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好技校德育工作
2009-11-30梁丽芳
梁丽芳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全球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下,技校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进行素质教育。为此,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德育为核心的工作关系,促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平衡、协调发展。
一、教师率先垂范,确立“两心”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要求在教育目的上,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因此,用科学发现指导德育工作也就成为德育工作的根本。
那么,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呢?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因此,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能否实现以人为本的关键。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意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会让人敬服,否则无法教育他人、垂范他人。
二、强化学生个体素质,狠抓“六个学会”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重点在于提高学生个体的素质。因此,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就在于抓好学生个体这个“点”。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应注意从“六个学会”入手。
1、学会孝道
孝道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家庭伦理价值观之一。孝道对维系家庭的完整,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容轻视的作用。因此,学会孝道,应是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必要内容。老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孝敬长辈、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素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情景,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从小事入手训练学生养成孝道的行为习惯,理解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2、学会自爱
古人云:“欲人尊己先自尊,欲人爱己先自爱”。自爱是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珍视自己的生命和言行,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保护自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不善于珍视自己的人、不能自爱的人是无法做到爱他人的,也就无法得到他人的爱。
3、学会自尊
自尊,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尊即自我尊重,就是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4、学会负责
学会负责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并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养成对班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学会负责的习惯。
5、学会判断
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世态度、人生哲学都有了很大变革。这其中当然有进步的主流意识,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良风气正在影响着校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和教育学生学会判断,明辨是非、善恶。要铸造学生心中的良知标尺,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正确对待社会的影响,正确看待“社会流行”。
6、学会环保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保护成为重中之重。在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会保护环境也就成为重要的内容。因此,要让学生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认识到人的生存要依赖于环境;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开展有关环境治理的社会考察、宣传等公益活动,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通过校园内的劳动卫生,使学生养成不乱丢乱扔、不污染环境的习惯;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养花等活动,使学生形成不破坏绿色植物、爱护绿化的良好意识。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