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不愿领兵入朝实情
2009-11-27霞飞
霞 飞
组建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聂荣臻、林彪、谭政、罗荣桓、萧华、李克农、杨立三、李涛、许光达、萧劲光、刘亚楼、滕代远等。从这份主要领导成员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会者主要是中央军委三总部、陆海空三军及有关兵种负责人。作为野战军的领导人参加会议的,只有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和副政委谭政。
会议讨论了对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设立与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与后勤保障、车运计划与兵源补充等问題。
7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第二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与会的基本还是上面那些人。会议经过讨论,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会议还决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聂奎为后勤司令员。这项决定会后经周恩来斟酌修改,于13日报毛泽东批准。
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时,粟裕由于身体不好,正在青岛治病。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后,十分着急,便托罗瑞卿给毛泽东捎下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此前,周恩来和聂荣臻考虑到粟裕正在治病,而萧劲光、萧华二人一时也无法到东北边防军任职,便联名致函毛泽东,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待粟裕、萧劲光,萧华赴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毛泽东同意他们的意见。
粟裕不能入朝,毛泽东想到了林彪
此后,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建设、武器补充、物资筹措等准备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中,但边防军的领导班子却一直没有建立起来。8月下旬,朝鲜战场呈现僵持局面,战局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决策者开始物色新的出兵作战领导人选。他们想到了林彪。
林彪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组建东北边防军时抽调的大多是原四野的部队,他本人也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的组建工作,由他指挥作战比较顺当;同时他在四个野战军司令员中年纪最轻,又善于打硬仗、大仗,很受毛泽东的欣赏,出兵朝鲜肯定要与朝鲜领导人和苏联军事顾问配合行动,林彪长期在东北工作,又曾在苏联治过病,对于朝鲜和苏联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总之,林彪确实是最合适的率兵出征人选。
从已经披露的资料分析,关于拟派林彪赴朝指挥作战一事,毛泽东曾与中央书记处的几名书记谈起过,中央也曾在不大的范围内酝酿过。但中央没有正式讨论过这件事,也没有为此作出过正式决定。
9月15日,美军成功地实施了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剧逆转,中国出兵步伐被迫加快。与此相应地,志愿军挂帅人选也就成为必须迅速落实的问题。
林彪拒绝领兵入朝
9月下旬,林彪曾就中国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与毛泽东做过一次交谈。林彪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一千五百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三十六门。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珠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林彪的意见自然无法为毛泽东所接受,以后的几天,毛泽东又找林彪谈了这个问题。
派志愿军出国同美军作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事。毛泽东要求大家摆一摆参战的困难。林彪发言说:我们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力很弱,没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别是我们还没有同美军较量过。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我们国家已经打了二十多年仗,元气还没有恢复,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免得引火烧身。在随后的几天里,他又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见。
关于林彪的态度,曾担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雷英夫的回忆更详细一些,雷英夫说:“他在军委常委会议上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这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因此,他不赞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最终,毛泽东没有采纳林彪的意见,中央决定由彭德怀率军入朝,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再提起林彪与毛泽东曾有过的那些分歧,但几十年后,林彪叛党叛国并受到历史应有的惩罚,人们又开始重新解释这段历史。有人说林彪“反对出兵”,也有人说他是“装病”、“拒不入朝”,还有人说他在这件事情上使毛泽东“深感失望”,“大为不满”。这些说法显然有违历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