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新课程理念实现语文教学四个转变
2009-11-26杨洪来
杨洪来
摘要: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施双边教学活动、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改进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四个转变;优化
1.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思想,授人以渔,完成“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会学生学。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奉行“教师捧书照本宣科地讲,学生捧书迷迷糊糊地学”,这看起来应对考试非常有用,其实是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要“能”教,而且要“会”教,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他们会学。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从不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讨论,逐步解决问题,并对这个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其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时,为实现理解诗的意境这一教学目标,我没有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在通读古诗、基本理解含义的基础上,紧扣“照”“通”“悦”“空”“余”等关键字词,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领悟诗中运用的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总结出诗人表达了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根据诗意、紧扣重点字词领悟意境的学习方法。
2.改变被动灌注的教学方式,双边互动,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切不可采取灌注式的陈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而要注重构建“引导启发为主、师生互动探索、激发学习动力”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与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公布课时学习目标,在阅读理解环节,教者以启发引导为主,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注重前后联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玩索”,悟出文中道理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的境地,从而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与意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摒弃了大通说教,代以问题引导、难点点拨等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圆满地解决学习难题,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3.改进传统落后的教学设备,科技创新,完成“空洞式”向“多媒体”的转变
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向学生传输较大容量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课堂教学提供强大的辅助支持。例如,在讲授《凡尔赛宫》一文时,由于学生对凡尔赛宫没有直观上的印象,此时如果光凭借几幅插图和教者的空洞讲解,对于学生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将显得苍白无力。我专门下载制作了《凡尔赛宫》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进行播放,学生无不聚精会神,如身临其境,对于理解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一主题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4.优化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全面,完成“应试式”向“素质化”的转变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要注意在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应坚决摒弃应试教学的唯分数论,建立全面、系统、多样的语文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素质化的重要补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做到既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其语文学习的过程,将阶段性测试和平时学习态度、能力锻炼以及协作精神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由教者对学生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再和学生的自我评定相结合,对比两者之间的差距,探讨各自认为的原因,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例如,某一学生的自评等级明显高于老师的评定,师生可以坐下来进行交流,对照评价细则,老师认为学生哪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和学生探讨改进措施,可以促进学生今后一阶段学习的提高。最后,采取他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将每一个学生置身于学习小组内,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评价意见以及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意见,进一步取长补短,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