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魂系中国的罗别愁

2009-11-26

党史纵横 2009年5期
关键词:捷克延安

一 丁

罗别愁1899年6月21日出生于捷克的卡洛维发利城。青年时代她在莱比锡和布拉格两次获得牙科博士学位。1939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捷克,仓惶中她带着15岁的儿子辗转逃亡到南美洲,后又到了美国。

在美国,当罗别愁得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正在为中国物色牙科医生,旨在帮助那些在二战中因抗击法西斯而遭遇不幸的人们时,她极力要求参加,以实现她梦寐以求的去中国解放区看看的愿望,因为在布拉格时,她就读过记者埃贡·埃尔文·基希所写的《秘密的中国》一书,“知道中国有着两个不同的地区”。凭着博士文凭和她的申请,“联总”最终批准了她的要求。

1946年5月,罗别愁乘飞机到达上海,“联总”随即把她派往太原工作。但在太原她认为“不能做到”她“要做的事情”,于是“坚决要求”派她“到延安或烟台去”。经她一再“尽力争取”,上海“联总”办事处终于批准她到延安去。但去延安意味着主动放弃“联总”对她的照顾,并且要经受生活上的严峻考验,可意志坚强的罗别愁认为,“这一切算不了什么”。

1946年11月4日,中等身材、身体健壮的罗别愁搭乘的一架小型飞机在延安机场降落。当晚,傅连璋、苏井现两位卫生部长陪她共进晚餐,热情欢迎她来延安帮助工作。

第二天上午,罗别愁参观了延安的白求恩和平医院门诊部,下午就开始了她的工作。她领导一个牙科诊所,每天上午给40名学生教授牙科基本知识,下午为患者治病。11月11日和12月9日,她先后来到抗属子弟学校和子长市,为百余名干部、学生检查牙齿,讲解新法刷牙和口腔卫生的知识,对检查出病情的,次日就抓紧医治。在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治病过程中,逐步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毛泽东的知识渊博、朱德的朴素大方,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使她经久难忘的,还是“仪表英俊、才思敏捷的周恩来将军”。

1946年11月,经马海德介绍,罗别愁结识了周恩来。在听了周恩来分析局势的谈话之后,她对周恩来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当时,国共双方内战一触即发,罗别愁担心,国共双方交战,共产党要吃亏,因为国民党既有优良的武器装备,而且还得到外国援助;共产党则生活十分艰苦,武器装备也很落后。罗别愁后来回忆说,周恩来的谈话,几乎是直接对着她的想法讲的。“他的两眼洋溢着智慧之光,目不转睛地看着你,语言生动、机智,令人信服。他不时地爆发出一阵洒脱的大笑,脸上熠熠生辉。他如磁力强大的一块磁石,坚实有力,能抓着你,把你吸过去。”

周恩来的讲话,驱散了罗别愁心头的疑云,也坚定了她同中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的决心。

正是由于罗别愁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作风的影响,受到了延安军民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感染,并亲身感受到“一个年轻而健康的社会……正在奋斗以摆脱困苦”,才使早已心灰意冷,“对世上之良知已不抱希望”的她,心头“重又燃起……乐观主义的火花”。因此,这位习惯于近代文明种种舒适生活条件的捷克女博士,不但能适应陕北极为艰苦的生活环境,而且还经受了战争和死亡的严峻考验,历尽千辛万苦,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翻山越岭,转战陕北。即使在接到“联总”的调令时,她仍然不改初衷,亲自到北平“联总”办事处交涉,要求延长其在延安的时间。由于她异常坚定,也由于周恩来和苏井观从中斡旋,“联总”终于同意她回延安再工作3个月。

1947年5月,因为“联总”安排的限期已到,罗别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晋绥解放区。临行前,贺龙将军设宴欢送,并赠予她绣有“热爱中国人民”六个大字的红绸锦旗一面,以示感谢。

1948年2月罗别愁平安地回到布拉格。

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5月底,罗别愁生活、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中间,总共不到7个月,但却使她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罗别愁回国后的第三天,即1948年2月18日,发生了捷克的二月革命。由于罗别愁操德语,又是犹太人,因此朋友们疏远她,工作待遇也受到冷遇,再加上亲属的亡故,这一切都更激起了罗别愁对中国的怀念。中国人民何尝不惦念罗大夫。中共卫生部负责同志曾写信给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证明罗别愁曾在中国解放区忠诚地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也多次邀请罗大夫再到中国来。

罗别愁是多么想看一看新中国,看一看她一生中最难忘的土地和人民啊!她盼啊盼,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但不是她访问中国,而是周恩来总理访问捷克。

那是1953年3月14日,继斯大林逝世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捷共主席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逝世。噩耗传来,正在莫斯科参加斯大林葬礼的周恩来,立即致电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瓦茨拉夫·戴维,向捷外长及捷人民致以最沉痛的哀悼。3月17日晨,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抵达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哥特瓦尔德总统的葬礼。当日下午,周恩来偕同郭沫若等到捷总统府向哥特瓦尔德遗体告别,敬献花圈,并在灵前守灵。

听到这些报道后,罗别愁激动万分,于3月18日提笔给周恩来总理写信:“知道您率领中国代表团来到布拉格,参加我们亲爱的哥特瓦尔德总统的殡仪。我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能够和我国那些欢迎您的人,一同去欢迎您。……您亲自代表我在中国时所热爱和钦佩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来访问我国,表示同情。这一事实,就是我们这些悲哀的日子里的很大安慰,而且我知道许多朋友也跟我有同感。”“我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我(捷克女牙科医生)。我曾在1946年秋来到延安,在第一国际和平医院工作,先在延安后在山区里工作。如果您不记得我,请不必介意我给您写的这封信。知道您在我国内,我很希望有机会亲自见到您和您握手。”

遗憾的是,周恩来因公务繁忙,没能和罗别愁见上面。但他没有忘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帮助过我们的国际友人。4月30日,周恩来给罗别愁回了信:

亲爱的罗大夫:

你三月十八日的信收到了。

我很遗憾,我这次到捷克参加哥特瓦尔德总统的葬礼时未能遇见你。对于曾经在战争的艰苦年代中帮助我们的国际友人,我们是不会忘记的,中国人民也是不会忘记的。

致以亲切的问候!

周恩来

一九五三年四月三十日

周恩来的回信,给了罗别愁极大的安慰,也温暖了她的心。她从此越发关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了。当她得知195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周恩来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时,于4月29日立即致电周恩来表示祝贺。电文中说:“请接受我对您的再度当选所表示的最热烈的祝愿。”“作为人民中国忠实和真诚的朋友,我再次表达我的良好祝愿。”“祝你身体健康,以便能担负你面临的重大任务,并且取得更多的成就。”

5月15日,周恩来再次回信给罗别愁:

亲爱的玛格达莲娜·罗别愁同志:

在我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时侯,承来函祝贺,谨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和我的同志们经常愉快地回忆起你在中国革命困难时期与中国人民一同进行艰苦斗争的情景,并十分感谢你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祝你身体健康,并在为人民造福的医务工作中获得进一步的成就。邓颖超同志向你致意。

此致

敬礼!

周恩来

一九五九年五月十五日于北京

周恩来的两封诚挚热情的信,以及我驻捷使馆派人对她的探望,更激起罗别愁想早日访问中国的热望。她急切地希望率领一个医疗小组携带设备到新中国建立一个诊所,为联结捷中友谊的纽带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0年,罗别愁向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递交了一封申请书,动情地历述了她受“联总”派遣,自愿到中国解放区,在延安第一国际和平医院工作的情况,以及回国后,面对众多亲朋惨死于德国法西斯集中营中,自己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却“终身工作不息、两袖清风”的情况。最后,她恳切要求重访、考察中国,因为她“热爱并尊敬这个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她感到“和他们已结为一体”,而且“十五年前的情况还清晰地留在记忆中”。“现在,她还可以出上一把力”,使联结捷中“两国友谊的纽带结得更牢”。最后,她郑重提出:“当时我是中国红军中唯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倘若你们承认我毕生为反对侵略战争、反法西斯而付出的努力,倘若你们能肯定我的一点点贡献,从而把我派到中国去,我将不胜自豪与感激。”但她的这一美好愿望却未能实现。

1968年8月20日,罗别愁到前西德探亲,后来定居在那里,进了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犹太社团养老院。不久成为法兰克福德中友协主席。

二十年过去了,她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她用录音机,把对中国的回忆录在磁带上。即使在身体日益衰弱的情况下,她仍然念念不忘中国,怀念中国的领袖和人民。当西德朋友埃林问她,“回忆在延安的那段时光,你觉得哪些东西经久不忘,印象最深”时,77岁高龄的罗别愁回答:“我在延安能有机会认识战斗的中国的领袖人物,印象迄今难忘。……但是,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是普通的中国人。”可是,罗别愁再也没有精力长途奔波,重访中国了。捧着中国对外友协的邀请信,她激动万分。在离开人世前一星期,她还到波恩的中国驻西德大使馆,祝贺中国国庆。罗别愁遗嘱的最后一项,是嘱托忠诚于德中友谊的埃林,把她珍藏的一些中国革命文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送她的照片,周恩来、朱德写给她的信,贺龙将军赠送她的锦旗等,转送给中国。

1977年10月10日,魂牵中国的国际友人罗别愁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眷恋离开了人世。□

猜你喜欢

捷克延安
延安的故事
捷克驱逐两名俄外交官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捷克CZ公司CZ 806 Bren 2突击步枪
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收放自如
捷克确定选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