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三人行:彭氏父子的光影人生

2009-11-26

当代贵州 2009年19期
关键词:父子数码贵州

尹 辉

彭香忠、彭波、彭浩。父子三人同是摄影家。同时也成了贵州乃至全国摄影界一道亮麗的风景线。9月下旬,他们的经典作品将在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上与万余幅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同台争辉。再次展现贵州摄影人的风采。

在9月下旬开展的第二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期间,一场主题为“父子影像三人行——传统·现代·未来”的影展也将拉开帷幕,主角就是彭香忠、彭波、彭浩。届时,“摄影之家”的经典作品将展现在遵义。与万余幅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同台争辉,展现贵州摄影人的风采。

光影世界:父子三人的共同选择

彭浩12岁就在全国中学生摄影比赛中获奖,那是一幅关于仙人球开花的黑白摄影作品。回忆起这段往事,父亲彭香忠至今记忆犹新:“那次我出差在外,正好家里的仙人球开花。彭浩想让我也看看仙人球开花的样子,就用我的120相机,以手电筒做光源拍下了那幅作品。”

其实,在父亲的影响下,彭波、彭浩兄弟俩从小就开始“玩相机”。“那时候其实也不懂什么,就是觉得好玩,拿着爸爸的相机一阵乱拍。”彭波说,这为他们以后走上摄影创作的道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从来就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搞摄影这行。”在彭香忠看来,两个儿子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喜欢上摄影的,“那时候,做的是传统胶片摄影,家都成了暗房。”他的言外之意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想不受影响都难!

虽然说不强求,但彭香忠也还是有意识地培养着儿子们: “还在他们上初中的时候,我出了次车祸,就在病床上指导他们做冲洗、放片,帮我完成工作。”

也正是在父亲的熏陶下,彭波、彭浩后来不约而同选择了摄影创作的道路。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摄影”已经成为彭家父子三人的共同专业。父亲彭香忠在国内外被誉为“光怪摄影家”,还成为贵州省内唯一获得中国摄影创作最高奖项——金像奖的摄影人;两个儿子彭波、彭浩,也多次在国内外的摄影展上斩金夺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们都是学美术出身,又都走上了摄影创作的道路。”在父亲彭香忠看来,这是父子三人共同的特点。“摄影创作功夫下在拍摄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全面的艺术功底。”

彭香忠本身就是学绘画出身,曾经因为画毛主席像而小有名气。“他画过巨型毛主席像,几十米高,有贵阳的邮电大楼那么大!”彭浩告诉本刊记者。在开始摄影创作前,父亲不但画过毛主席像,还做过毛主席雕像,直到现在,贵阳、遵义等地都还保存着这些雕像。而彭波、彭浩在高中毕业以后,也都进入了贵州师范大学美术系设计专业就读。

现在,虽然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但父子三人也还是经常在一起讨论。“也会争论,会有不同看法,但是不会强求意见统一。”父亲彭香忠说。

光影转换:亲历现当代摄影时代变迁

1989年的一天,父亲彭香忠带着学生到花溪实习。为了给学生做多次曝光、光画示范,他拿起相机对着夜晚的村寨按下了快门,出乎意料地成就了《石板寨记忆》、《山村的灯》、《小镇夜色》等三幅经典,成为中国传统胶片摄影的代表作之一。

“那简直就是传统胶片摄影的一个奇迹!”彭波笑着解释说,传统的胶片摄影10个胶卷能有1张可以用的片子就不错了,而他居然在同一个晚上,在同一个胶卷里,获得了3张成功的作品,这很难得。

“当然了,这也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底。普通人在同样的时刻,面对同样的景观就很难做到。”他补充说。

与父亲不同的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彭波、彭浩迅速转向数码摄影领域,在数字影像技术、数码创意等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在彭波看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摄影的结合,使摄影获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机会。而彭浩也告诉记者:“我算是最早玩数码的那批人之一,早在1995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了当时还很少见的数码相机。”

采访中,彭波以一组曾获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大展艺术类银奖及最佳创意奖的作品《手的创造》为例,详细向记者说明了他的数码创意理念。在他看来,数码摄影时代,摄影创意要求的不仅仅是你拍摄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表达了什么,怎样使你的个性得到张扬。

面对滚滚而来的数码摄影时代,彭香忠似乎有些失落。因为在传统胶片摄影时代,贵州本地摄影曾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尤其是在17、18届全国影展中,贵州籍的摄影家获得了很多奖项,但现在就没有那么多好作品了。“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他说。

彭波把数码摄影时代称作“大众摄影时代”。他认为,在大众摄影时代,摄影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具备相应的条件,这对专业做摄影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彭浩则更直接地指出:“数码摄影时代,会出现更多的摄影师,但摄影家也许会越来越少。”

创新:一路走来,艰难前行

熟悉彭香忠作品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的代表作《姊妹饭》、《小镇夜色》和《石板寨记忆》等等,这些经典作品表现了他摄影艺术创作的特点:兼收并蓄,贵在创新。他把摄影与绘画、科学紧密结合,创作了大量精品,深得行家称道。

本次主题展上,彭香忠将拿出自己的创新作品——朦动系列。“我想做一点创新,原来摄影我们都是不动相机,但在这些作品中,我让相机运动起来,使照片产生强烈的动感。”他说,希望通过朦动系列,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感觉,一种新的观念。

“这个朦动系列,我们三人也曾一起讨论过,但彭波、彭浩兄弟俩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彭香忠坦言,自开始走上艺术摄影道路以来,都在不断探索拍摄技法的创新。一路走来,甚是艰难。

虽然,对于具体的创新,父子三人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父亲彭香忠的“创新基因”却被彭波、彭浩两兄弟很好地继承了下来。

“这次展览,本来想把三个人的作品打乱、分成不同的系列,后来发现这样做很难,所以只好把作品接人分类。”父亲彭香忠说,父子三人的作品各有各的风格,对未来的探索也各有不同。“我更多偏向传统摄影技法的创新,他们两个则更关注对数字影像技法的创新,彭波侧重于数码创意,彭浩更注重一些新理念、新思维。”

在这个展览中,父子三人的作品将横跨80年代黑白摄影、90年代传统摄影高峰期、90年代后期至今的数码摄影等三个时代,展现不同时期各自的代表作品。

除了创新摄影艺术之外,推广贵州、推进本地摄影艺术教育,也成为彭家父子的共同选择。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彭香忠带领学生深入农村,驻扎山寨,立足贵州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来挖掘和搜集素材。除在艺术系进行教学外,他还在地理、中文等系开设了摄影课,精心传授摄影知识。

离而不休。彭香忠如今虽然已经退休,却依然在给学生们上课。

父亲彭香忠的心血不但熏陶出彭波、彭浩兄弟俩,还浇灌出了贵州摄影界的朵朵小花。在他的指导下,其学生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奖。

已是贵师大美术系副教授的彭波自言“越来越喜欢当老师”,在做好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致力于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题方面的工作。

而彭浩也有着多年贵大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的经历。说起其正在参与筹展的“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他相信:“这必将对把贵州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父子数码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父子Pk秀
数码暗房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贵州教育出版社
Leica M9全画幅数码旁轴相机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