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时代三大运营商竞争力分析和市场格局预测
2009-11-27许琼来傅四保刘薇
许琼来 傅四保 刘 薇
【摘要】文章在分析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竞争力的基础上,运用寡头垄断市场理性竞争模型预测了全业务时代三大运营商理性竞争达到均衡时ARPU值水平﹑利润及市场份额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移动将维持领先优势,中国联通将提升市场地位而中国电信将处于弱势地位。
【关键词】全业务 竞争力 市场格局
1 前言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公告,为争论已久的电信行业重组定调。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中国移动获TD-SCDMA制式3G牌照,中国电信获CDMA2000制式3G牌照,中国联通获WCDMA制式3G牌照。我国电信行业三大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市场格局形成并依托3G展开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的竞争力以及全业务时代电信行业市场格局成为关注的焦点。
2 三大运营商竞争力分析
2.1 业务定位
中国移动在3G牌照发放的第二天就推出了“G3”品牌,并以“引领3G生活”为口号开始广泛传播。依靠2G时代的巨大优势,中国移动拥有清晰、全面的客户品牌——即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3G业务更多是对原有业务的延伸和提升,不需要依靠3G去吸引新的客户,因此就无需针对3G推出独立的客户品牌。同时,TD-SCDMA技术是中国独创的3G技术,因此用G3作为这一技术所提供业务的品牌,既表明中国移动3G技术“中国造”,更让用户一目了然,识别度极高。中国移动将“G3”这一业务品牌与“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进行融合。“G3”推出后,中国移动将各项数据类业务划分为游戏-娱乐类、资讯-生活类、通信-工具类、理财-购物类四大版块,并以不同的色彩来标记和划分。
电信业重组之后,中国电信也从以往的固网、宽带发展为包括移动在内的全业务运营商,但是基于以往长期的印象,大众对电信的移动业务并没有认知,因此“天翼”就成为电信移动业务的品牌,并投入重金打造,意在补缺。同时,电信借天翼提出“互联网手机”的概念,突出自己宽带与移动融合的优势,而且也希望借此改变以往公众对C网的不良印象。因此,天翼品牌就将宣传重点放在宽带、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和应用之上,并没有特别强调3G,走差异化之路,当然,这事实上就是3G所提供的服务。
中国联通与网通合并,在原有的移动业务之后也具有了固网业务,这两者的整合成为联通的核心竞争力,而“沃”就成为这种整合的外在统一标志。对于联通的3G业务而言,“沃”品牌的发布是一个铺垫,是一个大的基础。当然,联通虽然慢了一步,但其3G业务所采用的WCDMA技术是国际上最为成熟的技术,全球超过70%的3G网络都是WCDMA网络,同时,WCDMA产业链最为成熟,WCDMA手机、数据卡乃至上网本在全球都有成熟的商用经验。因此,联通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2.2 业务规模
2008年是转折的一年,因此全业务经营的各项统计指标还未完全统一,但已经可以初步比较出各家运营商的用户规模以及业务规模。
尽管重组已经完成,但三大运营商在固网和移动网络上的用户规模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移动的总移动用户数遥遥领先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达到4.57亿户,几乎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总和的三倍,其增值业务成熟度也与后两者拉开了一段距离。固网方面,中国电信的各项指标都远高于中国联通。对于固网和移动网络增值业务用户数情况各家运营商各自有其发展关注重点业务,例如中国移动的彩信使用量、中国联通的GPRS用户数统计等。
2.3 网络能力
中国移动拥有巨大的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基站近390000个,其网络优势明显,网络质量领先,人口覆盖率为98%,无线接通率达到99.35%,具备先进、灵活的支撑网络,在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的支撑优势;中国电信在成功完成CDMA业务接收运营后,快速推进移动网络建设和全业务服务准备工作,以移动业务平台建设为切入,推进业务网络的融合和统一,成功推出了具有中国电信特色的189号段新业务;中国联通2008年年加大了移动网络的投资力度,提升GSM网络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并开始建设3G网络,同时,积极推进网络的融合及优化调整,其网络能力及运行质量大幅提高,网络覆盖、通信质量及用户感知得到改善。
2.4 盈利能力
2008年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主要盈利能力指标数据如表4所示。
2008年,我国电信业进行重组后,电信业竞争结构得到优化。三大运营商的实力虽仍相差较大,但已有所接近。就发展质量而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距中国移动尚有一定差距。以收入利润率为例,2008年,中国移动净利润为1128亿元,收入利润率为27.36%,与国际一流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基本持平。而同期的中国电信剔除小灵通减值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净利润200.66亿元,收入利润率约为10.7%。中国联通剔除C网出售及小灵通资产减值、初装费等影响,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143.3亿元,收入利润率为9.7%,都略低于国际综合运营商15%左右的水平。
2.5 重组后三大运营商优劣势比较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优劣势对比将取决于重组整合进度、语音业务低值化的速度,以及对新信息业务的理解和运作,但不论是哪家运营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会在原有优势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只是优势会有所缩小。此外,在3G乃至4G以增值业务内容为主导的时代,运营商的竞争对手还包括腾讯、google等互联网价值链上的主导者。因此,三大运营商未来将呈现一种竞合关系。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竞争优劣势对比如表1所示。
3 全业务时代市场格局预测
重组后新的市场格局仍然存在实力不均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各运营商在用户、收入以及利润等指标上的巨大差距,表2为2008年三大运营商的运营数据,其中用户数包括移动、固定以及宽带用户。
但2008年是重组后运营的第一年,在3G的助力下全业务运营的电信行业市场格局能否发生变化。下面将运用美国耶鲁大学Pakes教授关于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厂家数量为1~6家)完美博弈均衡结局测算软件包探讨一种理性竞争的理想状态。
3.1 理性竞争的假设
完美博弈均衡结局测算软件是基于一种寡头垄断市场上寡头之间理性竞争的假设编制的,如果将这种假设应用在我国现在的电信市场上,则要求三大运营商在竞争过程中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三大运营商收益之和与所有电信消费者节省的费用之和相加的和最大化。从数学意义上讲,这样的理想状态只有在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遵守完美博弈的规则并达到纳什均衡时才能实现。运营商进行完美博弈并达到纳什均衡需要有以下两个前提:一是政府允许运营商之间进行自由的竞争;二是每个运营商都要按照完美博弈所要求的条件行事。这两个前提的数学表达为:
(1)马尔可夫性,即给定一个运营商过去的状态和本期的状态,将来状态的条件概率分布只依赖于现在的状态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用概率表述为:
比如,某个运营商2008年12月31日的状态只与12月30日有关而与12月30日之前的状态无关。
(2)所有运营商之间的竞争都是纳什均衡的子博弈完美均衡。即每个运营商在任何时候都以各自预期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Pakes教授的软件包原理假设:任何一个竞争时间段里,每个运营商都处在一个特定的竞争力水平上,一个运营商下一竞争时间段里的竞争力水平由马尔可夫过程计算得到,这个马尔可夫过程由该运营商现阶段竞争力水平,该运营商现阶段投资,以及其它一些外在因素确定。假设 Ky∈W是该运营商现阶段竞争力水平,而Ky∈W是该运营商下阶段竞争力水平,并假设本阶段该运营商投资为x。软件包利用下述马尔可夫过程,来描述 K y的演变:
这里的a表示运营商竞争力水平的提高与该运营商投资额的关系,或者理解为该运营商竞争力水平提高与它的投资额的比率,即运营商投资改变自身竞争力水平的效率。概念上讲,代表运营商自己投资所引起的竞争力水平的变换,而v则代表该运营商由于整个电信行业收益变换对自己竞争力的抵消(即整个行业竞争力水平变换对自己水平的调整)。理性竞争就是要求运营商之间进行完美博弈,既要政府放手,又要运营商遵守规则。
3.2 三大运营商竞争实力的计算
利用该软件包测算我国三大运营商组成的寡头垄断电信市场理性竞争结局,首先需要计算每个运营商的最终市场规模M,资费(P)与边际成本(MC)之比P/MC,以及竞争力水平K;还要确定运营商退出电信市场时的剩余成本比例,投资改变竞争力的效率,投资年利率等其它参数。本文仅介绍以下三个主要的参数:
◆市场规模M
电信最终市场规模指电信市场的终极容量,即不考虑资费因素时所有消费者对电信服务的需求量,一般指用户数或通话时长,本文仅讨论用户数的情况。
考虑到三大运营商在发展新用户的策略上主要是依靠现有客户群的特征,本文以三大运营商现有客户数为基础来计算它们未来市场规模的关系。本文假设现有的固定网用户与移动用户的效用是一致的(因为其电信服务需求是稳定的)而不论其本身是否就是移动用户,即用户数为两者之和而不考虑其中的重叠问题。同时由于各公司的收入及利润等运营数据中包含了宽带业务部分,而宽带业务在原固网运营商收入及利润中作用显著,因此用户数也包含宽带用户数。
三大电信运营商2008年12月底到达用户数及它们的用户数比例关系如表3所示,假定新联通最终市场规模取值为演化模型的初始值5,另外两家运营商的市场规模按照它们的用户数与新联通用户数的比例关系计算。
◆边际成本MC
电信企业的固定成本投入很大而变动成本往往很小且成本历来不好测量。本文主要通过测算三大运营商边际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演化模型MC 的初始值,推算出三大运营商的MC值。三大运营商边际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由每月户均财务成本确定,假定户均月成本最小的中国联通的边际成本参数取值为演化模型的初始值5,则三大运营商的边际成本MC 值如表4所示:
◆初始竞争力水平K
初始竞争力水平代表竞争开始时运营商的竞争力,它与边际成本成反比关系,因此,假定中国联通的初始竞争力水平取值为10,则中国移动的初始竞争力水平为10,中国电信的初始竞争力水平为8。
3.3 三大运营商理性竞争的测算
利用上述计算所得三大运营商的参数,输入软件包分别测算,将中国电信测算结果设为基数1.00,则得出如下结果如表5所示:
由此结果得出三大信运营商进行理性竞争,即马尔可夫完美博弈并且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结果如下:
◆三大运营商ARPU值比较
假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理性竞争达到均衡时边际成本的比例关系仍然维持5:5:6(因为电信运营的边际成本很小且变动不大),则达到均衡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ARPU 值之间比例关系为:(1.48*5):(1.17*5):(1.00*6),即1.23:0.975:1.00,而目前的比例关系为:1.38:0.90:1.00(见表2)。可见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的ARPU值会进一步接近,而中国联通与另两家ARPU值差距的减少尤为明显。
◆三大运营商利润水平比较
运营商利润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生产者剩余之间的关系来代表,三大运营商理性竞争并达到均衡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生产者剩余的关系为2.67:1.14:1.00,而目前利润水平的比例关系为:5.62:0.70:1.00(见表2)。可见达到竞争均衡时三大运营商的利润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目前的悬殊情况相比差距会大大缩小,中国联通的利润差距减少最为明显,甚至一举超过中国电信的利润水平。
◆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比较
测算结果显示三大运营商理性竞争并达到均衡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6%、29%、25%,而目前三家的市场份额为45.7%、25.9%、28.3%(见表2)。可见中国移动仍将维持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会上升而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下降。
总体而言,理性竞争的结局是中国移动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但绝对强势地位会有所减弱;中国联通将在三家寡头垄断的格局中提升市场地位并赶超中国电信;而中国电信由于其相对的成本劣势将会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然理性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是难以完全实现的,它的假设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运营商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当前盈利对竞争力的影响以及移动网络对固定网络的替代作用,但是这种理想状态的探索和分析还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傅四保,吕廷杰.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寡头垄断,价格战不可取[J]. 电信科学,2006(9).
[2]Ariel Pakes&Paul Mcguire. Computing Markov-Perfect Nash Equilibria:numerical implication of A dynamic differentiated product model1[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5(4):555-489.
[3]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Eric Maskin & Jean Tirole, A Theory of Dynamic Oligopoly,Ⅲ: Cournot Competition[J].Europran Economic Review,1993(31):947-968.
[5]傅四保,吕廷杰. M通信公司马尔可夫完美博弈均衡价格计算[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
[6]李进良. 3G时代的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J]. 移动通信,2009(2).
[7]高旭东. 3G时代中国电信及CDMA的创新发展策略分析[J]. 移动通信,2009(2).
【作者简介】
许琼来: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北京邮电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电信企业发展战略、竞争力、市场营销和互联网治理。
傅四保: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北京邮电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电信市场结构与电信资费。
刘 薇: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研究方向为电信企业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