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
2009-11-30罗娅
罗 娅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所必需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学习相关工艺学的基础,而且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之后,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强,名词概念多,前后内容密切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有新意,注重学生的消化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了解性能与金属的成分、组织之间的关系,是该课程的中心。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始终抓住这个中心,把与金属材料性能密切相关的内容列为基本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剖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分清主次,明确课堂上讲哪些内容,讲透哪些内容,突出哪些内容。例如,讲授“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时,应把三种常见晶格和结晶后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口自作为重点,把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作为关键。这些内容与钢的热处理及金属材料的性能都有紧密联系,应重点剖析,分析透彻。
处理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内容时,必须抓住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例如,讲授“铁碳合金状态图”时,应抓住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组织这一线索,重点讲解钢在缓慢冷却时的组织形成以及各种钢的组织中均有珠光体存在的内在联系。学生只要弄清珠光体的形成条件及性能,便可了解不同含碳量的组织差别和性能差别。
二、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前后呼应
要充分注意课程内容前后联系紧密的特点,讲课内容前后呼应。例如,讲授“合金组织的基本类型——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时,可以铁碳合金为例,分析间隙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这样,为讲授铁碳合金打下基础,同时也与具体分析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等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相呼应。
三、讲解名词概念要前后统一
该课程名词多、概念多,有些名词与概念有多种提法。例如,合金的内部结构,在教材中可统称为“合金组织”,而不用“金属的组织组成”、“相组成”等:讲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不再用“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金属与合金的转变温度统称为“临界点”,而非“相变温度”、“相变点”或“临界温度”。合金状态图统一称“状态图”,也可叫“相图”、“平衡图”。讲课时,这些概念名称切不可相互混淆,干扰学生思维,分散学生精力,影响教学效果。
四、讲课内容深浅适中
讲课内容要体现应用性、完整性和阶段性,注意深浅适中。技校课程的内容更应侧重于应用性,对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不做过深地研究与分析。有些问题只进行定性分析,而不做定量研究。例如,分析铁碳合金状态图时,应以简化的状态图为对象,把重点放在钢的部分。分析钢在缓慢冷却时的组织变化时,只要进行定性分析即可,不,必作定量研究,可忽略杠杆定理的学习。
五、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法
1、讲授具体内容时,建议采用“问题式”
“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可概括成如下简化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申提高。
在进行“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想,积极开展课堂上的“对话”;注意适当地引申提高,但不可过于深入。重要的是揭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重点问题可采用“讨论式”
“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铁碳合金状态图时,教师在讲授状态图的基本组成、相关要点、特性线和各区域的相及组织之后,将“钢和铁的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留给学生自学,然后组织课堂讨论,由学生进行分析。为使讨论收到预期的效果,除要求学生自学外,教师应适当组织几个学生发言。另外,课堂讨论完毕后,教师应进行小结,指出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予以更正,总结提高。
3、讲解概念和原理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
例如,可用白糖水或盐水结成冰来解释固溶体,用弹簧或橡皮筋来解释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利用这些比喻型的实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些内容还可用启发式或活跃式的例子,但无论采用哪种实例,都要注意紧扣主题。
4、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一些微观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难以理解的,而有些内容则是学生工作实践中应当掌握的。所以,教师应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