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颜色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
2009-11-26刘信波唐博
刘信波 唐 博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颜色除了具有物理属性之外,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在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英汉颜色词文化差异的意义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表达颜色的词语,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由于受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生活习俗、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英汉文化中颜色词(color–words)表现出英汉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特色。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广泛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可以更好地运用颜色词,加深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这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是相同的,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也不大。美国民俗学家Brent Berlin和语言学家Paul Kay 在《基本颜色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Berlin & Kay 1991[1969])一书中,通过大量实证与文献考证,并对近一百种语言进行了比较研究,概括出11种颜色词:黑(black)、白(white)、红(red)、绿(green)、黄(yellow)、蓝(blue)、棕(brown)、紫(purple)、橙(orange)、粉(pink)、灰(gray)。这些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场合使用时,具有不同的特殊意义,甚至失去颜色词的本义,因此要特别注意英汉颜色词意义表达的差异,不能望文生义,简单地将其理解成相对应的汉语颜色词。
当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重视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文化背景知识不重要,或者认为其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作用不大。其实,英语课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能力。很多学生在获得足够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之后,与外国人交流时仍然出现文化冲突。这种现象充分证明了学生缺少的是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学到了足够的语言知识也未必能正确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和语言知识的传授一样得到重视。
二、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1.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引申意义有较大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之一。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高贵色。中国人以黄色为尊,源于古代对地神的崇拜。古代皇帝要穿“黄袍”,赐给宠臣“黄马褂”,中国人结婚时要选“黄道吉日”。[1]
在英美国家,purple(紫色)则代表帝王的尊贵,象征着显贵和尊严,因为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都身着紫袍。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如:to be raised to the purple(得到提拔),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
红色在中国是一种喜庆色,象征着吉祥、如意。中国人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如贴红榜、贴红对联、发红包、派红利、挂大红灯笼、传统婚礼上贴红“喜”字、新嫁娘穿红裙,等等。而在英语文化中,“red”主要指鲜血(blood)的颜色,使人联想到“暴力”和“危险”,象征着残暴、流血,如:red revenge(血腥复仇),red-headed(狂怒的),red ruin(战祸)。“red”甚至还象征着放荡、淫秽、低级等含义,如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2]
2.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
在现代汉语中,黄色最能让人产生“淫秽、色情”的联想,以致中国人一看到英语中的yellow paper和yellow press,便望文生义地认为是“黄色书籍、黄色报刊”。实际上yellow paper是指政府发布的报告书,yellow press是“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报道新闻者”,而yellow pages则指分类电话簿,并非“淫秽书刊”,这与汉语文化中的联想意义有天壤之别。[3]yellow甚至还带有褒义色彩,在曾经风靡全美的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ak Tree”(《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中,黄色蕴涵着宽恕、谅解的意境。
还有很多颜色词和yellow一样,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引申义。实际上,民族文化心理决定了语符指称反映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语符系统的构成和发展。[4]
此外,英汉民族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由于观察事物的视角不同,着眼于茶叶颜色的英国人称之为“black tea”,着眼于茶水颜色的中国人却称其为“红茶”。
3.生活习俗的差异
由于生活习俗的差异,颜色词在英汉民族中有不同的特定含义。同样的颜色在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中,所指称的也各不相同。如:美国人通常把钞票称为greenback,因为美元的纸币是绿色的。在美国,green还表示“金钱”“有经济实力”,如:green power(财团),green stamp(指美国救济补助票,因印成绿色而得名),green sheet(指政府预算明细表)。在英国,人们称喜庆的日子为red-letter day,这并不因为red有吉祥之意,而是因为日历中这些日子用红色字体印刷。[5]
4.感情色彩的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各种颜色词代表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比如blue(蓝色)一词在汉语中,蔚蓝色的天空常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但在西方名曲“love is blue”中,blue非但不能让人产生憧憬和遐想,反而让人觉得忧郁、沮丧。[6]因为在英语中,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如:be in a blue funk(惊恐万状,闷闷不乐),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Blue有时也表褒义,如一些西方贵族用blue来表示他们是纯西班牙的血统,没有摩尔人的血统:blue blood(贵族血统)。[7]
5.宗教文化的差异
大多数英美人都信奉基督教,因此产生了很多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习语,如:Go to hell(见鬼去吧),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上帝助之)。
复活节前的星期五,是耶稣的受难日,因此英语国家的人用Black Friday指大灾大难、凶险不祥的日子。撒旦在《圣经》画像里是绿色的,所以绿色也代表着疯狂、绝望和妒忌,有人因为别人拥有他没有的东西而生气,我们就说他green with envy(嫉妒)。[8]
在英语文化中,白色象征天使、幸福和美德,如:a white day(吉日),white war(没有硝烟的战争),white hands(公正廉洁的),white head(宠儿),white man(有教养的人)。而在汉语中,白色却是“悲哀、痛苦、恐怖”的象征。
在英语口语当中,黄色是叛逆、嫉妒、懦弱的标志,因为黄色是犹大背叛耶稣时所穿衣服的颜色。[9]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belly(胆小鬼),yellow books(尖酸多疑的神情)。
三、英汉颜色词的翻译对策
我们在英汉互译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英汉语言颜色含义的差异,用人们易于接受的表达法,努力做到“信、达、雅”。
1.直译法
尽管中英两国存在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颜色词都存在一些完全或基本对应的情况,只要认准各自的真正含义,就可以采取直译。如:a white Christmas(银装素裹的圣诞节),to give a green light to(为……开绿灯)。
2.颜色增减法
为了追求相同的联想意义,在译文中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可以增加或减去适当的颜色词。如:He didnt try in vain. 他没有白干(增加“白色”);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我看见他时,他在沉思(减去“brown”色)。
3.颜色替换法
相同的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可能会引发不同的联想意义,因此在翻译时可以把被翻译的颜色词变换成目的语中相应的颜色词,使之符合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如:black and blue 青一块紫一块(而不是青一块黑一块);His hair has turned grey. 他的头发已经变白(而不是灰色)。
4.意译法
有些颜色词因为是习惯用法,有象征意义或引申意义。这时,可以根据原文的意思,完全忽略原文的颜色词,而采取意译法。如:a boy without much grey matter(智力低的男孩),因为grey matter 指的是大脑的灰白质,它们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成分,代表人的智力,所以译成“智力低的男孩”。[10]英汉互译当中还有很多如此之类的例子,如:black sheep(害群之马),be in the black(有盈余),红豆(love bean)。
通过对英汉颜色词的研究,可以从颜色的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7] 蔡银环. 英汉基本色彩词的对比及翻译[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7,78.
[2] 曾祥文. 英汉“红色”之文化内涵差异对比[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6.
[3] 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M]. 北京:现代出版社,1988.
[4] 吴越民. 英汉颜色词的语义联想与语用比较[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03.
[5] 陆国强. 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张笑雄. 不同眼中的不同颜色——汉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 (6) :199.
[8] 赵旭红.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 科技创新导报,2008(29):187.
[9] 孙鼎国. 西方文化百科[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10]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