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热议中国 经济政策走向
2009-11-30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中国上周五的政治局会议被认为是“提前为明年经济政策确定基调”,引发了时刻关注中国经济政策走向的外界的热议。有人松了一口气大加欢迎,有人则认为中国政府留下了“调整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五的经济工作会议表示,2010年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表示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美联社评论说,这一表态“表明中国对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的稳定性表示怀疑,对全球经济前景仍感担忧,因此不惜冒一定金融风险,以确保经济发展速度不至降低。”报道称,这类会议通常在12月召开,提前到11月,表明中国领导层对该问题的重视,也表明他们希望安定人心,鼓励消费和个人支出。
分析人士表示,刚刚结束的会议打消了人们的担心,尤其是美国的担心,即中国可能顾虑金融泡沫和通货膨胀,而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在考虑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而美国一直呼吁现在退出为时过早。当初中国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政策也让美国受益匪浅。
路透社认为,此次会议距离着眼明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间已经很近,事实上已提前为明年经济政策确定基调,政策提法不太可能临时出现明显变化。但《华尔街日报》的分析认为,会议的相关措辞是“含蓄而灵活的”,为改变政策组合预留了空间。一旦经济形势有变,中国政府可能会对这些措辞予以全新诠释,从而不动声色地调整财政及货币政策。政府公告中的泛泛措辞可能更多地是为了安抚国内企业和金融市场,而不是为明年的经济政策调整提供具体指引。但也有分析认为,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也许未必能打消各方疑虑,市场对资金大量流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的担心并未消退。瑞银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就表示,中国“显然不需要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现在调整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