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三部曲”
2009-11-30李金光
李金光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是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和领会数学文化的心理过程,是将外界的数学材料引起的生理感觉,通过整合、重组、准确转化为心理知觉的过程。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35%的学生不知道定义中有很多符号和名词的意思:57%的学生表示公式可以记住,但马上会遗忘;3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公式怎么来的,自然也就不知道公式有什么用:16%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似乎可以听懂老师的例题,但课后根本无法对公式进行应用;37%的学生表示从来不看图像;73%的学生表示在解题时没有画图的习惯;近40%的学生表示知道函数的五点作图法,但不会作图。
调查还发现:学生对“数学阅读”这一名词非常陌生,85%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情,数学学习只要能够解题就可以了;78%的学生拿到数学题目后不是先仔细阅读条件,而是先看求的是什么;81%的学生看到应用题就紧张,常常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众多条件:65%的学生认为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必要,它只是每天做作业的依据而已。
二、阅读能力培养“三部曲”
1、概念阅读卡领路
以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养成阅读习惯。每天布置阅读作业,将学生分成若干课后阅读小组,选定组长,负责数学阅读关键词的采集与汇总:
(1)书写概念(定义)原文:
《2)概念(定义)中的关键词有哪些:
(3)概念(定义)中是否有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是怎样的:
(4)概念(定义)中的数学符号有哪些,意义是什么;
(5)从身边找到概念(定义)的实例(也可以画图):
(6)课后练习中有没有直接用概念就可以解答的题目: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概念(定义),
(8)是否学过相似的概念(定义):
(9)对这个概念(定义)的阅读,有什么困难。
清晰的数学概念是形成正确数学思维的前提,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基础的理论依据。而数学概念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通过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许多学生看不懂数学教材,教师需要为学生的预习阅读进行引导。
2、整体阅读画张图
数学课文阅读体系图(图1)的引入,使学生明确了数学阅读中必须理解的基本知识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效提高了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目的性。
职校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相对失败的,36.4%的学生表示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信心,不清楚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怎么学”、“应该掌握哪些内容”等。这些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课文阅读体系,形成网络,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断产生成就感。
3、词汇增长要朗读
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图像是数学课文的主要成分,也是进行数学阅读的基本“词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的阅读能力,必须提高学生对“数学词汇”的认识和熟悉程度。
(1)建立三个词汇本。数学阅读三个词汇本,指的是定义、定理本,公式本和图像本。教师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将相关的定义定理、公式分别收集在三个本子内,作为每天的家庭作业。
(2)营造数学阅读环境。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数学词汇”读出来声,组织学生齐声朗读概念、定理、定义,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思考,仔细品味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课后安排学生朗读作业,早自修也要组织学生朗读数学。
心理研究表明,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在记忆基础上进行理解才能透彻,在理解的参与下记忆才会牢固。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从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还可以发挥课本中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