观的继续渗透,文化史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全球史观站在全球的视角重新评价历史;是与当前全球化相伴出现的新的历史观。

2,重视对过程性知识的梳理,注重对知识内涵的探究。

如:汉朝至唐朝的进官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等等。

例2中涉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知识,则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3,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的系统梳理。

我们要加强对各模块专题知识的有序梳理,重视对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相关知识的整理,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制度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要尤为关注。

如:西周的建立、秦朝的统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1688年“光荣革命”、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德国的统一、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等,都是作为重大历史史实的背景材料呈现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等,则是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来呈现的。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课程历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试述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贡献
新历史
图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析
以“革命”之名义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