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09-11-26谢木深
谢木深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推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拥有一定专业能力及很强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理应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而不是单纯的谋职者、被动的竞争者。引导大学生摒弃被动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志品质、创业心理素质及创业技能,让学生积极创业,并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宽松的政策,这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动力之源。但相比较而言,我国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主动创业的人数很少,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出工作岗位的还不到学生总数的1%。而欧美一些创新型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20%多。因此可以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亟须建立健全。另外尽管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十余年了,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未做到系统化,水平也较低。创业教育不能形成体系,难以满足当前毕业生创业的需求。
努力构建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现实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广泛性,对于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挑战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推进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因此,构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不仅对缓解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高校在培养创业者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其次,由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培养一大批创业型、创新型人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领军型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次,推进创业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形成高校文化特色,从而对我国崇尚创新、扶持创业的社会文化建设起引领和示范作用。最后,实施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虽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支持相关创业活动等相应措施,但从总体上看,创业教育开展得还不普遍,创业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不够系统化,创业的文化氛围也没有形成。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推行创业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业教育没有融合到高职院校人才
培养的整体体系之中
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因素而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培养教学目标。有的学校参照MBA课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将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以选修课形式面向学生开课;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之中,但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就业教育阶段,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
2.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创业教育学科地位边缘化,体系不明确,没有明确的专业和学科,缺乏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制度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基本上还处在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没有将其提高到民族创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
3.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但目前的状况是: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和经验。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很多教师从大学到大学,从课堂到课堂,受到阅历限制,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能力和实践经验,创业指导能力不高。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创业教育只有名牌大学中才能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不适合开展创业教育。
4.缺乏高质量的教材
我国在教材编写这一方面还很滞后,这使得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职院校无法选择到合适的教材,这种局限性使得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国外已经编写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如罗伯特A·巴隆和斯科特A·谢恩所撰写的《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美国库洛特克等著的《创业学:理论流程与实践(第6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标准。
5.创业活动流于形式
比如,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会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比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单纯为比赛而比赛,而没有完全达到创业比赛所要求的落脚点,即付诸实施。
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方式
1.科学构建创业教育学科教学内容
体系
该体系的宗旨在于形成一个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启发—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技能和创业意志品质的科学化、系统化培养。创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学科课程。必修课类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可以开设《创业管理入门》《创业意识与创业方法》《创业实务》《创业理论与技能》《创业·创新·创富——高校创业指导教材系列丛书》等课程;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选择地学习,主要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要,可以开设《商务沟通与技巧》《科技创业》《中小企业理财》《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企业财务基础》等课程。通过这些学习,能大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今后创业提供一个方法框架;更重要的是,创业课程是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论课程。②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其着眼点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载体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同时使他们得到创业心理和道德的锻炼及养成。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创业园实践基地,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开办公司,实现校内创业,使学生真正清楚企业如何生存及赢利,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日常工作安排,掌握财务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方法,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开发校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与创新型、创造型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让教师到现场教学,或是让学生到现场去深入岗位,充分感受创业氛围,提高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③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家报告、参观企业、模拟公司运营等。
2.建立系统化的支撑平台
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个系统化的支撑平台。高职院校的领导应当成为创业教育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与策划指导全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同时,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高职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不是学校某个部门所能独立完成的,必须整合现有的工作机构,如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等,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围绕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工作,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定期沟通,共同构建科学合理、运转协调有效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创业教育的要求,实现文科和理科结合, 教学和科研结合, 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以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
3.组建一支合格的、良好的师资队伍作保障
当前创业教育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因此,在一些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任课教师也往往是在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激情,以致对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素质影响效果不大。高职院校应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的基础上,向社会敞开校门,着力组建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包括高校教师、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科研人员、政府经济部门专业人员等多方面人士参加的“创业导师”队伍。
4.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首先要摆正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保证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并形成制度化,要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资金保障入手,投入资金做大做强“实体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加强创业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并且应注重建立一个开放的学生管理模式,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5.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对学生的创业素质能力要求纳入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计划、教学内容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纳入学生实践评价体系之中。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和提高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引导大学生按照创业型人才的要求,转变就业观念,自觉调整大学的学习生活,处理好创业与专业学习、创业与创新学习、创业与提升素质的关系,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开创性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业者。
参考文献:
[1] 夏志芳.大学生创业观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5).
[2] 林震,罗兰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3).
[3] (美)蒂蒙斯. 创业者[M].周伟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