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09-11-26信丽媛宋治文贾宝红吕雄杰詹嘉放
信丽媛 宋治文 贾宝红 吕雄杰 詹嘉放
摘要:从明确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出发,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天津;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27-03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ianjin
XIN Li-yuan,SONG Zhi-wen,JIA Bao-hong,LV Xiong-jie,ZHAN Jia-fang
(Information Institute,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najin 30019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status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alent training and so on. At last,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ianj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Tianjin;status;strategy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相比,更加强调了快速发展的深层含义,即“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5月初召开的全国农业市场信息质量工作会议指出:“认真抓好‘金农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2008年天津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2008年市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并明确指出:“建设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整合提升完善农业专家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种养殖、农业天气、病虫害防治等专业专家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这一切都表明,推进农业信息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抓手。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对于促进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也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根据1997年4月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它包含了4层含义:一是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也要服务于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1.2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关于农业信息化定义的问题,国内已经出版的文献中多有论述[1]。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总称[2]。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计算机、微电子、通信、光电、遥感等多项技术在普遍系统应用的过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3]。
2天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十五”以来,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全国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行列[4]。经过几年的努力,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工作正在迅速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正成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2.1农业信息化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
2.1.1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完善近年来,天津市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天津市农科院、农学院等科研机构承担农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系统的开发,建成了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北方绿色产业网、蓟县板栗网等10个特色网站,负责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网上发布,农产品等网上交易系统开发和示范等。在涉农的各个领域,建立了一批政府、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企业和学术团体的网站。截至2006年底,天津农业类网站数量超过30家,每天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
2.1.2农业信息资源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已经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资源数据库,完善了各种农业信息数据库,并向着网络化发展。出现了有一定水平的农业信息化产品,如各种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地理系统等。2002—2007年的5年时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以无公害为切入点,围绕天津的优势产业,开发了黄瓜、葡萄、猪、奶牛、肉羊、对虾、螃蟹、淡水鱼、葡萄保鲜等9个专家决策系统,都取得了国家软件登记,并且前6个项目是天津市在农业领域首批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
2.1.3农业信息技术有了实际应用天津市农业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硬件建设和资源开发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在农业和农村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北辰区“十五”期间,在农村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建设了“农业110”网站,开发了农业专家系统,区、镇、村、种养大户共同投资在全区9个镇、126个村、农民专业协会和种养大户安装计算机200余台,形成了区、镇、村、农户4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农民通过“农业110”信息服务系统,获得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信息需求及农业技术服务。建成了“北辰区水产养殖技术短信服务平台”,直接为全区水产养殖户提供适时的养殖技术指导。
2.1.4农业信息人才建设初见成效天津市已经形成了一支集农业专家、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一体的复合型信息研究队伍,并且不断向年轻化、专业化、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十五”时期和“九五”时期相比,天津市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单位从两、三个增加到了现在的十多个,研究人员从十几个增加到一百多人。信息化项目示范培训基层农业干部800人次,农业技术员1 200人次,农民6 000人次,受益农户近万户。信息管理和实用技术培训9 100人,培训经认证的农村信息员1 235名,“一站通”注册会员545个(金牌会员102个)[5]。大批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的人才为天津发展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基础。
2.2农业信息化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是农村信息服务体制还没有理顺,农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不明确,信息员队伍,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跟不上[6],缺少信息“二传手”。二是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不够深入,部门分割现象仍然存在。三是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信息采集、资源开发的规范和标准滞后,造成农业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多人管理,无人负责”。四是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等手段落后,信息时效、准确、权威性差。
2.3农业信息整体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虽然已经初步显现,但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使农村信息化真正起到应用的作用。一是政府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主导作用不够显著,资金分散、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村级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二是适用软件系统缺乏,基层信息化队伍建设不足,农业信息产业薄弱。主要包括农业专家系统、农场管理系统、产品追溯系统等在内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包括土地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在内的农村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三是可持续发展应用项目少,电子商务还没有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手段。
2.4农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政府与农户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
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干预可划分为4类:一是政府几乎完全干预,政府出资,政府施工;二是政府出资大部分,农户出资占小部分;三是农户出资占大部分,政府出资占小部分;四是政府不出资,由农户自己完全照市场进行。现实实践表明,在农户承受的范围内,政府提供部分资助,农户出资越多的工程,最后农户使用的效果越好。而政府完全干预,农户完全被动,效果是最不好的。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期,是以农业信息技术的探索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过程,政府的投入是相当重要的,这一时期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随之而来的对农民信息意识的培育和农民对信息使用、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农民以自主性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地探索新途径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政府对农业信息建设的领导与组织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组织推动方面的主导与协调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提高资源的网络化水平,增强共享性。重点加强乡镇一级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设立专职信息化负责人员,理顺农业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运作顺畅的信息化工作体制。
3.2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信息化资源
基于已构建的市、区县、乡镇3级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网站的建设,在市级层面建成“农心通”网络服务平台,集成有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开通“农心通”服务专用网站;在基层层面,强化立足基层信息服务站点的硬件建设,为信息服务站配置统一的硬件设备,以满足基本的信息服务需求。
3.3完善农业信息化测评体系,将农业信息化测评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
逐步丰富、完善农业信息化测评指标,健全农业信息化测评工作机制。由第三方作为农业信息化测评机构,将农业信息化测评结果作为各级政府考核的一个指标,推动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
3.4集成应用信息技术与产品,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以现代化技术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研发或集成应用一批现代化信息设备,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结合天津市农业生产实践需要,开发一批实用性强、具有较强区域特色的种养殖农业专家决策系统。
3.5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建立数字化村镇管理系统
基于村镇产业链、招商引资和民俗旅游信息服务的需要,面向村镇优势主导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以村镇管理部门、企业、投资商、居民和消费者为主要用户对象,研制适合我市村镇产业特点的产业链、招商引资和民俗旅游服务信息系统,形成助民、富民和便民的村镇产业信息化共享软件或技术产品,为村镇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6加强农业信息化培训,综合应用多种手段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改变现行的单纯培训手段,利用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智能语音转换技术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新途径的利用率。在农业信息化工程已建立的农业远程教育与技术培训平台的基础上,集成应用卫星传输、流媒体等技术,构建功能完善的农业技术远程传播技术平台。在已开通的“12316”、“960110”农业语音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农业信息语音自动查询、人工咨询、手机短信、传真服务等多项信息服务功能。同时,结合区县农业特色,在区县建立数据分中心与语音咨询分中心,实现个性化语音咨询服务。通过已建设完成的网络体系推广到信息服务站点、农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及农户家中,实现资源与应用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许爱萍,朱红.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4,23(4):46-47.
[2] 信丽媛,宋治文,贾宝红,等.浅析天津农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65-468.
[3] 赵旭强.试论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27-229.
[4] 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发展现状及其展望[EB/OL].http://www.agri.gov.cn/ZTZL/XXGZJYJL/nywzfz
zt02/t20060927_694595.htm,2006-09-27.
[5] 路平.2007年天津市信息化工作会议报告[EB/OL]. http://www.tipp.gov.cn/DispDataServletmodel_id=1627&infoID;=1178759539796,2007-03-22.
[6] 陆文龙,齐中波.天津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重点研究领域[J].天津科技,2002,29(4):9-10.