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注入生命的阳光
2009-11-28王立辉
王立辉
2008年我国又发生多起学生弑师案,学生自杀事件也时有耳闻。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令人深忧。语文教学应当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他们的生命体验,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含生命意识的优秀文本,有关于生命意义的,有关于生命历程的,有对弱小群体关怀的,有对自然界生命关注的。所以可充分挖掘现有教材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识,通过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进行生命教育。这里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例。
一认识生命。史铁生在《病隙碎记》中写道:“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永恒的消息赖以传扬的载体。”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但也是软弱和短暂的。1.人的生命惟其软弱,所以犹当爱护。“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人的一生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艰难险苦,才能健康活泼地成长。但人也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必修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当我们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和软弱,就应当给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以特别的爱护和珍惜。2.人生惟其短暂,所以犹当珍惜。感叹人生短暂是古典诗文常见的题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虽骤遭大难,前途无光,更倍觉这样多舛又短暂的生命可贵,值得珍惜,所以要“食”尽这“江上之清风,与山阃之明月”(必修一《赤壁赋》)。
二、尊重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次奇迹,需要尊重。1.尊重自己的生命。“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白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必修一《我的四季》)一个人拥有了生命,就要尊重生命,就没有权利逃避,必须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2尊重他人的生命。对他人生命的漠视,莫过于不义的战争。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集中体现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和蹂躏。《一个人的遭遇》中索科洛夫妻子儿女的惨死,小凡尼亚的孤苦惊恐,《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纳粹欺骗懵懂无知的学生走上战场的荒唐卑劣,《安妮日记》中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暴行的控诉,《图片两组》中走在遍布尸体的贝尔森集中营的男孩平静的面容,都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3.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因为杀戮的兴奋和快感,狼一只只地倒下了,然而自然开始报复,草树荒颓,鹿群消失。阿尔贝特·史怀泽,在其著作《敬畏生命》中写道:“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对他来说,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尊重所有生命的权利、自由和个性,这世界才和谐。
三、欣赏生命。生命有大美,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欣赏。1.自然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必修五《兰亭集序》),春有其美;“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蜒和甲虫准备的排筏。”(必修三《肖邦故园》)夏有其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必修一《赤壁赋》)秋有其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权的杂术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々”(必修一《江南的冬景》)冬亦有其美。自然四季皆有其美,尽人一生不能赏尽。2.人情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必修五《陈情表》)李密祖孙的亲孝之情,足以感天动地,直至于今;“很久以后,我找到那枝箭,插在橡树上,还不曾折断;也找到那支歌,首尾俱全,一直藏在朋友的心间。”(必修五《箭与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友谊总令人内心充满温馨:“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段爱情纯洁无瑕,多少年来无数人为之落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名字也和爱情本身一样永恒。人间真情常在,纵其一生不能品全。
四提升生命。人不能挽住时间的流程,也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境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去世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全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人类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生命实践,完成灵魂的救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必修五《报任安书》)司马迁忍羞含辱,发愤著作,写尽胸中块垒,终于完成这“自有文字来第一书”,炼就了一根独立人格的硬骨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必修五《逍遥游》)庄子徜徉万物,超越世俗。为中国士大夫培育了一个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困苦磨难中能够构筑一个精神栖居地;“奥林匹克精神必将以现代产业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形式为地位低下的公民所享受。这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必修四《奥林匹克精神》)一百多年前,顾拜旦以广阔的胸怀,关注全人类的不断自我完善,树立了正义、勇敢、公平、快乐、和平的体育精神;“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扎、一起为自由奋斗,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有一天会一同获得自由。”(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马丁·路德·金以宽容博爱的基督精神,投入到争取种族平等和自由的斗争中,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们永远是人类历史上的精神坐标和道德高地。
五直面生命。生命中不是只有阳光和鲜花,也会有风霜雨雪。面对生死抉择,面对苦难,我们又如何接受考验呢々I直面生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必修二《我与地坛》)史铁生在20岁时,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一度精神濒于崩溃,其苦自不待言。但地坛的残垣断壁所显现出来的历史沧桑,园子里的蜂蚁虫燕洋溢着的生命律动,给了他思考的力量:人不可能永远不回家,死亡是一个无须寻求和等待就会自然来到而且必然来到的结局。体悟到这世界的生死法则,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得多。史铁生于是不再颓丧,积极进取,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必修五《报任安书》)生和死都应有它的价值,不能轻易地荒废。2直面苦难。史铁生说过:“我们要敬重困境,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生命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实在是智慧洒脱的话!面对生命中的苦难,我们可以尽力像海伦·凯勒那样”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像培根那样高唱用“坚忍的美德”去征服厄运;当然,我们可能“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只要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咬牙挺住”(必修五《直面苦难》),并不一定要成为苦难英雄。
如果我们在教材阅读教学中能始终关注生命意识教育,把语文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许能够让学生在面对一丛野菊花时怦然心动。走在退潮的沙滩上,在乎每一条小鱼的生命,那我们的教育就战胜了愚昧、狭隘、卑俗、粗暴,走向光明、宽容、崇高、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