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女儿尊老敬老

2009-11-26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小家伙做人

李 远

女儿今年3岁,作为家长,我们不苛求她一定要认多少字、读多少书,而是多教给她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很多,尊老敬老就是其中之一。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父亲去世很早,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培养成人。女儿出生后,又是母亲任劳任怨精心照顾孩子。母亲这些年的艰辛和不易,让我时刻满怀敬意和感恩之心。因此,让女儿懂得尊老敬老、尊敬奶奶就成了我时刻关注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为母亲捶背,女儿看到后,忽然丢下手中正专心玩着的积木,小跑过来,笑嘻嘻地学样,用小拳头在母亲背上漫无边际地捶着,当时母亲开心得直抹眼泪。女儿看见了,转到奶奶面前,盯着看了许久,似乎懂得了些什么。从此以后,每当看到母亲坐在沙发上休息时,女儿总会爬上去,给母亲揉揉肩膀,捏捏手臂。看着祖孙二人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情景,我和妻子都感到特别欣慰。

鲁迅说:“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在尊老敬老的问题上,我和妻子不只是身体力行地为孩子树立榜样,还在细节上加以引导和教育。

女儿还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将家中的零食和水果占为己有。面对这一行为,我没有严厉批评,强令改正,而会轻轻把女儿抱在怀里,悄悄地问她:“喜欢奶奶吗?”

“喜欢!”她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零食,一边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小的时候,奶奶天天给你洗尿布,现在你3岁了,奶奶年纪也大了,还经常带你出去玩,辛苦不辛苦呢?”

“嗯,辛苦。”她想了想,肯定地回答。

“那你有了好东西,能不能也让奶奶尝尝呢?”

她看了看手中的零食,又看了看坐在远处的奶奶,最后看着我,坚定地说:“能。”说完,就伸手抓了一把核桃肉,走到奶奶身边。

“奶奶,你尝尝。”小家伙很认真。

就在这样的引导下,女儿能心甘情愿地与祖辈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了。

在平时,我们还非常注意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叫奶奶吃饭,帮奶奶拿靠枕……久而久之,孩子为老人做一些“小事”就成了一种习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女儿尊老敬老,并不只局限在家里,更不能只认奶奶。亲朋好友聚会时,我要求女儿对所有在场的老人都一视同仁,给他们让座,亲切地称呼。女儿很乖,很快就将尊老敬老迁移到了其他场合。

一天,带她坐公交车。车上很挤,女儿坐在我怀里。车在颠簸,不知不觉,我打起盹儿来。不知过了多久,女儿重重地推我。“怎么啦?”我迷迷糊糊问。“爸爸,快起来吧,那边有个老爷爷,我们给他让座。”女儿说话有些激动,看样子我刚才睡得很沉,她推醒我费了不少力气。

“在哪呢?快叫爷爷过来吧。”看到小家伙着急的样子,我赶忙起身。

“小姑娘真好。”老人家谢道。

“不客气。”女儿稚嫩清脆却大人般的回答引来了身边很多乘客的赞许。

女儿还很小,暂时不能明白尊老敬老行为蕴藏的内涵,但她能做到现有的这些,我们已经备感欣慰。

专家点评

幼儿期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此时,虽然幼儿已具有了具体、简单、粗浅的道德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和道德行为常常是脱节的。家长的榜样示范和长期、反复的实践练习是孩子保持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本文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起了模仿的对象,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正面强化孩子的道德行为,这份用心自然会换来孩子的爱心和真心。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小家伙做人
住在北极的小家伙们等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当然是你掏钱
成功箴言
精灵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图趣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
做人要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