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2009-11-28席娟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语文

席娟红

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

一、善于设计课堂导语,努力创造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融点

怎样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胸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主要的一环。比如在讲授《祝福》时,我用这样的言语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一位四十上下的女人走过来,她,衣衫槛楼,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左手提着一个竹筐。内装一只破碗;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竹竿。她,就是样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引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二、斟酌字句,在诵读中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时要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授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在吟诵、对比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大陆故乡的怀念。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历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

对比诵读可体验出作者情感程度的深浅,襟怀的宽窄,志趣的变化,人格的高下。拿陆游和唐琬的《钗头凤》来比较诵读,正可以读出他们深切哀愁,凄凉怨慕的情感。陆游把情与景交融在一起,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画;唐琬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表达了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身世。

三、精心挖掘情感目标,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适宜性与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及学生品质、情感等因素,来设立情感目标。如人物评传类应以具体的道德形象的影响来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热情为博感目标;古诗文应以通过意象的勾勒、意境的营造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及语言文字作为情感目标;而说明文则应以抓住对象的特征,从功能、用速及成因诸方面挖掘自然美、建筑美、创造美作为情感目标。评论作品要知人论世,领悟情感同样需要知人论世。文如其人,考察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以及创作动机,联系作品考察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授《雷雨》时,为了领悟其中复杂的戏剧冲突。笔者让学生当堂进行的戏剧表演就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创设情境,注情于物,移情于境,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我们理应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有位学生这样写“我心目中的语文教学”:“学生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势头,老师则有诲人不倦的意志,场面欢快,活泼,我心耳中的语文课是广阔的,既有眉飞色舞的讲演,又有唾液飞溅的辩论,也有读书时的宁静,还有听课时的会神。”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应改变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规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只有当教师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切实得到提高。教师只有在长期的积极和潜移默化中认真努力教学,才能使学生收益非浅,也才能真正与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接轨。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